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环境下的大学教学再认知探究

2016-05-30顾黎萍乐悦乐传俊

科教导刊 2016年30期
关键词:大学教学信息化

顾黎萍 乐悦 乐传俊

摘 要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量的信息可以随时随地获得。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大学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在阐述了信息化时代的特征和大学教学的任务和特征后,总结了大学教学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信息化 大学教学 再认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10.004

Research on the Recognition of University

Teaching under the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GU Liping, LE Yue, LE Chuanjun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hangzhou, Jiangsu 213002)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a large amount of information can be obtained anytime, anywhere. The arrival of the information age has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college teaching.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formation age and the task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university teaching, summarizes the problems of university teaching and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

Keywords information; college teaching; recognition

虽然不同时代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学所采用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教学的知识传递基本功能不可能改变,而且大学教学更具有了知识传递的理论性、独立性、创造性和实践性特点。通过这种活动过程,教师根据专业培养定位和目标要求,引导学生高效地掌握课程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其专业人才素养的提高,最终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的优秀人才。早期的教学过程强调的是知识的传授过程,正所谓传道、授业和解惑。随着工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教学显然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要。尤其是信息网络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信息可以随时随地获得,而根据认知发展理论,知识的形成需要过程。那么在这个时代大学教学能做什么,需要做什么,才能引导学生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引领未来的发展?也许新环境下的大学教学再认知能帮助我们冷静地思考这个问题。

1 信息化的时代特征

全球信息化的大数据时代正在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在悄然引领着社会的变革。同时,信息化也在促进着教学方式的改变,如网络课程、微课和慕课等等,其共同点是加速了知识传递的速度,丰富了教学方式,协同着信息的综合创新。信息化也加速了我国大学教育的大众化,各方面的竞争前所未有,就业压力陡增,这给大学教学提出了极具挑战的课题。大学教学必须积极适应信息化的历史发展潮流,合理利用信息时代所赋予的大学教学认识更新的机会。鉴于此,梳理一下信息化的特征尤其必要。

一般来说,信息化的特征常常概括为虚拟性、全球性、交互性与开放性等四个方面。具体到教育领域,大学真正成为了没有围墙的知识集合体,教学可以在网络上进行无国界的教学,也可以根据学习者的需要实现个性化定制教学。开放式的资源共享使得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活动更加公平、有效,也促进了教学主体间的平等,有利于人才培养和经济活动的创新。这也使得从事生产活动的多数人被吸引到计算机前,加入到了网络信息化交流中。同时实体经济的信息智能化也加速了这一过程的实现,这使得大学教学更要适应这种趋势。虽然信息化给大学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但我们要清晰地认识到信息化是电子信息等相关专业的卓越表现,仅是社会生活系统的一小部分。信息只是知识的一种松散表现,网络是信息传递的工具,人类的美好生活需要各专业的支撑,大学教学也不能因此乱了手脚。遵循各个领域的各自规律应该是信息化时代的大学教学发展的出发点。

2 信息化时代大学的任务

大学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凝聚着人类宝贵的精神和知识财富。经过几个世纪的凝炼,大学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以及文化传承和创新作为自己的使命。古往今来,对于大学的本质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解释,但基本认可大学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大学教育的目的,除传递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在追求知识真理中弘扬学术和塑造人格,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也是中外许多著名大学所追求的根本目标。正因为培养人才始终是大学的最基本的任务,大学教学是大学任务实施的基本环节,而师生是大学任务的两个承担者,所以即使进入信息化时代,大学仍须“以生为本,以师为先”,将学生和教师始终作为大学的主体,给予其最充分的尊重,让这两大群体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真正成为大学的主人。对知识的传递和创新以及应用,少不了主体的积极参与,大学精神的发扬,也少不了师生的积极贡献。所谓“以师为先”,即指好的师资是一所学校最为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同时,学生的需求实现是学校发展之本,学生的培养质量是学校生命之源。如果不重视“本”与“源”,学校的生命也就岌岌可危。

大学促使社会进入了信息化,反过来信息化促使了大学重新理性思考自己的角色和任务。大学有它存在的历史理由,大学有它作为存在于社会但又独立于社会的灵魂。在这开放的信息化社会里,大学仍然发挥着培养人才的功能,创新引领未来社会的发展。只不过信息化的特征使得大学教学的任务更具挑战性和多变性。

3 信息化时代大学教学主体特征

大学是由主客体构成,主体主要是师生,是大学构成的基本要素。主体之外的关联事物被认为是客体,其包括建筑及配套设施、文化和管理制度等,客体和主体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构成了大学的个性特征。师生的有效协调对大学教学的效果和大学任务的实现至关重要。因为师生既是教学活动的发起者,又是教学目的的实现者。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虽然教师们都具有了大学教师的基本要求,但也存在着层次差别和专业素养的偏向。言传身教仍然是教师的基本素养,因为知识包括书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但同时也要看到,教师是个特殊的职业,不仅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也往往承担着家庭的责任,教师有着自己的需求。教师受教育的时代差异及其不同的教育思想形成了教师的个性特征。新形势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态度、语言表达、专业能力和授课技巧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如果没有教师的有效组织、讲授、引导和情境创造,学生的学习效果将是大打折扣的。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信息化时代,他们的学习目的较为明确,思想活跃,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但对信息社会认识还比较肤浅,离全面发展的“人”还有较大差距。心智尚不够成熟的他们,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在信息时代的大环境下,教师已经没有明显的知识优势,而学生则有了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在教学中两主体交融,教师尤其需要正确处理师生关系,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引导学生提高专业素养,促进其思想成熟,指导他们修炼成为完全的“人”。

4 大学教学问题和措施

信息化时代下,大学教学仍蕴涵着传统的教与学的关系, 然而信息化背景下的大学教学也促进了教学关系的发展,其不仅体现在传道、授业和解惑之本征上,更重要的是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现代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适应。然而,从实际的大学教学过程来看,新的教学理念所体现的创新教育很难实施。原因是应试教育始终束缚着教学全过程,进而也致使专业培养计划无法有效落实。可是,在当今,大学教学危机正日益严重,信息化的多彩形式几乎主导着教学内容,导致实际中的教学内容往往成为了跑龙套。严肃理性的书本知识没有发挥其理性思考和逻辑批评功能,没有真正起到净化心灵和完善被教育者专业知识体系的功用,很难谈得上培养学习者的专注力,以及较强的阅读、理解、思维与判断能力。信息化环境下的丰富多彩的呈现形式使课堂不再单调枯燥,但也不再严肃,越来越感性化、娱乐化;知识不再古板狭隘,但也不再深刻,越来越肤浅和花哨。充分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的课堂没有鼓励学生热爱学习和思考,却助推他们更加痴迷网络和娱乐,几乎使内容屈从于形式。这也使得很多教师提出了反对过分多媒体化的课堂教学。笔者认为,面对信息化环境中的大学教学,需要把握教学目的、教学过程及教学关联。对于教师而言,作为课堂的主导者,职责意识本身比什么都重要,积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使教学不再单调乏味,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这个时代的教学,其核心理念与精神是共学和对话,体现民主、开放、自由、合作的对话教学方式是信息化下的大学教学的必然发展趋势。智慧地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大学课堂教学,扭转早期信息化所造成的娱乐化、感性化、肤浅的教学问题,引导学生体验严肃、理性、深刻的教学生活,走向理性,历练思维。课堂应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教师应担当学生精神的守护者和引领者。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

5 结语

在大学教学过程中,人自始至终都是主体。信息化所赋予的社会特征及其对大学的影响,实际上是对人的影响,固守大学的使命和任务是正确认识和把握信息化时代的大学教学方向的前提。大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是信息化环境下大学教学本身存在的问题的显现。正确认识时代特征、认清主体要求和大学职责,大学教学就能够适应时代要求,就能很好地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教师要主动变革又要有所坚守,引导学生很好地融入信息化时代浪潮中,并能游弋浪尖引领时代潮流。

参考文献

[1] 王爱菊.信息时代的教学危机及其化解[J].当代教育科学,2013.21.18.

[2] 杨红丽.浅析信息时代的大学教学观[J].内江科技,2009.5.46.

[3] 眭依凡.高等教育强国:大学的使命与责任[J].教育发展研究,2009.23.26.

[4] 束强.90后大学生的特征及班主任工作策略[J].改革与开放,2011.11.176.

[5] 金陵.大数据与信息化教学变革[J].理论与争鸣,2013.10.8.

[6] 白海峰.信息化时代的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7] 邓赐平,桑标,缪小春.认知发展理论的沿革与新发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12,53.

猜你喜欢

大学教学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分析
中、德两国大学教学的比较研究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探析
大学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E—learning在美国大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与借鉴
“互联网+”时代对大学教学的影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范式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