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助学金政策的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6-05-30应奏飞
应奏飞
摘 要:国家助学金政策的实施解决了我国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许多贫困学生的实际困难,体现了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但是如何确保国家资助政策落实到位?如何确保国家资助资金正确使用?如何确保每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到应有的帮助是高职院校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就高职院校助学金的实施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完善高职院校学生资助体系。
关键词:高职院校;助学金政策;现状;对策
我国高职院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也是弱势群体。对这一群体进行有效的资助是我国高等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国家曾提出很多资助的方式与方法,逐渐形成了“奖贷助补减”五位一体的资助体制。奖学金主要用于獎励成绩突出的学生,助学贷款主要用于解决贫困生的学费问题,助学金是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费问题。国家实施助学金制度以来,在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在其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助学金政策实施现状
(一)在贫困生的认定上,缺乏科学性
许多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即将走进大学校门的准大学生,在准备入学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向亲戚朋友----正在上大学或者已经毕业的大学生了经解大学环境如何。而他们往往就会被告知这样的信息:你要是能开个特困证明还是有很多好处的,每年都能拿到至少2500元,并且开这个证明是很容易的,在村里、乡里、县里开证明都不卡你,因为他们觉得又不是他们出钱,送个人情的事情,还是很好办的,更有些人通过拉关系走后门等获取贫困证明。许多家听后也都会着手办理。但是对于城市学生,要想认定贫困生就难的多了,需要的认定要求与农村不一样,认证难度较大。所以,在贫困生的认定上,不论农村还是城市都缺乏足够的科学性、公平性。
(二)高职院校助学金在校园里的发放缺少公平、公正、透明性
对于发放助学金的金额以及分配名额数量方面许多学校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比如考察学生在学校、宿舍的学习、纪律以及各种表现,还有的学校在助学金数额评定上下了一番功夫,多方面进行综合测评。然而在此环节上仍然有许多特困生对分发的助学金有许多的不满和质疑。尽管在分配上,老师既考虑了学生的表现,也尽量考虑了覆盖面的大小,给老师的工作增加了难度,但是学生对老师的意见仍然存在,师生关系因此出现了不和谐。
(三)学校名额分配不科学
由于高校学生来自五湖四海,生源地较广,学校不可能到学生家里一一调查,不同学校、不同年级的贫困生很难进行比较,因此学校只是将贫困生指标分到各个院校,院校在分解到各个班级。一些院校学生人数多,相应分配到的指标也多,家庭情况不是很差的学生也能发到助学金。这样的话,造成了分配的不合理,本应该得到资助的困难学生没有得到资助,导致资源分配的不平等,这很容易造成学生对学校分配的不满,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和谐的校园文化生活,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培养造成不利的影响。
(四)忽视了贫困学生的自尊心问题
贫困生一般都有着内心困惑、焦虑、痛苦和自卑的心理负担,对于家境和父母情况都采取回避的态度,同学们可能很无意的言谈举止都会给他们造成伤害。他们共同点就是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也不愿意和同学老师交流,对于外界的帮助甚至会采取排斥,而国家在对助学金发放过程中并没有充分考虑到这方面的问题,忽略了贫困生的自尊心问题。
(五)学生心理出现偏移
为了得到更多的助学金,一些贫困生夸大其贫困程度,出现以贫困为荣、以贫困为资本、争当贫困生贵族的现象;还有的学生将获得国家助学金视为理所应当,学习中不努力提高能力,生活上也不考虑通过勤工俭学和适量兼职缓解压力;个别学生甚至在班级同学中拉票、对辅导员进行无理索要。助学金本是帮助学生缓解生活压力的,但在其发放过程中却使得部分学生出现了心理偏移,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高职院校助学金实施过程的改进对策
(一)科学地認定特困生
在认定贫困生的身份方面,要认真深入的进行考察,不能只看重县、乡、村的贫困证明。我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大国,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学校不能只以当地的贫困程度作为评定依据,也要考虑学生在学校的花销水平。既要同其他地区相比较,还要考虑本地区的实际消费水平,这样在认定上就多个参考指标,从而提高了认定的科学性。
(二)建立完善的监督反馈制度
学校应派专门负责的人员,参与评选的流程,保证流程的公正、公开、透明。对于评选过程中,出现的徇私舞弊的行为,应有相应的处罚措施。学校应建立规范的监督反馈制度,对拿到助学金的同学进行跟踪调查,引导其合理利用国家助学金。在确定贫困学生名单后全校公示,广泛接受监督,确保资助过程公开、公平、公正,切实保证国家助学金落实到每一个贫困学生。
(三)加强辅导员的道德修养和师德建设
在国家助学金评定过程中,负责评审的一线辅导员教师负有把握全局的重任。如果辅导员面对利益的诱惑将有些不符合申请条件的学生认定为贫困生,那么国家助学金不但失去了他的意义,而且助长了腐败,败坏了师德。所以全面提高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加强辅导员的道德修养和师德建设,让辅导员牢固树立正确的扶困观念,认识到国家助学金设置的目的和意义是非常必要的。
(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受助观念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往往会有极度自卑与极度自尊并存的矛盾心理,甚至会认为同学会带着有色眼镜看他们,因此教师应该让他们懂得困难有时候也是一种磨练,困难只是暂时的,要怀着感恩的心接受资助,同时要树立正确的贫困观,要正确的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进行自我监督。
三、结束语
青年大学生是年轻而富有希望的群体。他们文化素质高,预期收入高,帮助其中的贫困学生解决经济困难,顺利完成学业,是国家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只要加强教育、合理引导,大学生能够不断提高认识,增强信用。国家助学金政策的施行,有利于实现高等教育的公平,帮助高校中更多经济困难学生用今天的“大学梦”成就明天的国家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李建峰.国家奖、助学金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77-178.
[2]张海珍.高校学生资助政策研究[D].河海大学,2007.
[3]卜长安.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政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