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剧海外传播对京剧英译的启示

2016-05-30葛莹辉刘露

文化产业 2016年4期
关键词:海外传播京剧

葛莹辉 刘露

摘 要:在文化软实力日益重要的大背景下,中国文化走出去方能展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国粹京剧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京剧海外传播已有近百年的历史,通过翻译来展示并传播京剧艺术,对于增进西方对中国的了解,展示并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对京剧海外传播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京剧英译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旨在促进京剧英译工作的开展,以推动京剧的海外传播。

关键词:京剧;海外传播;京剧英译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然而,与中国经贸的巨大顺差相比,中国的文化贸易长期存在严重的“文化赤字”(张殿军,2011:64)。当今是文化软实力激烈博弈的时代,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并提出了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中华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只有让中国文化走出去,世界才能更全面地了解中国,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才能得以展现和提升。

中國京剧已有 200 多年的历史,是一笔宝贵文化遗产,也蕴含着人类共有的美学理念和文化价值,是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中华文化的窗口。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程天权在谈论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时曾说,我们应该发展以京剧为代表的、带有中国精神的传统文化融入世界、感动世界。京剧代表了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让京剧走向世界也能够提升国人的文化自信,向世界展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一、京剧海外传播的历史与现状

1919年梅兰芳率团赴日本演出,拉开了中国京剧海外传播的帷幕,自那时至今,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已有近百年历史。但真正第一次将京剧传播到西方并引起极大轰动的是梅兰芳剧团一行21人于1930年在美国的演出。

新中国成立后,京剧的对外传播多以文化外交为目的。1951年,张云溪、张春华等7人参加在德国柏林举办的第三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会,演出京剧《三岔口》、《武松打虎》、《水帘洞》、《红桃山》四出武戏。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京剧首次以国家名义被派往国外演出。之后,中国青年艺术团又连续参加了5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会。此外,许多知名京剧演员与剧团都曾奔赴世界多国进行访问演出。1978年,李小春、张春华等随中国艺术团到美国、香港、澳门演出《闹天宫》、《秋江》、《三岔口》、《雁荡山》、《挡马》。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京剧第一次到美国演出,也是文革以后京剧首次出国演出。随后,中国各大剧院的足迹遍布欧亚各国,上演多出经典剧目。在这一时期,京剧作为文化使者成为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这样既迈出了新中国走向世界的步伐,也让新兴的民族国家了解中国。

改革开放初期,海外演出剧目多是《三岔口》、《拾玉镯》、《大闹天宫》等武戏。1981年,中国戏曲学院顾问、程派艺术传人赵荣琛应邀赴美讲授中国京剧和程派表演艺术,引起了美国学术界和艺术界的极大兴趣和重视。随后几年,京剧的一些经典剧目也被多次搬上欧洲舞台。1989年,著名京剧表演家沈小梅受美国夏威夷大学之邀赴美讲学,并指导“洋学生”排演英语京剧《玉堂春》,在肯尼迪剧院首演成功。1997年,中国京剧艺术团受邀在南北美洲四个国家11个城市共计演出23场。1999年,中国国家京剧院著名表演艺术家孙萍为耶鲁大学讲授京剧课。这一时期,京剧逐渐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一扇窗口,除了受邀进行海外演出,海外讲学也成为了促进京剧海外传播的新手段。

进入21世纪,中外文化交流更为广泛,京剧作为文化使者在各种国际文化节、艺术节中频频亮相。2000年,孙萍同美国多家交响乐团合作,用西洋乐器伴奏演唱京剧名段。随后,中国各大剧院每年都会奔赴不同国家和地区进行演出或巡演,京剧在诸如中法文化年、俄罗斯文化节、中日京剧节、中德文化年、中韩文化年等重要场合均精彩亮相。美国夏威夷大学的教授魏莉莎(Elizabeth Wichmann-Walczak)潛心研究,将京剧唱词改编为英文,成为英语京剧的开创者,将京剧搬上了美国舞台。近些年来,除了舞台演出之外,京剧海外传播还呈现出多种其他形式。2008年,包括“百部国剧英译工程”、“交响乐京剧海外巡演”等子项目的“国剧海外传播工程”正式启动,是我国首次用英语向外国人介绍中国戏曲。同年秋,梅葆玖率“梅兰芳京剧团”赴美,除呈现梅派经典,还在美国高校举办数场关于京剧普及的讲座。此后,在北京京剧院及国家京剧院的巡演中,均加入讲座、展览或合创剧目等内容,并配以中英文翻译,积极推动了京剧的海外传播。2014年5月30日,3D京剧电影《霸王别姬》应邀赴美国好莱坞杜比剧院首映,赢得热烈掌声。

随着京剧不断走向国际舞台,很多增进中国京剧海外传播的举措也逐渐出现。多种形式的跨文化交流活动,推动了中国京剧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中国的国粹正逐步成为向海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诠释中国文化价值的载体。

二、海外传播中的京剧英译存在的问题

在把京剧推向世界的任务中,翻译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自1919年梅兰芳赴美以来,中国便开始了京剧英译的尝试,但是据著名翻译家许渊冲介绍,“限于条件,很多演出都只译出个故事梗概”,“影响了京剧的传播效果和感染力”。京剧海外传播早期基本以武戏为主,这样一来,外国观众对京剧艺术就产生了片面的理解乃至误解。随着近年来跨文化交流的不断推进,很多演出在开幕前都有详细的讲解,配有双字幕或三种字幕,加深了外国观众对京剧的理解,使京剧的传播更富成效。然而在京剧海外传播的过程中,京剧英译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国内剧院错译、误译现象普遍

随着在中国观看京剧演出的外国游客增多,双语字幕也逐渐成为国内各大剧院的标配,但在剧名、演出剧目的字幕翻译方面出现了大量错译、误译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外国观众的理解,同时,对宣传京剧也产生了负面影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美籍客座教授杜大卫在奥运会期间曾谈到,北京各大剧院在京剧的英译方面做得很不够,有的译文奇异无比,使观众忍俊不禁,还有些拼写错误,如“…flowontinuously…”,“auspicious clod(吉祥的云)”。这些错误会使外国观众困惑不解。

(二)京剧剧名、唱词英译欠准确

京剧剧名的翻译存在诸多问题,如《霸王别姬》被译成“Farewell My Concubine”、《贵妃醉酒》被译成“Drunken Beauty”,但并不能准确地表达出京剧剧名的深层含义,更不可能使观众了解其中的故事。此外,一些京剧唱词的英译不准,如《四郎探母》中杨四郎的唱词里有“失落番邦十五年,雁过衡阳各一天,高堂老母难相见,怎不叫人泪涟涟……”。其中“雁过衡阳各一天”一句被译作“A wild goose flied over the border”,这显然是对唱词本身的理解不准确。此处的“雁过衡阳”是个典故:衡山南峰有座回雁峰,相传大雁来去以此为界,比喻音信不通。“雁过衡阳各一天”是说南北相隔,杳无音讯。唱詞英译不够准确,说到底还是对京剧所蕴含的中国文化理解不够。

(三)京剧译者水平参差不齐

原沈阳京剧院院长、戏曲评论家徐培成曾透露,沈阳京剧院对外演出,剧名、字幕翻译的工作,一般都是演出公司负责,因为翻译人员的素质有高有低,所以翻译出来的作品也是良莠不齐。也有学者指出,很多出国演出的剧院,大都是临时找翻译人员进行翻译,翻译中出现错误就在所难免。此外,京剧英译不仅要求译者具备很高的英语水平,还要求其对中国古典文化以及传统戏曲有较深的了解。现今进行英語字幕翻译的人员,匮乏专业戏曲知识,对戏词本身理解不透,这些都造成了京剧英译的不准确。

三、海外传播对京剧英译的启示

(一)重视京剧英译的准确性

准确到位的翻译对于京剧海外传播的成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京剧英译实践主要包括对剧目、剧情、唱词、念白等进行的翻译,这对于帮助外国观众了解剧情大意,体会唱词的含义都是大有裨益的。李四清等(2014:108)在海外的实证考察中,除了配备唱词和对白的英文字幕之外,通过在观看京剧前增加英文剧情,人物、脸谱、服装、道具的英文说明书,并用英语讲解并展示京剧的道具、脸谱、布景、程式动作、乐器等京剧常识,使得100%的受试者能看懂剧情。中国国家京剧院院长宋官林说,京剧“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有3点必须要做好,那就是宣传、翻译和讲解。”因此,通过向海外观众讲授京剧知识、提供介绍剧情的英文小册子、播放英文字幕等形式,有助于克服语言和文化障碍,更好地观赏京剧。

(二)加强翻译界与戏曲界的交流

梅兰芳美国之行的成功离不开张彭春、齐如山的精彩诠释。正是由于他们对中西方文化的深刻领悟,使他们有足够的智慧超越中西文化差异,让外国人领略了中国京剧这门崇高艺术的风采。作为英文京剧开创者、戏剧学家,美国夏威夷大学魏莉莎教授(Elizabeth Wichmann-Walczak)正是在学到了京剧的精髓并有很扎实的基础,然后去从事京剧翻译的,这是她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京剧继承了很多中国古典文学的东西,而且还涉及京剧术语,因此要准确翻译其中的精髓确实存在很大困难。因此,从事京剧英译的译者,既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还要充分了解京剧的艺术特点,把京剧的表演特点、术语用恰当的外语表达出来,这样才能使听者与观者正确理解。在京剧英译实践中,加强翻译界和戏曲界合作以及国内译者与国外汉学家之间的交流,对于京剧的海外传播都会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京剧英译的译者应该力求与京剧演员合作,共同研究京剧英译的特点和规律,翻译出更多优秀的作品,使国粹在世界的舞台上绽放光彩。

四、结论

当今,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京剧英译的重要意义显而易见。通过京剧英译搭建起沟通的桥梁,能够将中国的历史文化、人文底蕴和民族精神展现给世界,加深各国人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让世界看到一个真实的、全面的、多元化的中国。京剧海外传播必须立足于京剧艺术本身,依靠人类情感共通的剧目和品牌演员,符合海外观众理解和欣赏的习惯,通过表演、讲座、体验互动活动等形式来实现有效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一定要发挥好翻译的中介作用,通过精准的翻译让海外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京剧艺术。总之,中国京剧走出去任重而道远,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文化工程,因为它是跨越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交流。而只有做好京剧英译工作,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国京剧在国外的传播和研究,从而扩大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

参考文献:

[1]丁玲.浅谈京剧英译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9):93.

[2]杜大卫.帮助外国观众看懂中国京剧[J].中国京剧,2008(4):44-45.

[3]李四清,陈树,陈玺强.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翻译与传播京剧跨文化交流

的对策研究[J].理论与现代化,2014(1):106-110.

[4]张殿军.硬实力、软实力与中国话语权[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1(7):64-65.

猜你喜欢

海外传播京剧
京剧表演开始了
关于京剧穿越历史传唱不息的思考
我的京剧之路
创办少儿京剧班
“一带一路”视域下民营企业的海外传播策略
从莫言作品的海外传播看东西方文化的认同构建
浅析戏曲跨文化传播
她眼里只有京剧一件事
《青春之歌》在世界的传播与影响力研究
《参考消息》中的中国电影及海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