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3D打印技术与劳动技术学科融合

2016-05-30徐进高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6年5期
关键词:劳动创设融合

徐进高

[摘 要]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3D打印技术的概念也应运而生。而将3D打印技术引入课堂,也是创新教育发展的必然。劳动技术学科是一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创新思维的综合性学科。而将3D打印技术与劳动技术学科融合,能够丰富课堂内容,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动手能力,全方位地展示劳动技术课的教学宗旨。总结了3D打印技术与劳动技术学科融合的教学模式,为创新教学改革开辟了新的道路。

[关 键 词] 3D打印;劳动技术;学科融合;作用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4-0030-01

一、3D打印技术概况

3D打印技术是在科技发展过程中衍生出来的,它融合了计算机技术、数字一体化、数控技术、材料科学等先进性科技技术,是综合技术的融合。3D打印技术的应用,还要有3D打印设备作为技术产品的输出终端。3D打印机是一个高技术含量的设备,集计算机控制、机电一体化的系统,整个设备具有计算精准、自动化强、操作简单、控制性强等优点,随着打印材料的不断改进,3D打印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二、3D打印与劳动技术融合的作用

3D打印在劳动技术课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一)抽象具体化,激发学生创造发明热情

传统的劳动技术课程,教师按照教材或者常见的活动引入到课堂,学生的课堂内容相对固化和死板,学生按部就班地完成作业和活动要求。但是将3D技术引入课堂,学生可以利用软件制图,制作出想象的图形并且打印出来,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增加了课堂的活跃性和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为每个学生参与实验创设条件,提高学生创新动机

劳动技术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开拓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并没有提供条件,让学生有参与的机会。教师只是将很多活动和设计进行演示操作,学生被动地接受,降低了学生的参与性。将3D打印技术应用到劳动技术课程中,可以利用3D技术的综合性,改革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并且实际操作,将设计转变为具体的三维实物,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另外,3D打印技术从设计到操作也不具有危险性,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大胆创造,提高了创新动机。

(三)快速成型的特点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劳动技术课程是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突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学科,学生通过劳动技术课程的培养,能够开拓创新思维,提高动手能力。3D打印技术的融合,能够将教学目标更加具体化地实现,它简便快捷的优势,能够让学生在个性化的空间中,掌握全面发展的要领,是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

三、3D打印与劳动技术学科融合的模式

基于3D打印技术的劳动技术教学实施过程由问题情境创设、三维模型设计、三维模型构建、三维模型打印和教学评价五个核心模块。即在创设问题情境环节发现问题之后,学习者在解决问题的任务情境之下进行3D模型设计和模型构建。然后,打印实物三维模型,并在课堂互动环节通过展示、探讨、应用模型的活动对模型加以验证和修改,进而解决实际问题。最后,通过评价环节,精细化设计技巧,完善设计思想,提高学习者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问题情境创设

问题情境的创设,是教师和学生进行3D打印学习的必要阶段。学生从所学知识、掌握方向、兴趣爱好等方面出发,对于设计的可行性进行判断和自我审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或者分组设计,对设计的目的、内容、难点等进行探究和思考,从而探索出简便、可行性强、创新性的设计。这样的问题设置,能够让学生学会自学、探究、钻研和交流等精神,教師能够充分发现学生的兴趣和知识结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增强了劳动技术课程的丰富和高效性。

(二)三维模型设计

通过问题设置以后,学生已经对3D打印技术有了一定的认识,在大脑中已经创设了对三维模型的概念,思维的创新和课程的新鲜,让学生对三维模型的设计有了能动性。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设计思想,保持不干预、不画框的原则,按需对学生的三维模型设计进行有效的指导,防止学生陷入不必要的误区,导致模式的设计失误,打击学习3D技术的积极性。

(三)三维模型构建

在此阶段学习者利用Blender、Web 3D、AutoCAD等三维建模软件依照三维模型设计构建数字化三维模型。学习者也可以通过在3D建模资源库和教育资源中心等搜寻或修改符合要求的已有模型,这样能充分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四)三维模型打印

三维模型打印是3D打印技术的直接表现,是把抽象转换为具体的终端。学生通过编写模型数据并传输到3D打印机,选择合适的材料,按照打印参数进行设置,就可以把数据转换成三维的模型。整个过程操作简便、机电一体化强。

(五)课堂应用和教学评价

将3D打印技术与劳动技术课程融合,能够通过合理的设计,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编写成模型设计方案,让学生在自由的环境中达到课程教学目的。三维模型的打印,让学生充分开拓思维,在探索和交流中创造出设计的模型,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的动手动脑、知识结构、思路设计等方面进行评价,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在不断的学习中,优化设计方案,提高自我能力,真正达到劳动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灿才.3D打印的发展现状分析[J].丝网印刷,2012(9).

[2]王雪莹.3D打印技术与产业的发展及前景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事业,2012(9).

[3]王鑫,王静.工程教育体系下机械设计课程实验和实践环节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10).

猜你喜欢

劳动创设融合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融合》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热爱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