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核心要素的研究

2016-05-30叶景佳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34期
关键词:核心要素拔尖创新人才

叶景佳

摘要:以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为例,总结拔尖创新人才的多元化培养模式,从当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制约因素出发,凝练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措施,并从实践和推广的角度总结经验,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进一步探索的思路。

关键词:荣誉教育;拔尖创新人才;核心要素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4-0011-02

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部分高校——尤其是“985”等高水平的高校,以“荣誉学院”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来回应“钱学森之问”的典型代表。作为浙江大学教学改革的试点,竺可桢学院自成立以来,就是实施英才教育、培养优秀本科生的重要基地。学院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不断进行探索与总结,坚持求是与创新相结合的核心理念,遵循多元化的办学思路,从“教”与“学”两方面需求出发,坚持以学生为本,不断尝试创新培养模式,逐步形成了一个容纳各类特色班级和荣誉项目的大项目池。在探索各类创新培养模式的实践中,敢于投入、用心培育,选择优质项目全校推广,对于不良项目则主动淘汰,始终保持求是的严谨和创新的活力。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竺可桢学院在创新中国道路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包括:一整套荣誉课程体系与授课模式;以提高实际学习成效为目标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模式;一套行之有效、特色鲜明的优秀学生选拔方法等。并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总结当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制约因素及面临的教学难题,凝练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为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拔尖创新人才多元化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理念

竺可桢学院自从2000年创立以来,致力于打造我国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平台。保持实事求是、持续创新的传统,在传承和推广已有的成功经验的同时,不断根据时代要求,创新和实践人才培养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探索新領域,增加新知识,传播新理念。近年来,学院以“为杰出人才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宗旨,致力于培育基础深厚,知识、能力、素质、精神俱佳,在专业及相关领域具有国际视野和持久竞争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未来领导者。坚持求是与创新相结合的核心理念,遵循交叉复合的多元化办学思路,取得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成果,并对全校的本科教育起到了推动和示范作用。

二、拔尖创新人才多元化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1.当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制约因素及亟待解决的教学问题。在精英教育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的今天,我国的人才总量虽在不断增加,但仍面临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短缺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中也专门对“提升大学创新人才培养能力”进行了强调[1]。在深度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规律性问题的过程中,学院认识到以“荣誉学院”培养模式应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问题,虽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仍然面临着不少制约性因素,如:现有管理体制对院校和师生自主性的制约;传统的专业教育模式对课程结构的制约;当前评估反馈机制对教育质量提高的制约等。同时,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还存在亟待解决的三大难题,即:原始创新意识薄弱问题;实践动手能力欠缺问题;理论与实际相脱节问题。

2.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教学难题的初步回答——从理念到实践。基于现有条件解决上述教学难题的需要,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外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经历的调研,并立足本校实际情况,利用问卷、调研、访谈及文献阅读等研究方法,分析学院的特色、优点与劣势,提炼出指导教师和丰富优质的课程这两个拔尖创新学生培养的关键要素。

在实际工作中,以导师制的实施和课程质量研究为切入点,收集整理来自师生的相关信息,加深对学院运行状况的认识,以此作为改进工作和提高师生满意度的基础,并为后续的培养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和指导。同时通过大力开展落实导师制工作,创设荣誉课程、提供高质量的出国交流机会、以及不断完善遴选机制等一系列具体的实践活动来解决上述教学难题。

三、解决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具体教学问题的方法

1.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立足对拔尖创新人才教育经历的研究,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注重选拔有创新潜质和远大理想的学生,吸引和汇聚优质师资力量,集中资源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交叉复合背景的个性化课程和国际交流机会,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兴趣,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创造力,注重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片面追求在校期间的学业成绩排名和获得的论文奖项。

2.解决教学问题的具体方法。针对上述“原始创新意识薄弱问题;实践动手能力欠缺问题;理论与实际相脱节问题”,以师资和课程为主要切入点,尝试采取以下具体方法来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①选聘包括各院系的学科带头人、两院院士、长江学者、政府基金奖获得者、国家级教学名师在内的师资,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毕业设计指导;同时完善导师制管理与激励机制,将导师制工作落到实处。②不断建设和完善荣誉课程,着重体现学科前沿知识、交叉复合理念和锻炼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逐步从以知识为核心的教材体系,向与科研训练相整合的方向转变。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强化学生价值判断与独立思考能力,着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升学生运用不同学科的思路和方法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③积极创造条件,在引进国际师资和课程的同时,给予每个学生高质量的出国交流机会,推进以学术研究和修读“目标学科”课程为主的交流类型,提高国际交流的实际学习成效。④通过全方位地考察学生志向、兴趣、综合素质和独立思考能力,选拔最有创新潜力的优秀学生,并坚持推行动态分流机制,促进优胜劣汰。⑤设立各类奖学金,表彰优秀同学在学习成绩、科研创新、学生工作、实践服务等不同方面取得的优异成绩和突出表现,高度重视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强化社会责任担当精神,有效体现多元价值观导向。

四、拔尖创新人才的多元化培养模式的推广与应用

本团队通过多元化培养模式,力图选拔出最具有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提供交叉复合背景的优质荣誉课程和高质量的国际交流机会,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兴趣,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研究和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1.拔尖创新人才多元化培养模式教学效果与影响力。该培养模式构建了以教学“高端化、研究化、国际化”为目标,以名师优教为核心,以基础深厚、教法先进、知识交叉复合为导向的荣誉课程体系,通过交叉学科的培养和熏陶,促进其创新性思维的产生,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在交叉学科领域寻找创新点,进而在相关领域作出引领世界的发现。不仅满足荣誉学生的需求,而且使其受到了全校师生的好评,大大拓展了荣誉教育的影响力。在导师制的实施过程中,许多学生在和导师的互动过程中,不仅收获了学业和课题研究上的成果,更在导师的言传身教下培养了创新意识,树立了远大的目标,找到了未来的努力方向。近几年荣誉学院毕业生深造率高达90%,其中约一半选择出国深造。在荣誉学院脱颖而出的学生往往被评价为“进取心强”、“基础扎实、思维活跃”、“知识面宽”、“抗挫折能力强”、“社会活动表现突出”,并在各级奖学金申请及各类学科竞赛中都屡获佳绩,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问题。虽然人才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但该多元化培养模式可促进学生的进取心、创新思维、交叉复合的学科背景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未来的创新性研究和在工作中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团队成员在教学改革领域从事研究,取得包括论文、各级奖项在内的一大批高水平成果。同时通过系列丛书出版计划来提升、固化、传播教学改革成果,并体现边改革、边总结、边探索、边发展的趋势。

2.在浙江大学校内的推广与影响。2008年竺可桢学院模式推广到本科生院,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推广应用,打破传统的专业招生培养模式,按照大类招生和培养,学生在大一时可根据兴趣选择通识课程和大类平台课程,在对自身特长、专业特点有一定了解之后,选择进一步学习的专业方向,在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增加了学生交叉复合知识背景。

3.面向国内外荣誉教育的影响力拓展。2015年5月,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联合C9高校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特区”,创建C9高校荣誉学院峰会,发起成立C9高校荣誉教育联合会,共同探讨和建设国际视野、中国道路的世界级“荣誉学院”。竺可桢学院的选拔方式得到了媒体关注和高度评价:包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电视台以及网络,其中网络包括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廣网、新浪网、网易新闻中心、腾讯网、浙江在线、杭州、河北新闻网、浙江大学微信公众号、浙江新闻网、浙江在线教育、钱报网李志悦读等;有记者评价“浙大测试神题看似稀奇,实则是在探索选拔人才的科学模式,但愿这种‘浙大模式能够引领中国高校选拔人才模式的改革。”

教改办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组专家在考察竺可桢学院的教改工作后,高度赞赏学院提出的“竺院不是‘贵族学院,竺院不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竺院更不是西方发达国家普通劳动者的培训基地!”希望“荣誉学院”成为彻底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纲要》、十八届三中、五中全会等强调的加强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的排头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第十四篇提升全民教育和健康水平第五十九章推进教育现代化第三提升大学创新人才培养能力[Z].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lh/2016-03/17/c_1118366322_15.htm

猜你喜欢

核心要素拔尖创新人才
责任教育下数学课堂核心素养的培养
特色彰显 品在其中
新建本科院校校内专业评估体系构建与思考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调研与思考
论拔尖创新人才思想政治素质养成
高校交叉学科建设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中“学员队”的职能和作用研究
高职院校拔尖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浅析界定恐怖主义的四个核心要素
高职院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