APP下载

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影响因素、评估与培育策略研究

2016-05-30武亮

大东方 2016年3期
关键词:培育策略评估大学生

摘 要:大学生创业是解决当前社会就业供给需求矛盾的重要途径,而创业的成功率关系到矛盾的顺利解决。作为大学生其成功创业的重要前提是要具备创业胜任力。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总结归纳出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构成,进而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相关因素。最后,对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大学生的创业胜任力进行了问卷调查评估,从六个方面提炼出有针对性的培育策略。

关键词:创业胜任力;大学生;中山大学新华学院;评估;培育策略

一、引言

自21世纪以来,国内逐渐兴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创业浪潮,而创业能够给我国各个行业都带来非常大的经济效应,它不仅可以缓解各大高校学生的就业问题,而且还能为我国各界产生巨大的收益。美国是最早进行高校创业教育的国家之一,其经济之所以能够一直维持增长的主要来源之一就是“创业”。在科技创新上、新技术推广上、社会服务上等众多方面,创业都占据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随着中国高校的不断扩招,也导致了应届毕业生越来越多的局面,创业则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2016年高校毕业生765万比2015年增长了16万。对于2016年来说,就业总量压力依然较大,国家和地方经济增速虽然已经进入新常态,但宏观就业压力不减。大学生创业胜任力作为一种综合能力,是由大学生创业所需要的基本身心素质和各项能力的总和,包括创业思维、专业技能、工作能力、社交能力等核心要素,并受到家庭和社会以及学校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创业胜任力对于创业的成功率以及创业的高度、积极性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各高校对于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如今的信息时代,知识已经取代了以土地、劳动力为主的传统发展的位置,以高素质高创新型的人才为主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各高校作为培养高新高素质的人才的孵化基地,无论在知识的传播上还是在创新上都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是促进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中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在学生创业教育方面各个高校不断加大支持力度,来提升学生的创业胜任力。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作为一所涵盖文、理、医、工、经、管、法、艺等学科的综合性独立学院,以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办学主要导向,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多学科和交叉学科为特点,着重培养具有复合型、应用型能力的大学生。在创业竞赛、创业指导课程、创业沙龙讲座、院校和企校交流方面均取得建设性的发展。在国家级挑战杯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方面,新华学院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国内首个“中国大学生产学研创新创业实训基地”的设立和首届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高峰论坛的开展,实现了新华学院在创业教育领域的阶段性里程碑。以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现状为切入点,对其进行量化评估,对于有针对性得提高高校大学生创业胜任力,并制定出相应的培育策略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从创业到创业教育

在国外,对于大学生创业的研究最早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此时的研究着重点是放在以创业者及其创业精神的身上、经济功能上,主要包括对创业者性格、资金的来源与运用、资源组合等不同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到20世纪90年代,对大学生创业的研究着重点从微观转换到宏观方面,其主要是对创业的影响因素、风险投资等方面进行研究。

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德鲁克(1983)指出在现代经济正向创业型经济转变。所谓创业型经济是相对于管理型经济而言的,它是基于企业家的创业和创新,微观上实现企业家个体价值,宏观上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一种经济形态。如果说传统经济的增长的驱动因素主要是科技,那么创业型经济发展驱动的主要因素则是企业家的创业、创新与创业活动。杰弗里.A.蒂蒙斯教授被誉为“美国创业教育之父”,他在1989年的《创业思维》中指出“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我相信它日后影响力相当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威力”。蒂蒙斯认为“创业的核心是培养创业精神,创业是一种思考方式。创业导致价值的产生、增加、实现和更新,不只是为所有者,也为所有的参与者和利益相关者”。创业不是“企业家速成”,真正意义上的创业,应当着眼于“为未来的几代人设定的创业遗传代码”,以造就最具革命性的创业一代作为其基本价值取向。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1990)在《经济发展理论》强调了创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并将“创新”的概念引入创业的定义中,同时也强调创新对经济的不连续变化作用。

在我国对于创业的研究相对于国外来说起始时间是比较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后才开始发展起来的。目前,我国对大学生创业的研究相比于创业研究而言仍处于探索阶段。在我国,李时椿(2008)等学者的创业定义是:“创业是指通过寻找和把握机遇创造出新颖的产品和服务,并通过市场创建成为企业或新的产业,从而实现企业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雷霖(2001)等人从经济学角度提出“创业是指通过利用各种资源包括人力和资本来创造价值,以产品或服务的形式贡献给消费者,同时自身获取利润并取得发展的过程。”而在国内对于创业的观点比较有代表性就数南开大学张玉立教授(2001),他认为“内部创业是指创业活动的内部化,通常由具有创业企图和理想的员工发起,在组织的支持下创业,与企业共担风险,共享成果;外部创业(再创业)指追求不同于母公司目前活动的战略,采用独立事业单位的结构和组合并配置新的资源,也就是在现有的组织外部开展创新活动,实现方式可以是合并、联盟、公司新事业开发和新事业剥离等。”

当前而言,关于大学生创业的研究,国内大部分学者把焦点都集中在对高校创业教育的研究上。国内最早提出“创业教育”的是1989年胡晓风教授发表的《更新教育思想进行创业教育的探讨》上,首次针对于学生群体而提出的创业教育,后来并著有《创业教育论集》。之后还把“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思想被广泛推广,同时“创业”也逐渐得到了党、各地政府和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对大学生创业研究的文献,集中点在于对大学生的性格、心理、家庭背景、创业意识、创业胜任力等内在因素和大学生创业的外部环境,如:经济、文化、政治、创业支持政策等进行一系列的研究。然而这大部分研究都基本是围绕理论进行的,对实证方面则比较少。当时间踏入到21世纪以来,我国对于大学生的创业研究的呈逐渐上升趋势,越来越多不同领域的学者开始关注重视大学生创业群体,但实证研究方面仍然比较欠缺,多半是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调查范围比较局限,也没有能够就全局对大学生创业进行分析。

(二)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概念与构成

1.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概念

到目前为止,相比国外来说,我国国内对于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研究文献还是比较缺乏的,创业界上对“创业胜任力”的定义也没有完全统一。综合国内外学者对于创业胜任力的界定,大学生的创业胜任力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第一,从资源整合角度出发:大学生创业者将各领域的有效(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进行整合,对资源进行合理的改造和创新的能力。第二,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大学生创业者通过敏锐的机会识别能力、机会把控能力,促使企业者在创业过程中会发挥巨大作用的能力。第三,从心理角度出发:相当于一种操作系统,这个系统是在大学生创业者自身心理主导下自发形成并且发展的,同时也是创业者个人经验、技能、知识的有机结合与良性互动。第四,从专业差别角度出发: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技术,更多的应当体现在大学生在其创业过程中体现的对企业或公司基本运行知识和管理技巧的了解程度上。同时,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以及正确的态度,也决定了大学生创业的成功与否。第五,从实践角度出发: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实践中,慢慢积累并且自发形成的能够自我发展、自我创新且自我调节的综合能力。第六,从大学生综合素质角度出发:建立企业过程中所具备的能够经营管理企业的能力,应该包括创新能力、利用知识的能力以及综合性能力。而且创业胜任力的开发与培养应该以创新能力为保障,以创业意愿为前提,以创业教育为核心,以创业环境为基础。

2.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构成

在国外,最早开始对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研究的国家是美国,目前而言,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对于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构成的研究体系比较完善的。经过100多年发展,国外学者对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构成的研究已走上了系统化的道路。路易斯曼莉、拉努(2000)提出创业胜任力的六维结构模型:机会能力、关系能力、概念能力、组织能力、战略能力、承诺能力。阿玛尔·毕海德(2002)认为创业胜任力包括:文化程度和经验、适应性调整能力、控制冲突的能力、获取资源的能力、应变能力、自制力、洞察力和销售技巧。汤玛斯(1995)认为创业胜任力包括:机会能力、组织能力、谋略能力、关系建设能力、管理能力、应变突发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89)认为创业胜任力应包括:学习思维能力、专业知识能力、创新发展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快速决策能力、适应能力、洞察力及前瞻性。

国内的学者在创业胜任力构成研究上相比于国外来说过起步是比较晚的,只从创业胜任力首次被提及以来,到目前为止一直都是各界人士所关注的重点,其有关文献虽然不多,但学者们对其研究范围也是借鉴了国外学者经验。由于中国国情的特殊性,许多国内学者也在国情基础下对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构成进行研究。袁薇(2016)提出创业胜任力包括:创新能力、控制风险能力、企业管理能力、适应能力、发现和识别机会能力、整合资源的能力。郭玉娟(2016)认为:创业胜任力包括:顽强的拼搏精神、超强个人凝聚力、前瞻性判断力、超众的控制能力、创新能力、操作能力、良好的身体素质。朱建飞(2015)认为创业胜任力包括: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用人能力、应变能力、人际关系能力、责任意识能力、企业管理能力。

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由八个要素构成。学习能力:指人通过观察、理解、体验与实践等方式将新的知识进行转化与融合,从而改变自身知识结构的能力,它是所有能力的基础。思维能力:是指人在生活或者工作中通过分析、归纳、具体化对问题进行转化及解决过程的能力,它是学习能力的核心。团队合作能力:指人们在团队里相互之间充分发挥团队精神,以己之长补他人之短来促使团队工作效率最大化的能力。创新能力:指将现有技术或者服务进行改进或者创造新的事物,并且能够满足社会需求以及获得效益的能力。决策能力:指能够正确识别和理解问题,在比较不同数据后,通过运用合理有效的方法来决定当前解决问题的方针与策略的能力。资源整合能力:指对不同层次、结构、来源等资源进行有效识别与筛选,通过重新组织与协调各方资源,将其有机融合在一起的能力。适应能力:指人为了在能够陌生环境上生存所对自身心理、生理、行为上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改变的能力。信息获取能力:指人能够在各种渠道、来源获得自身需要的信息的能力。

三、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影响因素

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是由众多能力构成的,是大学生在创业阶段不可或缺的综合能力之一。因此,清晰了解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影响因素是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活动的前提,同时也是大学生创业发展高度的基础。

通过上述对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构成总结与分析,对创业胜任力产生影响的因素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知识因素

知识因素包括了专业知识因素和基础知识因素。专业知识因素就是以自身专业的学习因素;基础知识因素指的是在创业过程中对市场、管理、金融财务、优惠政策等一系列基础知识的学习因素。而在大学生群体当中,两种知识因素对大学生创业而言都具有不同程度的价值。比如如果大学生只有专业知识,那么他可能只能成为社会高速发展到的追逐者;如果两种知识因素同时具备,可能就会成为时代的佼佼者。因此,对于大学生而言,两种知识因素对创业胜任力的提升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这两种知识因素都是能够在学习中培养出来,所以通过不断学习更多相关的知识可以对其创业胜任力有提升作用。

(二)技术因素

技术因素包括了硬性技术因素和软性技术因素。硬性技术因素是指技术性人才自身拥有的相关的技术手段,如工艺品制作技术、产品加工等硬性技术;软性技术是指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一些管理性质的技术,如人员配备、信息收集、营销管理、资金运营等软性技术。这两种技术因素是大学生创业过程所必须拥有的因素。比如对于纯技术性大学生而言,技术是这类大学生的创业核心技术,如果缺乏相关的软性技术的支撑,那么很难创业成功;对于非技术性大学生而言,虽然可以通过自身的管理经营技术进行创业,同时也是这类大学生创业的优势所在,但是,缺乏硬性技术因素的支撑,可能会使其企业在创业阶段的后期出现难以维持下去的现象。因此,同时具备两种技术因素是现代大学生必备的创业良药,也会对大学生创业胜任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心理因素

在大学生创业胜任力中,最为关键的就是他们的创业心理素质,是直接对其创业的成功与否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心理因素包括创业者本身的创业精神、责任心、沟通服务意识、刻苦耐劳、风险意识、公关意识等,这些是对创业者的创业心态、创业意识等因素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也是创业者创业胜任力的基础,创业者的心理因素是其产生创业想法的动力源泉,创业者只有具备良好的创业心理因素,才会提高其创业的信心。

(四)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内在环境和外在环境。内在环境包括自身的知识、创业经验等;外在环境包括创业环境、创业的优惠政策、教育环境、社会文化、家庭环境等。创业者的创业除了需要自身的条件外,还需要良好的创业环境。良好的创业条件会促使创业者的创业胜任力能够得到更好的利用,同时也是其创业成功的保障。创业环境:大学生实现创业胜任力的保障就是拥有公平与透明的创业环境,这也是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形成的基础之一。政策环境:大学生创业胜任力运用的法律保障国家提供的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提供高效的优惠政策是可以更加鼓励与促进大学生选择走上创业的道路,提升他们在创业道路上的信心。教育环境:良性的教育环境是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孵化场所。在学校,多举办类似于创业大赛等竞赛形式和合理构建专业课程,是培养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关键。良好的教育氛围,可以促进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欲望。社会环境:社会各界不断在倡导与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同时创业也成为大学生就业的必然选择。在如此的社会文化的环境下,创业胜任力已经成为衡量人才的标准。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创业胜任力培养的有机土壤。大学生创业过程如果得到家庭的支持,会对大学生在创业态度与创业想法都会产生影响,会更加容易促使他们萌生创业的想法,同时会提高其创业的信心与欲望,提高其创业的心理承受能力。

四、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评估

随着我国教育环境的不断变化,当前各高校的教育方式也由培养就业型人才向创业型人才转变。创业之于学生,除解决就业之外,更是实践实训、学以致用、丰富知识和人生阅历,将来顺利成长为真正企业家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因此,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也紧跟着社会教育发展的脚步,对师生的创业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创业氛围以及创业场地。

通过对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各系学生进行全方面关于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研究调查,可以了解新华学子对于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现状与感知需求,对结果进行归纳分析,从而知道中大新华学子在创业胜任力上的优缺点,最后根据分析提出相关的结论与建议。为了提高本次研究调查的信度与效度,本次调查以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东莞校区大2012、2013级(经贸系、财会系、法学系、中文系、英专、信科系、管理学系、公共管理学系,总人数均为350人以上)的8个专业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原因一来这部分学生都基本完成了对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而他们即将面临在就业或创业方面的选择,因此他们可能对创业方面的热情会比大一大二的学生强烈得多。二来因为这部分学生所在专业人数占的比例份额较大,所以这部分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会带来更加准确的研究数据。问卷调查总共调查范围是8个专业,按照一定比例分配问卷数量,预计总共派发300份问卷,回收问卷共计265份,与预计相比,回收率为88.3%。

(一)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1.大学生创业的整体现状

第一,对创业的定义有着正确理解。

有72%学生认为创业的定义是拥有自身的事业,有24%和4%的学生分别选择了创办企业和不清楚的。这说明了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清晰理解创业的定义,创业的范围包括很多行业,而不仅仅是创办企业。

第二,对创业有浓厚的兴趣。

有61%的学生选择了感兴趣,而有24%的学生选择了一般感兴趣,只有15%学生选择不感兴趣。这数据说明了创业已经成为了当前大学生关注点之一。另外其中24%的学生对创业只有一般感兴趣,其实这一群学生确实也对创业有一点兴趣,但是可能在某些方面制约了他们,比如:资金、缺少合伙人、缺乏项目等因素,从而降低了他们对于创业的激情,如果我们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合理有效的帮助与转化,那么从整体而言,学生对于创业热情与兴趣还是很浓厚的。有54%的学生有参加过创业比赛,有30%的学生虽然没有参加过,但是对创业比赛也很感兴趣,只有16%的学生对创业比赛不太感兴趣。东宝杯是创业比赛中最为知名、传播力最广泛的品牌之一,这说明了学生对创业活动有着积极的态度以及对创业也有浓厚的兴趣。有52%的学生有想过在大学期间进行创业,有20%的学生则没有这个想法,有28%的学生已经在创业路上,从部分学生口中得知,他们有些人有在淘宝上开店,有些是晚上在校外摆摊售卖小饰品之类,无论从事什么行业的创业,这也是很好地锻炼学生创业胜任力的一种平台。从数据上看,在调查人数中也仅仅只有20%的学生是没有想过在校期间进行创业的,可能认为学业比较重要,或者是认为想积累更多知识来填补自身创业知识空白之处等等原因。剩余80%的学生无论是想创业或者已经在创业的路上,这说明了创业已经深入到大学生的心中,成为他们的关注焦点。

第三,对创业有着清晰的目标。

有35%位学生认为大学生创业原因是出自于他们的自身爱好;有26%位学生选择的是能够实现自身价值;有27%位学生选择了能够很好的展示自我创业胜任力的;只有12%位学生认为创业可以赚更多的钱。这数据说明了当前大学生创业不仅仅只是为了赚钱,更多的是以自身喜好、想实现自身价值以及体现出大学生的创业胜任力为目标进行创业。同时也标明了当代大学生在创业上有着合理,正确的理念与创业动机的。

第四,对创业认识与政策上存在缺陷。

无论在创业知识上还是在创业优惠政策上,大部分学生都是处于不了解状态的。换一个角度出发,数据上显示仅仅只有3%或者4%的是对创业知识与创业政策比较了解,那么剩下的学生对这些政策或者只是处于一知半解或者完全不了解的状态,由于大学生对于创业知识与政策上存在着缺陷,这样会阻碍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发展。

2.对当前创业教育环境的满意度

大部分学生都知道学校有开展创业比赛和有邀请学者、专家开设创业讲座;剩余的三个选项知道的学生并不多,而在处理数据时候还发现一个现象:知道开设创业中心等机构、与企业建立创业实践基地和开设创业教育课程这三个选项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来源于管理学系、经贸系和公管系的学生,其他例如英专、中文系、信科系等专业所了解这方面的信息比较少。由此可以从总体上而言,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在创业教育的方面还是做得很不错,尤其在创业比赛和开设专家讲座方面较为突出。但在创业实践方面相对于就比较缺乏。

从总体上看,有59%的学生当前的创业教育环境表示满意;有23%学生只有对创业教育环境表示一般满意;有18%的学生对创业教育环境表示不太满意,归纳总结他们不满的原因有三个:第一接触创业理论知识的渠道和课程比较少,第二感觉学院对创业的宣传力度不够大,第三就是难以有创业实训基地可以提供。

3.对自身创业胜任力的认知

有60%的学生认为自身的创业胜任力不一定能够符合创业要求;有20%的学生认为自身的创业胜任力符合创业的要求,但是缺乏创业经验,这样好阻碍了其创业活动的发展;有16%的学生认为目前为止自身的创业胜任力还没有达到创业要求,因此就算创业也很难获得成功;只有4%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创业胜任力足够可以创业。由此说明,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还是缺乏一定的创业胜任力,不足以去支撑整个创业活动的发展,这也是大学生创业来说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障碍之一。同时也表明大学生对创业技能的提升需求已经十分迫切。从数据上表明,虽然资金、人脉、市场和知识技能都有少部分学生认为这些因素对创业起决定性作用;但大部分学生都意识到创业胜任力在创业过程中是起决定性作用的。

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所必备的能力认为主要有:企业管理能力、市场运营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资源整合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学习力、抗压能力、筹资能力、沟通协调能力、风险控制能力、适应能力、关系建立能力、情绪把控能力、公关能力、创新能力、把握机会能力、信息获取能力、思维能力、决策能力。

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影响其创业胜任力因素方面,从数据上可以看出,对创业胜任力的影响最大首选是知识因素,第二是心理素质,第三是自身技能,第四是家庭原因,第五是学校的教育环境,第六是国家的优惠政策。由此说明,大部分学生认为自身的性格、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因素和心理素质、自身技能会对创业胜任力产生较大的影响;至于专业知识、家庭和学校创业教育环境影响的力度并没有那么大。因此对于学生的创业胜任力的提升在学校的创业教育和家庭教育共同环境的基础下,着重对学生自身技能以及心理素质进行合理有效地培养,这样才能双管齐下,更加有效地提升学生自身的创业胜任力。

(二)问卷调查结论

通过以上对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大学生进行有关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问卷调查,对当前学生的创业整体现状、学院的创业教育环境、大学生创业胜任力及其影响因素也得到充分认识。根据调查显示,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的学生无论对创业比赛还是对创业讲座等方面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与积极的态度以及对创业的定义有着清晰的理解,这些原因促使他们拥有正确的创业观:不只是为了赚更多的钱,更多是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展示自身创业胜任力和自身喜好上;但是学生在创业知识和大学生优惠政策的认知上都存在着缺陷,大部分学生都不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这样可能会阻碍他们创业活动的发展;在调查学院的创业教育环境问题上,大部分学生都比较满意当前学院的创业教育环境,但是少部分学生还指出由于他们的专业限制,他们接触创业信息的机会不多,因此想让学校重新合理规划各专业课程,加大对创业宣传的力度,让更多学生有更多机会去接触创业信息与参加创业比赛;此次问卷对大学生创业胜任力也进行了调查,发现当前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自己的创业胜任力并未达到创业的标准,对自身创业胜任力也有很好的认识。另外,大部分学生认为,影响他们的创业胜任力因素最主要还是自身知识、自身技能以及心理素质上的原因,因此在学生有关创业胜任力提升诉求方面,他们希望通过学校能够开设更多有关创业的讲座、举办更加多元化的创业比赛以及突破专业限制开设更多有关创业内容的课程,提供这些可以为众多学生能够提升自身创业胜任力的平台,让更多学生感受到创业的激情与快乐。

五、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培育策略

通过对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调查分析之后,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创业胜任力,可以采取以下培育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创业过程如果仅仅只有理论知识还是不足以去创业的,缺乏创业实操经验,就相当于缺少灵魂的躯体。要想创业成功,就必须要很好的创业经验。如果要有效提升大学生创业胜任力,必须要通过真正的创业实践来获取创业经验与知识。应该经常组织与创业相关的、不同形式的活动,如创业比赛、创业实践活动等形式,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下锻炼他们的创业胜任力。营造一种良性的创业氛围,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对创业认识,从而提升他们的创业胜任力。

(二)培养潜在的创业意识

我们每个人身上有很多隐形的基因,其中就包括创业意识的基因,这些基因都是需要外部环境的唤醒。创业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很好的方法之一,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

第一,应该加大对创业活动的宣传力度,鼓励与倡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创业实践活动,比如创业讲坛、创业比赛、创业活动等方式来激发大学生创业意识。第二,学应该提供更多的创业实践平台,如创业发展教育中心,创业指导中心等机构。给予学生更多的权限,组织更多类似于工商模拟市场的创业实战平台,营造整体良好的创业创新环境氛围,这样有利于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第三,学生社团很多,但是并没有一个真正关于创业的社团,应该建立起一个有关创业的社团或者是创业俱乐部等组织。社团或者俱乐部可以让学生在自身兴趣特长与专业知识之间有一个良好的桥接,这样会更加符合学生自我服务的特质,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性。以社团或者俱乐部为载体,广泛开展类似于创业沙或者创业实践等创业活动,这样学生更加容易接触到各类创业信息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到他们的创业意识。第四,应当重视有创业经验导师的储备,优秀的创业导师是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创业胜任力的基础,也是培养创业人才的保障。在建设创业教育环境的同时,应当不断加强和改善师资队伍,适时地任聘校外具有创业实践经验的企业家或学者担任创业导师,能够高效地对学生创业胜任力、创业意识进行培养,只有如此,才能确保创业教育环境有更好的发展。

(三)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要提升大学生创业胜任力,除了在创业活动形式,创业实践平台的构建之外,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就是将创业内容逐渐渗透到教学内容当中,只有把课堂上授予的知识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尤其是创业实践活动,才能使学生的创业胜任力得以真正的提升。构建与创业相关的课程和授课形式,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了解和熟悉有关创业的知识技能和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这样对他们日后创业提供有效的保障。除了在课堂授予创业知识外,还可以依靠网络平台突破课室的区域限制进行授课,或者可以让有创业经验的导师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入企业,实地考察与学习与创业相关的内容,这样可以在不受区域限制下,扩大学生的视野和学习范围的同时,可以无意中增添授课的乐趣,摆脱苦闷的学习环境,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使得课程更具启发性。

(四)设计完善的实践环节

高校创业教育的落脚地在于实现创业,而创业实践作为创业教育关键环节,作为创业活动的前期热身赛,创业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创业教育的成败,因此创业实践环节必须得到高度重视。关于如何进行创业实践环节的设计,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提供不同领域和不同层级的创业实践平台,从高校层次到市级、省级、国家级,甚至国际级创业竞赛,为不同层次水平和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提供对应的历练平台,使创业实践平台成为学生在创业路上最好的自我修炼和提升载体;二是提供高校创业项目孵化基地和创业指导专家团队,全程对接和跟进优秀的学生创业项目的孵化工作,引导学生创业项目走向落地,为真正实现创业做好前期铺垫工作;三是学生创业项目应当高瞻远瞩,项目应具有创新性,可以是商业模式的创新、科学技术领域的创新应用等等,而不局限于开办一家咖啡店或者打印店,创业项目更多地应考虑到作为创办一家新型企业来思考和布局;同时,学生创业项目可以以高效及周边市场作为试验田,通过微市场运作来完善商业模式和经营运作,从而为进一步推广向更大的市场做铺垫。

(五)引导合理的职业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对自身日后职业生涯的持续性的、系统性的计划的过程。它能够真实对自我进行初步的鉴定,针对日后想从事的工作进行对自身的改造,从而拟定一个具有相对可行性的职业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的授课时间上应该适当往后推迟。因为对于大部分刚进入大学的学生来说,毫无人生计划与方向,对自己专业的认识度也不够充足,如果此时让他们开始书写规划他们的职业生涯,这样不能准确反映其真实情况,所以应当在大二后期才开始进行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授课,毕竟已经经过两年大学时间的磨练以及对自身专业有了深入的了解,其反映出来的结果会更加真实可靠,导师根据这份结果可以更加有效对该名学生提供合理的建议。通过加强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自我认识和就业方向,可能为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形成有着不可或缺的推动力。

(六)推进全面的创业政策

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层次能否实现突破,进入创业教育的高速发展与水平提升阶段,国家政策和高校政策两个方面都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在政府层面上,政府可以在税收优惠政策方面、执照快速办理方面、风险投资等方面提供充分支持;同时,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和健全支持中小型企业发展的相关法律政策,鼓励中小型企业的建立和发展;此外,政府还可以支持高校成立创业扶持机构,给予创业学生全面的支持和引导,并加以规范管理。在高校层面上,高校应加强与工商、税务等政府部门的沟通,争取有利的创业政策支持;其次,建立和完善学业期间创业的相关规章制度,引导和支持学生在修学期间参加创业活动,并设置相应学位和认证证书。最后,高校应加强学校在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的支持。在硬件方面,提供校内创业孵化基地,提供创办资金、财务管理、税收管理、法律管理及办公设备方面的支持;在软件方面,提供资深的创业辅导团队,由高校内部师资和外聘师资联合为高校创业学生支持智力和经验支持。

参考文献:

[1]袁薇.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内涵解读及提升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6(2):87-89.

[2]郭玉娟.创业教育视角下创业胜任力模型的重构[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6(4):34-39.

[3]常海霞,牛永军,刘建辉,王华彪.构建创业教育实践体系提升大学生创业胜任力[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14-117.

[4]陈淑娇,沈晨丽.基于CDIO视角的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提升路径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2):40-42.

[5]朱建飞.基于胜任力模型视角的大学生创业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17):87-89.

[6]黄洁华,马庆秋.大学生创业胜任力及其作用机制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5(11):147-148.

[7]叶姣云,唐冲.基于胜任力的高校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4(10):44-47+52.

[8]庞飞.基于新生代企业家成长视角的大学生创业胜任力培养研究[J].企业经济,2014(6):68-72.

作者简介:

武亮(1983—),男,山西大同人,中山大学新华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营销战略、创业管理。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评估协会研究课题“基于创业胜任力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质量评估研究”(粤教评协函[2015]5号);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影响因素、评估与培养策略研究”(2015J026)。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管理学系)

猜你喜欢

培育策略评估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写作技巧培育策略分析
现行研究生教育评价体制下的优秀学位论文培育策略思考
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培育模式、机制与策略
德才铸就智慧
评估依据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最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