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德育课加强职业素养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2016-05-30范金秋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6年5期
关键词:德育课逆境中职

范金秋

[摘 要] 德育课是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对各专业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的主阵地。着力加强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对于学生在校生活、就业、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关 键 词] 德育课程;职业素养教育;中职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4-0180-02

当前,中职教育出现了“重智育”“轻德育”“重技能”“轻修养”的现象,导致原本作为德育教育“前沿”阵地的中职德育课成了边缘学科甚至摆设学科,使中职道德教育步履维艰,不少原本基础就差、学习兴趣不强的学生为此更加漠视自身的职业素养。因此,加强对中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职业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之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企业用得上的应用型人才已成为德育课亟待解决的问题。那么,在中职德育课中如何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呢?下面结合本人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抒一己之见以期能抛砖引玉。

一、树立现代教育理念,营造良好的职业素养氛围

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观,要爱岗敬业,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和崇高的职业道德形象,引领学生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其次,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观,要关心、关爱、关怀学生,把爱洒向所有学生,做到“对症下药”,多给学生一份尊重与关爱,特别要注意发现、分析学困生,用爱心感化、科学帮助学困生,促使学生树立“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念,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再次,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与时俱进,触类旁通,精通业务,做到“一专多能”,才能征服学生,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从而增加對教师的亲和力,在践行职业道德中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可见,教师树立现代的教育观,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职业素养氛围,有助于学生恪守职业规范,加强道德修养,提高职业素养。

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认知水平

中职德育课必须灵活运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手段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中职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健全和完善学生的道德品质。为此,在教学中要提倡使用创设情景而不是平铺直叙,提倡优化课堂讨论而不是“一言堂”,提倡有效运用多媒体而不是一张嘴,提倡加强学生自学而不是“满堂灌”,提倡有效的讲练结合而不是讲练分离,提倡依据不同专业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而不是因循守旧、僵化教学……例如,在2014级旅游班教学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二课“展示职业礼仪”这一知识点时,依据旅游专业对从业者仪容仪表的职业礼仪要求,课前要求学生准备 “学习礼仪、‘秀出自信”的服装走秀表演;课堂上,请旅游专业的老师当评委给上台表演服装秀的学生打分,根据学生的表现点评,让学生明白在自身的职业礼仪上的优势与劣势,最后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秀出自信的26大职业礼仪法则”的有关视频,加深学生对职业礼仪的理解,自觉提升学习生活中自身的职业礼仪素养。在课外,联系学校礼仪老师对这个节目进行指导和排练,在学校政教处和团委组织举办的周末大本营上汇演,向学校师生展示自己的职业风采。通过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进行教学,有利于变以往死气沉沉的教学氛围为生机勃勃、各抒己见、气氛热烈的教学战场,从而展现中职德育课的魅力与价值,更重要的是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过程中促进中职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三、理论联系实际,优化学生对职业素养的体验

认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的学习素材与其生活、社会阅历有机联系,才能有效优化学生对职业素养的体验认识。丰富学生对职业素养的体验认识,在教学中留心学生的生活阅历,根据学生的社会经验,创设特定的生活、社会情景,实现教学内容与社会现象的激烈“碰撞”,促使知识变得个性鲜活、具体恰当,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自然容易触景生情,彰显中职德育课“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学生”的理念和功能,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的体验认识中自觉地提高和践行自身的职业素养。例如,在教学职业生涯规划第四单元第三节“创业者应有的素质和能力”这一知识点时,在课前先让学生搜集或调查本地区成功企业家的有关资料;在课堂上分组并回答通过本地区企业家的成功创业分析创业者应有哪些素质和能力,并根据创业者必备的素质和能力,对“现在的你”进行自我诊断,再写出改进措

施……由于这些问题源于学生实际,切合学生需求,“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感性体验与理性思维的融合中,学生明白了要在未来职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调整自己的职业价值取向,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和职业素养。可见,理论联系实际,不仅彰显了中职德育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功能,而且迎合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形成了教与学的良性互动,有助于优化学生对职业素养的体验认识。

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意识

近年来,我国中职学生心理疾患的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焦虑症、孤僻症、恐惧心理、神经衰弱、人际关系紧张等不健康心理占相当高的比例;不少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庭,已陷入重视身体健康,忽视心理健康的误区;学校教育也陷入重智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学生健康心理、健全人格的培养与形成的误区。因此,对中职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认知能力尤为必要。教师要依据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在中职德育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学,教给学生一些有用和有益的心理健康知识,全方位、多角度的开展学习情感心理问题、个性心理问题、人际心理问题、择业心理问题等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可操作性为一体的丰富多彩的心理教育活动,运用合理情绪法、疏导疗法、松弛疗法、刺激疗法、暗示疗法、分析疗法等有效心理治疗方法,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使其养成正确的思想道德情操,养成自信、乐观、宽容等良好性格,真正提高自我调节、自我抗压、自我抗挫等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从而促使他们在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例如,在教学哲学与人生第二单元第五课“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一课时,首先播放励志大师尼克·胡哲的故事,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感悟人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要以积极的心态对待人生困境;然后联系学生实际,讨论回答“自己是否经历过挫折和逆境?你是如何看待挫折和逆境的?”在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之中学生明白了顺境和逆境是人生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两种境遇,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应当做到得意时不张狂、失意时不自贱,顺境时要有忧患意识、逆境时要坚持不懈……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感悟、体验生活和学习中的顺境和逆境,在矫正学生道德认知能力的基础上促使学生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帮助学生培养克服困难、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

五、创设实践平台,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在中职德育教学中渗透实践的理念,是对传统德育教学的一种批判和挑战,既符合时代和社会的需求,又关注学生的成长,确保每位中职生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为此,首先,要通过开展有益的校内外活动,如举行演讲比赛、辩论会、报告会、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形式,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和道德意志教育,推动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职业素养,同时开导和化解中职生在道德领域里的困惑和疑问,使他们学会正确辨别是与非、真与假、美与丑等现象,以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职业行为;其次,要通过加强对中职生实习阶段的职业素养教育,引导他们在实习阶段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自觉主动地养成适应职业要求的能力;再次,要依据市场的需求,通过加强校企合作,积极为学生实践提供平台,在实践过程中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真正实现知行通融,促使中职生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从而不断成长、成才与成功。

参考文献:

[1]毛家瑞,孙孔懿.素质教育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湛蓊才.课堂教学艺术[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李纪梅.中学生心理问题教师指导手册[M].北京燕山出版社,2010.

[4]邓艳.中职学校加强学生德育教育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2011(7).

猜你喜欢

德育课逆境中职
超越逆境
How adversity makes you stronger逆境如何让你更强大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增强德育课教学的针对性
完形填空Ⅳ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信息技术在德育课教学中的功能分析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