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2016-05-30苏晓
摘 要:目前,高校和企业普遍认为产学研合作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由于产学研开展较晚,社会环境对产学研合作支持不到位等,产学研合作还是存在企业参与热情不高,高校服务意识不强,产学研合作经费不足,产学研合作政策不力等问题。本文对其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并提出建议,希望促进我国产学研合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高校;产学研;合作;问题;对策
目前产学研合作已成为高校的普遍行为,但是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在产学研合作的形式和内容选择上有所不同。重点大学开展科技领域的产学研合作,高职院校开展“合作教育”。尽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在产学研合作内容和形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普遍认为产学研合作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存在的问题
根据问卷调查及访谈发现,尽管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开展广泛,但在现实运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既有社会大环境的问题,也有合作各利益主体的态度问题,还有运作机制的保障问题。
1.企业参与热情不高。目前,我国企业参与合作的意识还不强,热情不高。这从高校问卷调查结果可以说明。在是否欢迎高校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践这一选项上,高校认为企业不够热情,持这种观点的达66%以上;尤其是高职、高专院校,持这种观点达76%以上。来自企业的调查问卷显示,企业之所以参与产学研合作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有“合作未取得预期效果”和“担心学生的安全问题”。
2.高校服务市场意识不强。高校作为人才和技术的供给方,仍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封闭办学,高校追求的是自我完善,自成体系,对服务社会、服务市场、服务企业缺乏兴趣,办学的着力点仍放在争取硕士点、博士点、重点学科和国家级、省级重点课题上,过于重视科研成果的学术价值,忽视科研成果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广大教师追求的是学术水平,热衷于在自己熟悉的专业领域进行课题研究,发表学术论文,晋升职称,缺乏市场观念和成果转化意识。
3.产学研合作经费严重不足。产学研合作实施需要经费支持。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无论是政府、高校还是企业,对产学研合作投入资金明显不足。由于合作经费不足,我国高校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中得不到有效保障,教师的科研成果得不到有效转化;企业因缺乏合作基金资助,实验无法进行,科技开放无法实施,尤其是中小企业,用于产学研合作的资金更少。缺少资金支持与多方位投资渠道成为产学研合作发展的重要障碍。
4.产学研合作政策环境不力。与发达国家产学研合作的外部环境相比,我国产学研合作的政策环境还不够完善。一是法规制度不健全,缺少产学研合作的专门法律法规。尽管在我国科技立法中有产学研合作的条款,但由于针对性不强,使得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发生利益与权益纠纷时,不能得到有效合理的解决,从而影响产学研合作行为持续进行。二是产学研合作的中介服务机构不够专业化和规范化,不能为高校和企业提供有效的合作信息和咨询服务。因缺少服务中介机构和有效信息平台不健全,致使合作各方无法实现有效的沟通和信息对接。
二、改善产学研合作环境的建议
1.健全与完善产学研合作的正常法律制度。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推进科研工作和成果转化,我国政府和职能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公司法》等。这些法规的出台,对推动我国的科研水平提升和成果转化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但这些法规更多的是针对科研成果转化宏观层面的管理问题,对于高校与企业合作方面的具体政策法规却不具体、不明确,导致合作实际操作上指导性和约束性不强。
2.加快制定鼓励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的优惠政策。企业是产学研合作的主体,政府部门应借鉴发达国家的合作经验,通过增加科技拨款和减免税收,建立产学研合作基金、高新技术风险基金以及贷款担保等形式,对企业参与合作给予政策上的支持。目前,我国有关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但大多数还只是停留在口号上,具体的操作规则和程序还没有出台。
3.搭建和完善产学研的各类平台。信息不对称,技术需要和技术供给不能及时有效对接,是当前产学研合作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阻碍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有效合作的重要因素。健全产学研合作组织,搭建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的信息交流平台,密切合作各方的关系,是推动产学研合作顺利开展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合作和学术交流会议,联络感情,优势互补,不断将我国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社会经济发展优势,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徐金燕.中国合作教育发展探究[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
[2]张练.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理论问题及在我国的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2(2).
作者简介:苏晓,女,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硕士,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