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机制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机制研究

2016-05-30何志勇陈耿彪杜荣华刘志强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34期
关键词:独立学院实践能力教学改革

何志勇 陈耿彪 杜荣华 刘志强

摘要:文章针对独立学院的办学目的,分析了目前人才培养的不足,以长沙理工大学独立学院机制专业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例,从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置、实践教学平台的建立、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模式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独立学院;机制专业;实践能力;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4-0165-03

高等教育是大学生知识创新教育及应用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创新能力和应用人才的摇篮[1]。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谈大学生就业问题中指出: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是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对于独立学院来说,应确立“质量是生命线,社会需求是目标”的办学思想[2],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因材施教、崇尚实践、注重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独立学院发展的基本保证。目前,世界上各国有关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理论创新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的教學体系探索及改革已取得显著成效,为各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比较成功的有德国推行的“双元制”教学体系[3],北美的CBE教学体系[4],丹麦的“产学研合作”实践教学体系,英国的“一核心双符合三体系四平台”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教学体系,加拿大实施的“能力本位教育”式实践教育体系[5]。我国独立学院培养的是高级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目的在于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并验证,因此,应用型人才培养最本质的特征是实践能力的高低[6]。所以,独立学院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始终贯穿于四年制大学教育中,积极构建综合的实践教育平台及教学体系[7],统一计划、统一管理,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实践及创新能力,只有在实践中多看、多思、多问、多记,反复检验,反复调查,不断总结,吸取教训,才能从实践中摸索出真知。基于对我国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和他国成果经验的研究,本文以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机制专业学生为例,在“以学生为中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指导下,面向独立学院机制专业大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有机整合校内实践环节(实验、课程设计)、校内外实践环节(生产实习)和校企产学研三个实践环节,形成由校外生产实习基地、校内实验室和校企联合研发中心共同组成的、面向全体机械类学生、多角度、多层面的学生实践学习平台,切实促进大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

一、教育教学改革内容

1.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依托行业优势,根据社会对“机—电—液”三位一体人才的需求,深入研究机制专业相关知识的体系,整合大机械课程群的内容,在保持专业特色的基础上,机电一体化方向增加工程机械构造及设计类课程,加强液压系统分析课程教学;工程机械方向增加电器控制类课程,加强液压系统故障诊断课程教学;增开部分专业选修课,适当增加实验课时和实践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工程实践能力。

2.加强实验教学管理,构建实践平台。改革现有实验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将新近博士及专业教师充实到实验室,形成实验教学由实验中心和专业系部共管机制,实现实验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系部专业教师队伍的培养相互贯通且稳定的新机制,能满足大部分学生自主实验学习所需高水平队伍的实验指导要求,加强专业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使之有利于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探讨开放实验室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自主实验项目为主抓手,构建专业及院级统一实验教学平台,通过虚拟实验室建设及网络化管理,实现学院实验教学的集中管理、资源共享及实验项目的独立运行机制。

3.理顺实践教学层次,突出工程特色。将实践教学体系分为实验、实习、设计、课外实践四个模块,建立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推进“多基地、重实效”的实习基地建设。充分利用本专业的两个省级优秀实习基地和其他校级实习基地,发掘教师科研及教学资源,建立工程实践教学平台。充分调动师生积极性,积极开展综合性及设计性实验,提高学生实践认知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重点讲思路及方法,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制订合理的实验方案,自主开展实验项目。以此提高学生文献查阅、知识总结、实验方案设计、操作要领及步骤、实验结果记录及报告撰写等方面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并围绕科研项目提炼设计性、综合性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提高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水平和质量。坚持和持续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调动学生的科研积极性,鼓励学生参加“挑战杯”、“机械设计创新大赛”、“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以及其他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4.加强校企合作,提升学生工程实践应用能力。加强实践环节组织和团队指导,与实习协议单位共建固定的校外实践训练平台,成立专业的实践教学指导团队,通过顶岗实习、参观实习,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的工程项目中,在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直接指导下部分承担实际项目,使学生能了解并掌握项目的专业技术,培养学生工程实施及工艺提升创新技能。

二、改革实施方案

建立社会对实践人才需求的反馈机制,发扬交通行业特色,紧跟国家政策形式变化,构建以特色专业课程教学为主线,应用实践能力提升为导向,分目标、分层次、理论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系统教学方法;将实验、实践教学与科研、工程及社会实践密切联系并形成良性互动,构建基础理论与前沿科学、经典知识与现代技术的有机结合;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教学模式,形成自主、开放的实验、实践学习环境,提供探索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条件;建立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在已掌握的社会各界和部分毕业生反馈信息、各兄弟院校同类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模式的条件下,修订机制专业的培养方案,对两个专业方向的教学与实验、实践课程做出适当调整,做到整合一批、新增一批、加强一批,达到知识与能力同步提高,专业与特色共同发展。与老培养方案相比,理论课时将减少,实验、实践课时由35学分增加到40学分,实践、实习时间更为集中。在此基础上,进行机制专业课程群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重构课程的名称、内容,适应当前学校对培养计划的规定,删减陈旧和重复的知识,增加综合问题和前沿技术的内容。在新课程体系下,加强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验、实习环节的改革。充分利用社会、企业和学校资源,进一步建设和完善专业实验室、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使实践教学的内容、时间、效果等方面有充分的保证,提高教学质量。

如图1的制造技术课程体系中,学生在完成学习后,能够根据机械图纸,分析零件的解构工艺,评价精度的合理性,设计零件的毛胚,选择合理的成形方法,选择加工机床(设备)、安排工艺路线,设计加工的工具(刀具,量具、夹具、工装),成为具有较强的制造方法、装备的设计和创新能力,了解现代制造技术,团队协作精神好的现代制造人才。同时,该课程体系将充分利用三维实体设计软件的集成性,实现从三维实体设计到结构分析,最后数字仿真加工的新的设计模式,全面培养学生产品设计制造的综合能力。

2.改革现有实验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实验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系部专业教师队伍的培养相互贯通且稳定的新机制,实现实验教学的实验室与专业教研室共管,推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辐射作用,形成实验项目的独立运行机制。通过自主学习的实验教学平台体系(图2)的建立能实现按照资源整合与共享,坚持学科平台建设与专业建设、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相融合,鼓励学科交叉及融合,实现校内实验室和仪器设备共享开放,改善学生实验教学及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条件,丰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载体。

3.加强学校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建立以校企合作为核心,实习基地建设为重点的新型产学研课程,建立企业实习、育人、研发、就业基地,形成三位一体实践平台运作机制。构建实习基地、实验室、教师工作室的互动、协作,协调学生校内外实践环节,真正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以及在应用中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知识与能力、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各级科技创新大赛活动中成绩有所突破。如校企合作的现代制造实习,其加工中心实习组成和内容可如图4所示。本生产实习,能够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数控技术》、《CAD/CAM》、《现代制造技术》、《产品结构设计与分析》等专业课程的知识相结合,使学生首先能掌握数控加工中心的结构构造和工作原理,初步能判断加工中心常见故障类型并辅以维修;其次懂得数控加工编程的程序和思路;其三是能制定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其四是掌握质量检测的基本程序和检测方法;最后是能够动手操作数控加工中心并制作产品。如液压元件拆装实习,其知识能力体系培养如图3所示。

液压元件的拆装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拆卸元件并测绘,绘制三维装配及零部件图,完成元件的设计计算并编写说明书,最后装配好的元件能通过台架实验检测。通过本实习,将《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液压传动》、《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金属材料及热处理》、《CAD/CAM》等课程知识有机结合,使学生掌握了产品的结构构造及工作原理,懂得了产品的加工制造及装配工艺,学习使用各种量具及质量检测方法,掌握了系统设计的过程及设计方法,提高了三维设计及绘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工具使用及动手能力。

4.营造良好的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外部环境,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企业家授课和讲学,开展教授论坛和博士论坛,开阔学术视野,了解技术前沿。加强与机械制造企业及施工单位联盟,以工程产品为依托,加强应用技术的研究,加强学科在行业中的影响。

5.丰富教學内容,改善教学方法,培养团队精神,促进个性发展。强化通识及专业教育,注重企业案例型教学,拓宽学生知识面。坚持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全面教育和培养,采取更加具有创造性,能激发学生潜能和求知欲望的教学方式,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为一体,使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6.建立规范的实习基地运作和管理模式。实习实践基地不仅有由校企双方领导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等组织,还有由专业教师和企业业务骨干等第一线操作人员组成的学生实践、课程改革、技术革新等运作层面的合作小组,而且建立规范的运作制度:聘任业务骨干为兼职教师,共同开发实习和培训项目等,明确任务,规范考核,把校企合作的思想和理念转化为行为规范和具体操作,使实习基地运作模式落在实处,真实有效。

7.建立和完善信息反馈机制,坚持每年进行社会需求调研,为课程设置、调整和改革提供依据;坚持每年进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为优化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提供依据。根据这些依据,按照应用性和实用性并重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为学生的知识结构横向与纵向发展提供接口。在教学培养方案制订中能根据社会需求,及时反映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和新材料。在教学内容中,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科学合理地培养人才,为打造“高级应用型”人才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改革成果

1.构建了体现独立学院机制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综合性、设计性、实践性”知识能力培养模块。

2.建设了一个满足机制类专业学生工程应用及实践能力培养的大型开放式人才培养基地,并形成稳定的运行机制。

3.建立了校企深度合作机制,联合制订培养标准,联合确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创造出一条融教学、实习、生产于一体的“校企结合、产教结合”的办学新路子,搭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共同舞台。

参考文献:

[1]陈燕.基于课堂教学的大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J].科技信息,2012,(10).

[2]黄璐.独立学院增强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探讨[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理论版),2009,(5).

[3]林育真.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在旅游职业学校的应用研究[D].厦门大学,2007.

[4]潘琳琳.CBE模式下旅游高职教育实践类教学改革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

[5]罗素云,王岩松.汽车运用工程专业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J].中外教育研究,2012,(11).

[6]陈艳.德、美、日应用型大学对独立学院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启示[J].文教资料,2011,(8).

[7]黄龙.独立学院实验室建设思考与探索——以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4,(16).

猜你喜欢

独立学院实践能力教学改革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