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基于项目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2016-05-30梁力丽代玉兰刘琦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6年5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水泥工业

梁力丽 代玉兰 刘琦

[摘 要]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学生职业面向广泛,企业需求呈星状零星分散。因此,构建基于项目化的课程体系,既有助于中职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学生所学技能与就业岗位的迅速对接,也保证了学生专业基础的夯实,实现学生择业面的扩大,保证学生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 键 词] 工业分析与检验;职业面向;岗位对接;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4-0124-02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作为一个传统型行业,其就业面可遍及化工、轻工、制药、农药、建材、纺织、冶金、食品、商检、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和质量监督等行业,其学生就业范围广。

但是由于各行业之间的产品和生产过程的不同,分析检验技术也有一定的差别。作为中职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学生,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快地融入特定企业的实际分析任务,又能掌握供其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就需要在分析检验人员的培养过程中进行课程优化,以适应产业、学业的同步发展。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主要工作任务是针对一个个的具体分析项目,通过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手段得到分析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判断的过程。通过项目化的教学改革,可达到企业的实际分析任务与学校的课程体系的深度融合。我校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对构建基于项目化的课程体系进行了如下探索尝试:

一、分析专业课程的不足

之前,我校工业分析与质量检验专业的课程在结构模式上沿袭三段式结构,课程设置以学科为中心,各门课程各自为政,缺乏沟通,有交叉内容的课程重复度极高,实训也根据课程分开进行,缺少对岗位所需能力的系统性训练,对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力度不够。例如,水泥分析化学和原材料分析两门课程主要是针对水泥生产原材料、燃料、半成品及成品中的各成分进行分析,尤其是对原材料的主要成分(Si、Fe、Al、Ca、Mg)的分析方法大同小异,但两门课涉及原料分析的教学任务没有区分,教学内容重复,造成了教学资源和时间的浪费。

二、市场调研

秉承专业建设要依托一个行业的原则,结合我校建材分析的特色和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扩大范围的企业调研。主要调研单位有北川中联水泥、上海国大水泥、浙江红狮水泥、都江堰拉法基水泥、新疆天山水泥、安徽海螺水泥等多家具有代表性的相关建材工业企业,明确了我校工分专业面向建材行业就业,适应建材行业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质量检验岗位群工作,胜任建材工业原料、燃料、半成品及成品化学成分分析及污染监测工作任务,具备分析检验技术服务职业素养,达到国家化学分析中、高级工职业资格要求的高技能人才。同时,为拓展本专业就业方向,适当加入环境监测方向的专业训练。

三、典型工作任务研究与提取

通过实践专家访谈等形式,归纳代表性工作任务,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并整合典型工作任务形成综合能力领域,形成技能人才培养要求,见下表。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建材和环境方向)典型工作任务

四、细分综合能力领域,转化成学习领域的学习项目,并按照认知规律对学习项目进行精细化安排,构建基于理实一体的项目化课程体系

典型工作任务提取出来并整合成综合能力领域后,以建材化学分析工、建材物理性能检验工、建材质量控制工三个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为主体,参照水环境监測工及大气环境监测工的职业要求,分析与提炼中级技能人才的综合职业能力要求,结合每一个分析项目的分析流程,将具体的分析项目与知识融合,将学生应懂必会的内容拆分成具体的学习项目,以具体的分析项目为学习载体,确定项目完成时间(课时),转化成学习领域。

其次,根据认知规律、项目分析过程和职业发展规律序化学习领域,根据企业与职业要求,依照工学交替双循环的培养思路,安排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基础课)、职业道德、知识拓展及岗位能力适应方面的课程和实训,并根据学期计划课时进行适当调整安排,构建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基于理实一体的项目化课程体系。

五、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基于理实一体的项目化课程的实施体会

基于理实一体的项目化课程的实施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一)培养一支探索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关键

课程实施的关键是教师,在课改的当下,关键是培养一批具有先进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的教师,才能为新的课程体系的搭建和实施提供原动力。通过本次课程体系改革,我校引进了一批年轻力量,在老教师的带领下,积极探索课改,逐渐成为本专业的中坚力量。

(二)构建基于理实一体的项目化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培养学生操作过程的体现,也是新的项目化课程体系的具体体现。以具体的分析项目为学习载体,制定项目达成目标、完成项目所需知识及项目实施的过程建议;并制定出具体的知识、技能和素养的考核目标、考核内容、考核方法和评分标准,形成操作性较强的课程标准。

(三)建设一批基于项目化的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包括教学环境资源和课程资源。

教学环境资源一方面通过学校设备设施的完善和教学软环境的改善,达到与工厂实际分析环境一致的教学环境。另一方面,加大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学生顶岗实习的环境。

在课程体系搭建的同时,也建设了一批项目化的课程资源。如工业分析、水泥分析化学、实验室基本知识及操作、水泥物理性能检验、水泥生产质量控制精品课程的建设,为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视频动画库、仪器设备库、多媒体课件库、试题检测库等学习资源库。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水泥工业
水泥像被踢死事件
水泥搅拌桩在城市道路软基处理应用中的思考
工业人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化腐朽为神奇—本土创造—水泥环保灯
水泥刨花板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