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正大气象 传盛世唐风

2016-05-30胡湛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颜体颜真卿书法艺术

胡湛

颜体书法是中国书法史上最能体现人品书品相统一的典型字体。自唐代以后,各代书家几无不习颜者。从宋代欧阳修、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芾,到明代董其昌、王铎、傅山,再到清代钱南园、刘墉、何绍基、赵之谦,民国谭延闿、华世奎等,其绵延传承流变,渐渐形成一个脉络清晰的书法流派。

然而当代书法进入展厅,以奇、异、新 等“出奇制胜”的形式走捷径者相仿成风,而具有端庄、中正,富有内涵、雄浑博大气象的颜体书法则被边缘化。这是书坛受社会浮躁影响、追逐名利的一种现象,是不正常的。

可喜的是当代社会也有远离流俗者。他们多年来自觉自悟,始终如一,孜孜于颜体书法的研习、锤炼、创作和创变,形成了当代接续传统盛世书风的新风潮,涌现出一批有志于济世志道且功績突出者,业余习书的李凤刚先生就是其中一位。

李凤刚先生自幼习书,参加工作后无论多忙或有何变动,他都坚持业余临池不辍。随着人生阅历的累积,他愈发感到书法笔墨线条所承载的抒怀载志体道的艺术品格魅力。而唐代颜真卿正派、公道、光明磊落的品格与时代精神与笔墨艺术的完美结合深深吸引了他。渐渐的,摹习研究颜真卿书法,成为其从政之余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邢台故存颜真卿书《宋璟碑》、西安碑林藏颜真卿《多宝塔》《颜氏家庙碑》、浯溪碑林《大唐中兴颂》等碑刻,他都寻找机会朝谒,想尽办法搜集拓片,凡出版的各种颜体书法及颜体一脉历代名家经典碑帖资料,如清代刘墉、何绍基,近代钱南园、华士奎等作品,他都要想法购藏学习。多年的潜移默化,颜鲁公的书法、人品、官品,不仅影响了他的书法,也影响了他的为人品格与工作作风。

老实说在展览效应“形式主义”泛滥的当代书坛,包括颜体在内的唐楷是不被人们所青睐的,甚至很久以来在全国各书法大展上几乎看不到唐楷的踪影,一些擅长颜体书法的书家在参展时也不投稿唐楷作品,唐楷几乎到了被遗弃的危亡地步,因而一些有识之士提出了“激活唐楷”、创立“今楷”的主张。像这些有识之士一样,李凤刚先生也常常在思考:难道颜体至高至深的艺术内含,人们真的都认识到了吗?难道颜体真的就没有再发展的艺术空间?难道它真是一种熟透了的僵死标本?那为什么历代都有学颜而成大家者?如宋代蔡襄、苏轼,明代董其昌,清代何绍基,近代钱南园、华士奎。而先秦经典如《道德经》《论语》《周易》,不是因为仍然有着当代人未曾尽识的丰富内含价值和新的发扬空间而代代有人研究,代代出新吗?不是颜体太完美,而是当代人对之研究太浅,知之尚薄,当今这个伟大复兴的时代,不仅与具有盛唐精神的颜体相契合,而且有着生发出新艺术天地的极大可能。而这,关键还在于当代人去如何去认识,去研究,去发扬。

2009年李凤刚先生策划举办了“《宋璟碑》颜体全国书法大赛”,事实证明他的这一举措正好满足了全国诸多颜体书法爱好者们的心愿。当征稿启示发出之后不久,投稿作品就像雪片一样由全国各地向邢台飞来。那数千作者中既有90余岁的长者,也有几岁的幼童,更多的是多年冲击国展却不以颜体投展的中青年作者,他们不仅遍布全国各省市,而且还有数十位来自海外。展览取得巨大成功后,李先生在欣喜之余,不禁亲自为展览和作品集作评写序,并与有关人士商定定期举办颜体专项书法展,还倡议组织成立了颜体书法艺术研究会,进一步继承弘扬颜体书法艺术。如今“全国宋璟碑颜体书法展”已成功举办四届,在当代书坛初步形成了颜体书法复兴热潮,在全国书法界也形成了相对固定的颜体书法研习群体。颜体书法的艺术魅力和价值日益被当代书人所认知。

为从理性上深入认识和把握颜体书法艺术并使之广为传播,李凤刚先生先后撰写了《谈谈颜书的结构特色》《体悟颜体书法中锋用笔》等颜体书法论文,发表于《书法》《书法报》《书法导报》《艺术中国》等专业杂志报刊上。同时,他还发起举办了两届全国颜体书法论坛,主编出版了两部《颜体书法论集》,并主编创刊了《颜体书法》杂志,为当代颜体书法研究者提供了学术研究与交流平台。

伴随着当代全国颜体书法展、颜体书法论坛等活动的举办,李凤刚先生在创作上也日益精进,不断推出精品力作。2012年开始先后创作了颜体书法国学经典《正气歌》《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2015年秋,李先生造访浯溪碑林,谒观《大唐中兴颂》摩崖后,又应邀为已残蚀的原碑文誉写了全文,以便游客观赏对照。

李凤刚先生研习颜体书法,从颜真卿《多宝塔》《东方朔画赞》《麻姑仙坛记》《颜家庙碑》等入手,又广涉清季钱南园、民国华世奎等,并融会汉隶、魏碑笔法,逐渐锤炼出独具自家特色书法的风貌。在用笔上先生保留了颜体中锋厚重饱满的主体特征,但在用笔起笔上则吸收了隶书蚕头和魏碑方笔的笔法,收笔改颜体原来的兜藏顿按为直率竟出,从而使其书风更显劲健和爽利。颜体得其平正、粗壮易,而能于其平正中寓奇巧、险绝则难,而李先生深入颜体骨髓竟能深得其三味!如在其书作同一字中相同之笔划,横竖撇捺皆作长短、粗细、俯仰等变化处理,以求获得丰富的视觉审美效果。那些凝练聚缩笔为点的运用,都使方正撑边饱满的字体在雄浑的同时也显得鲜活灵动起来。李凤刚先生多书自作词句,亦是对颜鲁公及中国古代士大夫文人书法重人格、重学养,书以写志、体道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对一些社会公益工程,李凤刚先生更是以无私奉献的精神认真创作,如邢台大开元寺《邢襄福地》、正气园《正气歌》等都是他研精覃思创作出的精品。

古人云:文以载道。颜真卿等古代书法大家,并不像现在一些书家将书法视作谋取名利的手段,而是将之作为继承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方式。如颜真卿书写的《大唐中兴颂》以铭颂大唐经历劫难复兴的伟业,李凤刚先生很好地继承了颜真卿等先贤书家的这一优良传统,不仅精心锤炼自己的书法艺术,而且还积极将自己的书法艺术应用于社会公益活动事业。颜体书法有李凤刚先生这样的艺术家竭力继承弘扬,其于当代盛世的发扬光大,则勿庸置疑也!

猜你喜欢

颜体颜真卿书法艺术
张红春书法艺术欣赏
小小书法家
马伟书法艺术欣赏
大家都是告身帖,為啥你就這么獨特——聊聊颜真卿《自书告身帖》
所谓书法艺术
科考要凭真本事
三百年来颜体第一人
小小书法家
劝学诗
颜真卿勤学苦练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