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岗位能力调查与分析
2016-05-30董学峰杨维群张文杰黄媚贤林文东
董学峰 杨维群 张文杰 黄媚贤 林文东
摘要:为了解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岗位能力适应状况,为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提供依据,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2001届和2011届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进行调研分析。得出的结果是目前学校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基本能满足毕业生岗位的要求,但在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实践教学环节安排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由此得出结论:应以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高职高专;临床医学;岗位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4-0073-03
通过对本校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进行调查,为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调整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改革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我校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2001届毕业生51人,其中,男生28人,女生23人。和2011届毕业生54人,其中,男生32人,女生22人。
2.方法。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发放调查表110份,收回105份,有效回收率95.45%。
二、结果与讨论
1.医师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能力。(1)对课程设置的要求。从表1可以看出,毕业生普遍认同核心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基础、药理学、诊断学基础、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普通课程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预防医学、传染病学、英语、计算机基础。这一结果与目前的课程设置基本一致。但是2001届毕业生中有50%,2011届毕业生中有17.65%认为组织胚胎学没用,2001届毕业生中有66.67%,2011届毕业生中有70.59%认为英语少许有用,与目前这两门学科的课时安排不符合。临床医学专业的课程多、学时多,学生学习负担重,妨碍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构建以“必修课为主,选修课为辅,讲座课为补充”的课程结构,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有利于因材施教,学生个性的发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2)对技能的需求。从表2可以看出,大多数毕业生认为医学生应具备病史采集、系统规范的体格检查、心电图和X线片阅读的判读能力、心肺复苏术、常用诊疗穿刺术、外科打结、洗手、戴手套等操作能力。但2001届毕业生中有11.11%认为常用诊疗穿刺术少许没用,22.22%认为外科打结、洗手、戴手套少许没用,这与毕业生就业岗位有关。(3)对能力的需求。从表3可以看出,毕业生普遍认为医学生应具备文献检索、查阅资料的能力、临床思维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与我们目前的人才培养方案对学生能力要求是一致的。人才培养必须抛弃一次性教育的理念,应把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加以考虑。知识、技能、能力必须协调发展,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只学习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必须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技能提高融为一体。
2.毕业生岗位适应情况。在调查问题你认为岗位技能匹配吗?2001届毕业生认为匹配33.33%,不匹配66.67%。表明我校2001届毕业生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能够适应学生就业岗位的需要。过去我校的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制订部份脱离岗位需要。课程设置没有完全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理论课课时过多,而实践课时偏少;医学专业课程偏多,而人文学科课程较少;学生接触临床时间过晚,时间偏少[1]。经过十年多次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按照“必需”、“够用”的原则,基础理论课教学以适用为目的;临床专业课教学以实用性为目的,增加临床实践技能实训课时,减少不必要的验证性实验。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011届毕业生认为匹配70.59%,不匹配29.41%。表明2011届毕业生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本能够适应学生就业岗位的需要。在调查问题你同意下列有关岗位技能不匹配成因的说法吗?从表4可以看出,2001届毕业生认为主要是单位内欠缺资深、富有经验的医师指导新进的医师;医师的专业技能提高机会和业内的发展机会较少和学校未能提供足够的实践技能操作。2011届毕业生认为医师的专业技能提高机会和业内的发展机会较少;学校未能提供足够的实践技能操作。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对实践教学的满意度较低,引起的原因有二个:①单纯性验证实验过多,综合性实验和实践技能操作实训课较少;②教学方法单一,实验设备落后,使学生上实验课的积极性不高。积极研发建设理、实、虚一体的实验室,开发计算机虚拟软件、使用智能模拟人辅助实践教学,产教融合,院校合作给学生提供早期接触临床和多接触临床等方法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
3.学校的教学情况。从表5可以看出,在教学目标的问题上毕业生都认同我们注重对学生知识与技能,医学思维方面的培养。在教学安排的问题上大多数毕业生认为见习、实习时间不够。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既不被学生认同,也不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理念。只有精简理论课,重实践教学,才能培养出技术技能医学人才。在教学方式的问题上,毕业生认为传统的照搬式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师生互动少,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独立思维,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造成高职高专医学毕业生缺乏临床思维能力[2]。大多数毕业生认可启发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学,老师导,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三、建议
从对我校临床医学专业2001届和2011届毕业生的调查结果来看,目前我校临床醫学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基本能满足毕业生工作岗位的要求,毕业生总体认为多数课程设置合理、教学内容安排恰当。但在课程设置中某些课程在学时、教学内容安排、实践教学安排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以下几个方面将在修订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时应予以考虑:①构建以“必修课为主,选修课为辅,讲座课为补充”的课程结构,以“拓宽基础、发展能力、提高素质”为目的;②根据就业岗位,开设不同的选修课,在注重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通过课程或课程内容的前伸、后延,实现早期接触临床、多接触临床,基础课与临床课的双向渗透[3];③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对原有课程进行调整,增加医患沟通学、卫生法学等课程,形成较为系统、完整的具有医学特色的人文社科课程体系;④产教融合,校院合作,以工作岗位任务和工作过程为基础,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考核标准,校院合作开发课程,增强课程内容的针对性;⑤创建理、实、虚一体化的实训环境,增加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项目,突出以职业技能训练为核心的实践教学;⑥强化实习前和毕业前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⑦通过第二课堂,组织与课程相关的知识竞赛和技能比赛活动,通过比赛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我们必须密切关注行业企业对人才需求情况的变化,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通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内容的优化,提高办学质量,以满足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冯燕俊.社区定向型医学教育概况[J].西北医学教育,1994,12,(1):15-17.
[2]黎八保,张德炎.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开发[J].科技资讯,2008,(25):176.
[3]孙宝志.高起点高质量修订与实施医学本科专业新一轮教学计划[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