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师生交往

2016-05-30普阿兰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6年4期
关键词:师生教学法交流

普阿兰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0109-01

教师与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都发挥着主体作用,因而,师生交往是教育交往中最基本、最突出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的交往状态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质量,左右着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水平。

一、建立对话式师生交往

对话是人与人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的一种以语言为中介的交往方式。对话双方都是独立自由自主的个体,都须在民主平等基础上,向对方敞开,相互协调、相互激发的自由交流中超越自身限制,生成自我,形成新精神、新境界。教育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交往互动的过程,师生双方作为平等的主体坦诚相见,通过对话交流来增进彼此的了解与信任,在相互理解的对话中,相互启迪、相互激励,在人格上相互砥砺,精神上相互融合,共享精神成果。通过对话与理解,师生建立起平等、自由、宽容的关系,就是一种平等的人与人的主体关系。“对话和理解使双方面对面地交流,每一方都把另一方看做与自己交谈的‘你,这是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的关系,双方亲临现场,在精神的深处被卷入了并沉浸在与被吸引到对话中。”

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就是通过问答“对话法”,迫使交往双方逐步了解事物的本性,从而获得真理。苏格拉底主张教育不是知者随便带动无知者,而是使师生通过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共同寻求真理,这是一种真正的交往。当然,师生对话不仅是交往双方的言谈或简单的有问有答,在师生对话中应有反馈与评价,还要有双方内心世界的沟通,相互间真诚的倾听和接纳,在相互接受和倾吐中,实现双方的精神的融合。在对话中,师生之间完全敞开,在语言与思维的交流中不断生成新的东西,不断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展开讨论以促进师生交往

雅斯贝尔斯认为“在科学范围内,彼此讨论是一种交往的方式”。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尤其是高等学校的教学课堂,讨论是促进学生获得真知的必不可少的交往方式,现在国内外已把讨论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法来应用于课堂教学。讨论式教学法不仅在教学法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一种促进师生交往、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讨论式教学法强调指导作用,教师作为“导演”,对学生的思维加以引导和启发,当学生思维僵化,讨论陷入冷场时,教师应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有意识的思维探索活动。每个学生知识经验、情感态度不同,他们在讨论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立场,交流自己的意见看法,从各个角度、各个侧面来揭示事物的本质,获得真理。然而在师生之间的讨论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讨论不能流于形式,教师不能为讨论而安排讨论,而要为促进学生相互交流与理解,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讨论要有实质性的内容。2.讨论遵循自由、民主、平等、机会均等的原则,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要使发言成为少数优等生的专利,不利于求得真知,也忽视其他学生的发展。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如果一个人激昂地讲话,那他的话就值得怀疑。”3.在讨论中要避免简单重复自己的观点以强调自己是正确的,要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思考别人站在怎样的立场,怎样进行哲思活动的,不能急于过早地下结论,要在讨论中不断考虑新情况、新问题、新理由,不断地超越自己的思想,达成新的见解,深入探求真理之本源。这种讨论是教师与学生群体之间在思想与精神上的交流,是点对面式的师生交往。

三、加强师生合作,促进师生交往

世界上每一项科学成果都是通过多个个体间的相互合作得来的,因此个体间的相互合作也是交往的一种形式。教育教学活动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构建知识的活动过程。教师与学生都是具有一定知识经验,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个体,是教育活动的平等的双极主体,他们之间不是相互依赖性的关系,而是相互合作、相互促进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不只表现在表面的组织纪律、师生互动、教学目标的实现上,更表现在教师与学生通过合作加工学习材料,通过文本的内化,促进自我的建构和自主的发展。师生合作思想打破了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推动着师生的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当中,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新的术语: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教师不仅仅是去教学生,也在与学生的合作交往中学习。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有了重新定位,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指导者、促进者。这种师生合作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他们在合作中交流、理解、分享、成长,朝着共同的理想目标而奋斗。

(责任编辑 刘 馨)

猜你喜欢

师生教学法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