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育人在职业院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探索

2016-05-30张园

文化产业 2016年4期
关键词:文化环境思想道德

张园

摘 要: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耳濡目染,营造好的育人环境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环境育人对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提升的影響及创建促进中职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育人环境。首先阐述了环境育人和中职学生思想特点之间的关系及意义。其次,针对环境育人对中职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影响,提出了营造良好的物质环境和良好的校文化环境来促进中职学生思想道德的提升。并大胆的提出了校园文化建设设计要有遵循育人规律的各种实践环境,来防止干预学生思想道德形成成为空谈。

关键词:环境育人;思想道德;文化环境

中职学生是我国未成年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未来产业大军的重要来源。目前,我国在校中职学生已达到2000多万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毕业后将直接跨进社会,步入职业生涯。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大军的素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1]。

一、环境育人的意义

环境育人是无意识的教育,它能弱化受教育者的受教育感。它能根据教育的内容和设计设定生活的环境和氛围,影响启发受教育者,使他们有所触动,通过这个过程达到净化和启发、潜移默化的目的。正如张楚廷教授所说,“当受教育者并不感到有一位教育者站在自己面前的时候,他能受到最好的教育。”[2]

环境育人的作用能紧密结合学校的发展潜力、学校的创造能力和增进学校凝聚力,是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动力。

二、营造良好的环境

(一)无声的教育者:物质环境文化

1、校园建筑环境要有文化特色

学校在扩建和整建的过程中,尽量使楼房的外型、颜色、装饰协调美观、生动活泼而具有校本文化特色。校本文化能够最大限度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缺少了文化意蕴的校园建筑环境是没有生命的,很难让师生对它产生爱恋和感情,会失去环境育人隐性教育能力。因此,在校园环境规划和建设中,在校园环境的整体规划和个别建筑物的设计及布局都要尽量体现校园特色文化。

2、绿化体现校园文化

校园的绿化是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建设应力求达到绿化与美化的协调统一。设计建造应充分利用山水、植物、建筑等要素布置校园的绿化。根据功能的不同,将植物造景与建筑、环境小品、雕塑等园林要素融合设计,打造出不同的文化空间氛围。如要重点保护校园内的历史较久的树木,他直接反映学校的悠久历史;学校的各种文化建造如标志、校训、雕塑、喷泉等与花草植被建设有机结合,使绿化既有休闲的功能又让人时刻不忘学校的文化。

3、要挖掘学校历史文化。

学校的校园环境特色,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伴随着学校的发展逐步形成的。校园文化特色越明显、越突出说明它历史越久。在校园环境规划和建设过程中,我们不但应保留这些老建筑,而且还应力求使新老建筑在位置、造型、色彩、风格上协调一致。而从校园中走出的名人更是不可替代的校园软环境。在校园宣传墙上可以布置学校发展中不同历史时期的照片、名校友照片和简介,让人随时能纵向体味学校的成长历程,观察这个有血有肉的有着丰满的细节的学校,它不只是一个空洞的名字和冰冷的房子,那么多鲜活的生命和故事伴随着它。

(二)无形的教育者:校园文化环境

1、建设自己的特色校园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指学校在办学实践中积淀形成并被全体成员所普遍认同、内化、奉行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思维模式、道德情操、个性品格等精神要义的集中体现。

要形成中职学校校园文化理念就必须要有科学的方法,要根据时代发展的趋势以和职业教育的特点形成既能体现职业特点,又能突显具有现代气息的校园文化。从实践角度而言,不断深化学校各项制度文化,是构建健康高雅、温馨和谐校园文化的基本保障”。 要通过长期努力与积淀,通过润物无声、水到渠成的形式,在校园内营造出具有钻研精神、积极向上的气氛!

2、校园文化建设匹夫有责

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大力营造崇尚科学、严谨求实、善于创造、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良好校风;大力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严格师德管理,尽量让每位老师都以“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与时俱进”为己任,建立一支上下同心,其利断金的教职工队伍。精心培育学生,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学生营造自由全面发展的环境;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不懈拚博中成长,形成学风优良,师生爱校如家的氛围。

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领导的责任,更是每一个教职员工的责任。教师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人物是最具影响力的,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进程中是绝对不能缺少教师的参与。中职学校的教师也不能仅仅只要认真上好课就行了,应多去参加任园文化建设活动,要树立校园文化建设匹夫有责的意识,尽最大努力去参与和做好它。如果教师没有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去,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就达不到最佳的境界。

要防止只对学生讲要求,而自己却放松。如果有的老师不能做到尽职尽责就可能会“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想要正面影响一个学生很不容易,但偶尔的疏忽却有可能毁了一个学生的前途。除了教师和学管人员,学校的其它部门也不能置身事外,试想一下,如果一个普通的学校超市的工作人员都能做到爱校如家,那么学生能不被深受感染吗?只有校园文化的宗旨深入教职工的心,人人都有较高的觉悟和甘于奉献的精神,学校的育人氛围才会浓厚。

3、设计遵循育人规律的各種实践环境

实践环境是环境育人环节中重要的一环。实践是认知的基础。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大量研究后明确指出:“人的智力活动是动作的内化。人的认知总是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中产生和发展,实践的性质、深度和广度直接制约着认知的性质、深度和广度。”

提高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复杂的过程,要协调好知情意行的发展。教育影响作为外部因素,只有与学生的需要、动机、情感、意志等心理因素发生作用,学生才会参与到教育过程中来,并自觉地接受。环境育人并不能靠单方面的学生的自我反省,不但要让学生受到感染,更要让实践渗入学生的日常行为。

实践育人形式具体、生动,注重人的情感、意志、信念等因素的调动和培养。通过实践,使道德教育更加符合当代青少年学生的特点,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避免在教育目标的设定及内容上的空泛,育人缺乏应有的感召力。

实践活动往往并不以明晰的教育要求为开端,而是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之间接受教育的影响,在育人过程中注重“有意识”的引导。如通过参观、考察和组织社团活动等,在亲身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中真切感受到了科学理论的重要价值,体会了正确思想形成的过程,通过自身判断达到了对科学理论和正确思想的认可,实现自身素质的提升。

我们学校每年举行的技能节就很有气氛,学生从准备到比赛到颁奖全程参与,充分沐浴学习和竞赛氛围;还有教师评优活动,能让每个师生都能感受到一种自我反省自我学习的气氛。当我们每个人都在实践中呼吸着学习的空气时,那么学生的思想素质能不得到净化和提高吗?

环境育人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各种影响提升学生的德育素质。环境育人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逐步积淀的过程。我们在实践中要从文明理念的建设,教师执教水平的提高,人文环境的提升,学校的自然环境的改优等方面,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努力创建高雅和谐、温馨公平的育人环境,为我国现代化的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沈红芳.加强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促进中职学生全面发展——教育部等六部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解读[J].新校园旬刊,2009(7):5-5.

[2]张楚廷.新世纪:教育与人[J].高等教育研究,2001(1):23-28.

猜你喜欢

文化环境思想道德
创新机制 多措并举 加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向纵深推进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策略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浅析文化环境对洋务运动破产的影响
文化环境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学生厌学心理的矫治探究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校环境的优化
文化对行动的影响
借助孝道文化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军队老干部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