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语文模拟试题方维进
2016-05-30夏治新
夏治新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每到年关,都会看到人们发出“年味淡了”“越来越没有年味”的感叹。
毋庸置疑,传统年俗的部分仪式活动确实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推糜黍,二十六去吊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首,三十晚上守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的场景在广大城镇乃至部分农村地区已渐行渐远。
其中,有些是因为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方式改变引起的自然变化,属于年俗的正常演变。如春节食品,原来都是家家户户自己做的,做好之后隔壁邻居、亲戚朋友互相赠送品尝,其乐融融,现在一方面人们无暇制作,另一方面商店都有销售,于是自家制作春节食品的习俗也就淡化了,其制作技艺也逐渐消亡。
有的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如以往一度禁止在春节期间祭祀天地、祖先,把春节期间表达慎终追远、感恩情怀的信仰内容都禁绝了。再如禁放鞭炮,鞭炮在春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外在形式可以增添热闹气氛,内在心理方面则表达了民众在新旧交替之际驱邪除祟、祈福求吉祥的愿望。
“年味淡了”,言下之意就是以往“年味浓”。但这只是部分城市人的感受,在广大农村地区,过年气氛依然是浓浓的,这从繁忙春运就可以看出,每到春节,数以亿计的中国人都朝向一个目标——家(老家)——汇聚,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人们前行的步伐。
产生“年味淡了”的感叹,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民俗的误解。民俗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的生活方式,是伴随着时代发展、技术进步、观念改变而不断变化发展的。试想宋代的过年和唐代的过年会一样吗,清代过年会跟明代过年一样吗?
春节“拜年”是重要的习俗,可以强化亲情、密切人与人之间情感联系。宋代,上层统治阶级和士大夫便有用名帖相互投贺的习俗。当时的贺年片,朋友之间在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互相赠送。明代,投寄贺年片风俗盛行。到了清代康熙年间,贺年片开始用红色硬纸片制作。当时时兴一种“拜盒”,将贺年片放到锦盒里送给对方,以见庄重。普通百姓拜年没有士大夫那么讲究,只要有一定的礼物就行。通常是晚辈给长辈拜年或同辈之间拜年。客人登门拜年,先拜尊长,如厅堂上挂有主人祖先的画像,也需叩拜。
现今春节,我们仍可看到提着大包小包拜年的人群。但同时,拜年方式不断翻新,有电话式、短信式、微信式等等,这些在30年前都不可想象。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年味淡了”是个伪命题,今天的过年就该这样子。
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传承了两千多年,已沉淀在每位中国人的血液之中。我们应充分自信,相信民众的无限创造力,相信“年俗”的更新能力和顽强的生命力。
(摘编自2016年2月《中国青年报》之郑土有《“年味淡了”是对民俗的误解》)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对传统年俗逐渐弱化甚至消失的担忧,以及对民俗的误解,导致人们发出年味淡了、越来越没有年味的感叹。
B. 传统年俗的部分仪式活动确实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春节期间祭祀天地、祖先,表达慎终追远、感恩情怀的信仰内容都禁绝了。
C. 每到春节,老家是数以亿计的中国人魂牵梦绕的所在,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人们前行的步伐。
D. 年味淡了是个伪命题,人们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的生活方式,是伴随着时代发展、技术进步、观念改变而不断变化发展的。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传承了两千多年,已沉淀在每位中国人的血液之中,春节的味道不会淡,只会越来越浓。
B. 原来不少年货都是家家户户自己做,做好之后隔壁邻居、亲戚朋友互相赠送品尝,其乐融融,而今以购买取代制作,冲淡了年味。
C. 鞭炮在春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增添热闹气氛,表达民众在新旧交替之际驱邪除祟、祈福求吉祥的愿望,不可或缺。
D. 拜年这一古老习俗,自有其必然的道理,可以强化亲情、密切人与人之间情感联系,但是,方式也该世易时移。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广大农村地区过年气氛比城市浓烈,体现出经济以及生活方式的因素,在习俗传承中的必然影响。
B. 年俗会不断更新,但不会消亡,因为民众具有无限的创造力,而年俗本身也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C. 上层统治阶级和士大夫用名帖相互投贺的习俗,相较于只要有大包小包就行的老百姓,可谓雅俗分明。
D. 年味会有不同的时代内涵,宋代的过年和唐代的不一样,清代过年跟明代也必然有差别,将来过年会怎样,由将来说了算。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樗里子者,名疾,秦惠王之弟。滑稽多智秦人号曰“智囊”秦惠王八年爵樗里子右更使将而伐曲沃尽出其人取其城地入秦。秦惠王二十五年,使樗里子为将伐赵,虏赵将军庄豹,拔蔺。明年,助魏章攻楚,败楚将屈丐,取汉中地。秦封樗里子,号为严君。秦惠王卒,太子武王立,逐张仪、魏章,而以樗里子为左丞相。秦使樗里子以车百乘入周。周以卒迎之,意甚敬。楚王怒,让周,以其重秦客。游腾为周说楚王曰:“知伯之伐仇犹,遗之广车,因随之以兵,仇犹遂亡。何则?无备故也。齐桓公伐蔡,号曰诛楚,其实袭蔡。今秦,虎狼之国,使樗里子以车百乘入周,周以仇犹、蔡观焉,故使长戟居前,强弩在后,名曰卫疾,而实囚之。且夫周岂能无忧其社稷哉?恐一旦亡国以忧大王。”楚王乃悦。
秦武王卒,昭王立,樗里子又益尊重。昭王元年,樗里子将伐蒲。蒲守恐,请胡衍。胡衍为蒲谓樗里子曰:“公之攻蒲,为秦乎?为魏乎?为魏则善矣,为秦则不为赖矣。夫卫之所以为卫者,以蒲也。今伐蒲入于魏,卫必折而从之。魏亡西河之外而无以取者,兵弱也。今并卫于魏,魏必强。魏强之日,西河之外必危矣。且秦王将观公之事,害秦而利魏,王必罪公。”樗里子曰:“奈何?”胡衍曰:“公释蒲勿攻,臣试为公入言之,以德卫君。”樗里子曰:“善。”胡衍入蒲,谓其守曰:“樗里子知蒲之病矣,其言曰必拔蒲。衍能令释蒲勿攻。”蒲守恐,因再拜曰:“愿以请。”因效金三百斤,曰:“秦兵苟退,请必言子于卫君,使子为南面。”故胡衍受金于蒲以自贵于卫。于是遂解蒲而去。还击魏皮氏,皮氏未降,又去。昭王七年,樗里子卒,葬于渭南章台之东。曰:“后百岁,是当有天子之宫夹我墓。”秦人谚曰:“力则任鄙,智则樗里。”
(选自《史记·樗里子列传》,有删改)
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滑稽多智/秦人号曰“智囊”/秦惠王八年爵樗里子/右更使将而伐曲沃/尽出其人/取其城/地入秦。
B. 滑稽多智/秦人号曰“智囊”/秦惠王八年/爵樗里子右更/使将而伐曲沃/尽出其人/取其城/地入秦。
C. 滑稽多智/秦人号曰“智囊”/秦惠王八年/爵樗里子右更使将/而伐曲沃/尽出其人/取其城/地入秦。
D. 滑稽多智/秦人号曰“智囊”/秦惠王八年爵/樗里子右更使将而伐曲沃/尽出其人/取其城/地入秦。
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明年是时间名词,明指今之次,明年即今年的下一年;但古意一般指第二年。
B. 号常指别号,即人名字以外的自称,也指名称、指示、标志等。
C. 社稷是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祀的土神和谷神,常用作国家的代称。
D. 南面,古代以面向南为尊位,帝王的座位面向南,故“南面”就是居帝位。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樗里子出身高贵,又足智多谋,攻城掠地,所向披靡,深得惠王、武王和昭王的信任,历经三朝,地位尊显。
B. 樗里子帅兵车入周都成,本是无礼之举,但周王室派士兵列队迎接,彰显秦在众诸侯国中特殊的地位。
C. 樗里子率兵攻打蒲城,但因胡衍的斡旋最终放弃,回兵去攻打魏国城邑皮氏,皮氏没屈服,只好撤离了。
D. 游腾替周王劝说楚王,一席话让楚王转怒为喜,胡衍行巧智从蒲城得到重金并使自己在卫国成了显贵,两者都有战国策士的风范。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公之攻蒲,为秦乎?为魏乎?为魏则善矣,为秦则不为赖矣。(5分)
(2)曰:“后百岁,是当有天子之宫夹我墓。”秦人谚曰:“力则任鄙,智则樗里。”(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晚唐诗人张孜的诗,完成8~9题。
雪 诗
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
其中豪贵家,捣椒泥四壁。
到处爇红炉,周回下罗幂。
暖手调金丝,蘸甲①斟琼液。
醉唱玉尘②飞,困融③香汗滴。
岂知饥寒人,手脚生皴劈。
[注]①蘸甲:指酒斟得太满,捧杯时指甲会沾酒。②玉尘:指雪。③困融:困倦。
8. 诗歌开篇两句描写大雪情景,请分析其表达作用。(5分)
9. 诗歌主要用了对比手法,请具体指出对比的内容,并分析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6分)
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再次聆听琵琶曲后,自己流泪最多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秦人疯狂掠夺别人财富,用起来却又根本不当回事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在《行路难》中写自己因内心茫然,美酒不饮、珍馐不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狂士郑无极
凌鼎年
秋风起了,秋雨下了。
风吹竹叶,雨打芭蕉。因了这风声、雨声,巷深轩似乎愈发静谧了,这样的时候,郑无极是最来精神的,往往抿几口黄酒,吟几首古人词曲,然后铺纸援笔,或山水、或花鸟,信笔涂去,随意勾勒,那山那水,那花那鸟,看着也舒服。情绪来时,再题诗题词于画上,待印章一盖,保证人见人夸,人见人爱。
郑无极外号为“郑三绝”,所谓书、字、诗三绝。他也自认为娄城独步,无人能及。这他不谦虚,也用不着谦虚。他画室里挂的就是自撰自书的条幅“骄傲使人进步,谦虚使人落后”。因此,郑无极的另一诨号为“狂士”,只是人们当面不叫而已。
这天,风柔柔,雨轻轻,用郑无极的话来说,正是宜画宜书宜诗宜酒的日子,他微醉微醺后,斗笔在手,六尺宣上一阵横扫,画就了一幅《万壑千峰图》,但见画面上重峦叠嶂,飞瀑几折,更兼翠微横存,烟云苍茫,那画当得“气势不凡”评语。郑无极欣赏后,也生出几分满意来,正欲提笔题首诗上去,突然有叩门声,原来市文联主席与市美协秘书长采访,说要举办“娄城书画展”,以展示娄城近年书画界创作实绩。
郑无极一听是娄城书画界每人提供两三幅画参展,立即回绝。他觉得要么不办,要办就是个人画展,与那些二流三流的书画家合办画展,虽有鹤立鸡群之快感,有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的好处,但他宁可不要听那种赞语,他不想自贬身价,低了档次。
文联主席知道他自视甚高,也不与他计较那些傲然孤高的口气,拍板同意了举办“郑无极山水画展”。郑无极觉得他办画展,凭的是真本事真功底,无须名人名家捧场,因此谢绝一切花篮、贺画贺字,连画展的展标都是他自己书写的。
或许是名声在外的缘故吧,郑无极愈是这样,来看画的观众愈是多,因为郑无极是头一回在娄城公众面前正式亮相,大家都想一睹他的庐山真面目,看看这位郑三绝的作品到底绝在什么地方,掂掂他分量,到底几斤几两,够不够狂的资格。
郑无极的画展可以说是轰动娄城,一百零八幅画,有泼墨大山水,有斗方,有扇面,黄山、泰山、庐山、衡山、嵩山、华山、峨眉山,山山入画,春山夏山秋山冬山,季季有景。大有大的恢弘、小有小的精致,这些山水画,既有即兴创作的,也有临摹仿之的。创作画个性突出,风格毕现,临摹画或仿范宽的,或仿董源的、或仿倪云林的、或仿王原祁的,无不精妙传神,真伪难辨。
尽管圈子里的人对郑无极不把同行放在眼里的傲气多有非议,但新闻界媒体是一片叫好声。电视台播、报纸登,好不热闹。
郑无极对如此褒扬,并不欣喜若狂,他认为此乃意料中事。
一星期后,画展进入尾声,来参观者已大大减少,但仍有不少慕名而来的,其中有些还是外地赶来的呢。
画展结束前一天,有一气质不俗的外地人急匆匆进来,浏览一遍后,翻了翻留言簿,他见留言簿上清一色赞言褒语,一笑放笔而去。
郑无极注意到了此人的举动与表情,下意识追上去说:“请留步。”
当此人知道眼前之人即是郑无极时,只说了这样一句:“你的画功力非浅,可惜真山真水见得太少。”
这话如剑直刺郑无极的要害,郑无极竟呆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
郑无极不到闭馆时间,就草草结束了画展。第二天即打点行装去了黄山。据说他发誓要把名山大川跑个遍,画个遍。
有人发现,郑无极巷深轩的斋名换成了陋室斋,那条幅也换成了“踏遍三山与五岳,真山真水遣笔端”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小说标题直接称主要人物郑无极为“狂士”,让“狂”成为贯穿全文的线索,成为着力表达的内容,成为小说的主题思想。
B. 小说开头描写秋风、秋雨,造成一种悲凉的氛围,引发读者思考,暗示人物狂的无理以及人物最终转变的必然。
C. 小说以郑无极换条幅作为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仅呼应前文,还造成情节的逆转,耐人寻味。
D. 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一张“骄傲使人进步”的条幅就足以彰显人物狂得可以的秉性;而外地人“一笑放笔而去”的举动足以表明其鉴赏眼光与人生境界的与众不同。
E. 小说紧扣画展,安排情节集中而紧凑,展现矛盾波澜迭生、大起大落,组织材料抑扬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颇具艺术匠心。
(2)郑无极办画展,公众想了解他的画作绝在什么地方,他个人够不够狂的资格。请根据有关内容为观众释疑。(6分)
(3)外地人的话“如剑直刺郑无极的要害”,请简要分析郑无极的要害在何处?(6分)
(4)郑无极的转变是必然的吗?请简要说明理由。他的转变能给人哪些启示?(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张岱的美好
章诒和
①张岱生活在明清交替之际,出身仕宦,衣食无忧,其经历和文字都值得玩味。40岁以前,他在读书与享乐之间“摇滚”“摆荡”。王朝更迭,命运逆转,中年的他立志修史,携带着浩繁的明史手稿,辗转于江南的山林庙宇。在困苦的物质条件下、在痛苦的精神状态里,他开始了另一种生活——历尽繁华,也阅尽苍凉。
②他太会玩,也太会写。张岱在《自为墓志铭》中称:“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纨绔子弟的奢靡之举,有之;晚明名士的狂狷之性,有之。
③但是,我还是不得不佩服这个张岱。他经史子集,无不通晓,天文地理,靡不涉猎。他所著除《自为墓志铭》中所列之外,还有诗集、文集、杂剧、传奇等。其中《夜航船》一书,内容有如百科全书,包罗万象,共计20大类,4000多条目。他的著述之丰、用力之勤,令我惊叹不已。这也让我将他与一般纨绔子弟、风流名士彻底区别开来。
④事情的结局,常与本人的意愿相悖。张岱倾心于史,但并未以史书《石匮书》留名,倒是他那些散文为其赢得了盛誉。我爱读他的散文,生动、讲究、雅致、简约。有人不是说了嘛,别人用一二百字才能说完的事,到了张岱笔下,只需数十字就能辄尽情状。张岱的文章和他的为人一样,有傲世、刺世的锋芒,又有玩物、玩世的戏谑。
⑤张岱的记性极好。少年时听来的事情、看到的景致,皆藏在心中,长大后便一一写出。他的精妙文章,为后人保留了许多前朝旧事和当时的生活状态。记得有一篇文章叫《西湖七月半》,描述的是杭州人逢七月十五游湖赏月的情景。文章最有意思的地方,不在于写景,而在于说人。由于游客太多,美景是无法欣赏了,张岱索性就在一旁看起人来。他的主题就是“看人”,文章写明五类“可看之人”。张岱笔下那份超然、轻松且带着戏谑成分的美学趣味,实在不是我们学得来的。
⑥20世纪80年代,我随张庚先生去湖南祁阳县看目连戏的内部演出。当空前盛大的排场和无所不包的技艺呈现于舞台上的时候,我完全被惊呆!单是“海氏悬梁”一折,当自尽后的女子被吊在长竹竿的尾梢,在观众头上急速摆荡旋转的时候,看客们无不面如鬼色。目连的母亲刘青提被打入地狱,受尽苦楚,一步一吟,押解的众小鬼甩出铁制飞杈向她的背后猛然刺去,我忙捂上眼睛。越看越怕看,越怕越要看。全本目连戏从前要演七天七夜,整整100出戏。每晚散戏,顶着星月返回招待所,我一路感慨,不禁联想起以精细笔触描述目连戏演出盛况的张岱。
⑦张岱能躬身自省,觉得自己人生的前后阶段充满矛盾,活在“七个不可解”之中。话虽如此,其实他这辈子在成败得失之间,从来都是坦然又凛然的。在要紧处,也从未动摇或矛盾过。张岱还说自己无一事不败,“学书不成,学剑不成,学节义不成,学文章不成,学仙学佛学农学圃俱不成”。偏偏这个“一事无成”的张宗子,成了明清第一散文大家。他以书写的方式,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终极价值。
⑧有人这样形容:哪里人声鼎沸、锣鼓喧天,哪里肯定有张岱;曲终人散,风冷月残,有人吹出一缕悲箫,那听客中肯定有张岱。
⑨一个多么丰富、美好的男人。
(选自2016年《读者》第三期,有删节)
【相关链接】
①章诒和,中国“头号大右派”、中国民盟创始人章伯钧之女,家学渊源兼自小所识皆为一时之彦,耳濡目染,贵气天成,被称为中国“最后的贵族”。28岁时因触怒江青被判入狱20年。 1979年起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工作,硕士和博士生导师。2001年退休并开始写作,2004年名著《往事并不如烟》出版。
②张岱,出身仕宦家庭,早岁生活优裕,晚年避居山中,穷愁潦倒坚持著述。一生落拓不羁,淡泊功名,具有广泛的爱好和高雅的审美情趣。是公认成就最高的明代文学家之一,最擅散文,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绝代文学名著。史学名著《石匮书》亦为其代表作,时人李长祥以为“当今史学,无逾陶庵”。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张岱倾心史学,但是他的史学著作《石匮书》成就不高,散文则有许多名作传世,为他赢得了千古美名。
B. 张岱的人生有巨大的波折,前半生依托仕宦家庭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可谓历尽繁华,后期则穷困潦倒,可谓阅尽苍凉。
C. 张岱一生落拓不羁,淡泊功名,使得他爱好广泛,经史子集,无不通晓,天文地理,靡不涉猎。
D.《西湖七月半》,描述每次杭州人逢七月十五游湖赏月的情景,字里行间透着超然、轻松且带着戏谑成分的美学趣味。
E. 张岱的人生是复杂的,既有纨绔子弟的奢靡之气,又有晚明名士的狂狷之性,就连自我认知和生活实际也常常存在着矛盾。
(2)文章写的是张岱,为什么在第⑥节花那么多笔墨写自己看目连戏的事情?(6分)
(3)文章原标题是《若生在明清,就只嫁张岱》,足见作者对张岱满怀敬意,试分析缘由。(6分)
(4)文章从哪些方面写出了张岱的美好?(8分)
第II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 陈涉和六国诸侯无论名望与根基,无论权势与人众,无论智谋与武功,都有天壤之别,如果硬要将两者 ,那一定是发了昏。
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心性不同,禀赋各异,虽然都师承夫子,立身之志、立命之能,自然也不可 。
③ 荆轲虑事深谋远虑,临事从容镇定,处变悠游不惊,志勇兼具;秦舞阳则好勇斗狠之徒,任性使气之属,实在不好将之 。
④蔺相如名为口舌之劳,实则以智建功,廉颇雄领三军,威慑强虏,于赵国言, , 各有千秋。
A. 等量齐观 平分秋色 相提并论 一概而论
B. 相提并论 一概而论 等量齐观 平分秋色
C. 一概而论 相提并论 等量齐观 平分秋色
D. 等量齐观 平分秋色 一概而论 相提并论
1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 2015年我国实行了新一轮工资改革浪潮,工资上调幅度较大,增幅位列全球第一,引发国内外舆论热议。
B. 雾霾频发,使油品越来越多的引起人们的关注,测试表明,只要使用符合新标准的汽油和柴油,即使现有汽车不作任何改造,尾气污染物的排放也能减少10%。
C. 为了激发企业活力,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首先破除来自政府部门的裙带壁垒,然后消减企业内部的官僚主义,这是企业家创新活力的主要障碍。
D. 2月19-21日,在黑龙江亚布力召开“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十六届年会”,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轮值主席、联想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元庆致开幕辞。
1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往往,复杂的不是问题,而是我们对待问题的态度。
。 。 。 。 。 。我们不爱听说教,没关系,只要有生动的故事,我们不会飞得太累,太寂寞。
①总是钻牛角尖地想问题,想多了,我们变得复杂而精明
②固然,从孩提时我们就已经厌倦了单纯的说教
③也许事情不是你想的那样糟糕,或许你误解了别人,也误解了自己
④也经常忽略一些看似简单的道理
⑤有没有体验过,当忙完一天的工作后,就一则精粹的故事,领受飘香的禅理
⑥可是,面对生动的哲理故事,发人深省的启示呢
A. ①④②③⑥⑤ B. ③①②④⑥⑤
C. ③①⑤④⑥② D. ①④②⑥⑤③
16.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大数据这一新潮的概念,目前还没有权威性的公认的定义。但顾名思义, ① 。另一标志是类型的多样性, ② 。用表格或关系数据库的表来表示的数据为结构型数据,照片和视频等就是典型的非结构数据。 ③ ,通常对数据挖掘所得到的事物演变规律越可信,数据分析的结果也越有代表性,因此对大数据这一词汇突出其规模大这一特征也是可理解的。
17. 下面是某校对300位男生在不同阶段与异性朋友交往心理的跟踪调查情况,请用一句话概述调查结论,不超过50字;并提两条合理化建议,每条不超过30字。(6分)
(1)调查结论:
(2)建议:①
②
六、写作(60分)
18. 阅渎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1月27日,一辆装满36吨豆油的大货车行驶在南京六合山北的立交桥上。这时,从立交桥护栏边上突然窜进来一只小狗。货车司机急打方向盘并踩刹车避让,救了小狗一命。小狗没事了,大货车却翻了。装豆油的集装箱全滚到了立交桥下的沟里,货车司机并无大碍,货物的损失、货车维修以及重新找车运油的费用不是一个小数目。
这事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自定立意,不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 B. 少了前文“以往一度禁止”这样的限制,将内容绝对化了。
2. A.“越来越浓”缺乏依据。
3. C. 原文只是说无论士大夫还是小老百姓,都看重拜年,并非表明谁雅谁俗。
4. B. 判断难点在“爵樗里子右更”上:爵是动词,封爵;右更则是名词,爵位。
5. D. 古代帝王诸侯见群臣、卿大夫见僚属都面向南而坐,所以南面还可指诸侯、卿大夫等尊位,文中就指尊贵的位置。
6. A.“攻城掠地,所向披靡”不合实际。
7.(1)您攻打蒲城,是为了秦国呢,还是为了魏国呢?如果是为了魏国,那是很好的;如果是为了秦国,就得不到好处了。(五个“为”交待清楚2分,则、赖各占1分,句意1分)
(2)(樗里子临终前)预言说:“一百年之后,这里会有天子的宫殿夹着我的坟墓。”秦国人有谚语说:“力气大的数任鄙,智谋高的数樗里。”(补充情景1分,是、力、智各1分,句意1分)
8.“长安”.交待了事件发生的特殊地点在唐都城(1分),“大雪”点明了季节、天气(1分),“鸟雀”从侧面衬托了雪大的程度(1分),既开门见山点题,又为后文的描写、抒情做了有力的伏笔:都城的贫富状况尚且如此,更何况其他?(2分)
9. 将都城两类人大雪之下的生活境况作了鲜明的对比(1分):富贵人家香泥抹墙、红炉供暖、罗幕保温、歌女弹奏、美酒四溢、醉唱飞雪、困倦淌汗地奢华享乐(2分),饥寒者则可伶巴巴的手脚开裂如刀劈(1分);集中反映了晚唐政治昏暗、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1分),表达了诗人对统治阶层不顾民生疾苦的不满与愤慨(1分)(意思对即可)。
10.(1)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3)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11.(1)C.(3分);D.(2分);E.(1分)
(2)绝的地方在:①题材丰富,形式多样(1分);②创作个性突出、风格毕现(1分);③临摹精妙传神,真伪难辨(1分)。他没有狂的资格(1分),娄城独步是他自认的,他的创作只能说有了自己的个性与风格,倒是模仿的功夫还算不错(2分)。这一问也可答有狂的资格,尽管娄城同行并不认同他,但新闻媒体对他表现出了相当热度,从侧面表明他也算得小山头上的老虎。
(3)①心胸不宽,在一个狭小的娄城逞英雄,故步自封,自满自足;②眼界不阔,囿于陋室,即兴挥毫,刻意临摹;③境界不高,缺乏真山真水的滋养,形似而神不足。
(4)他的转变是偶然的(1分),他对自己太过自满自足且自信,这样的人很难百尺竿头更进一步(1分);幸得外来者一语点醒梦中人(2分)。或者答必然的(1分),其实他对自己是有清醒的认识的,只是狂傲易于满足,不然他不会留意别人的反应到最后,更不会去追问外来者,外来者的话也不会收醍醐灌顶之效(3分)。他的转变给人的启示是:①从个人心态来看,谦虚使人进步是颠扑不破的真理;②从艺术创作方式来看,闭门造车造不出真正的艺术,开窗观世界,开门纳新风,是必由之路;③从外在环境来看,正确的批评引导,不可或缺。(答案要有针对性,答出任意两点即给4分,其它说法酌情给分)
12.(1)B(3分),E(2分),D(1分)。
(2)采用对比映衬(或者侧面衬托)的手法(1分),明写眼前目连戏场面的盛大、技艺的精湛、剧情的撼人心魄(1分),意在引起人们联想到张岱以精细笔触描述的目连戏又该给人何其大的震撼(2分),使行文含蓄跌宕,又满贮敬仰颂扬之情(2分)。
(3)①内在原因,有难得的共鸣点:家庭背景、人生经历、艺术追求、禀赋才情都有相似之处(5分,说出“共鸣点”这一观点1分,其他每一具体内容1分);②外在原因:张岱确实太丰富、太美好,惹人敬仰(1分)。
(4)①阅历丰富,历尽繁华,也阅尽苍凉;②秉性超然,享得欢乐,受得艰苦,玩得尽兴,做得坚持;③才情卓荦,博闻强识、多才多艺,涉猎丰富,著述浩繁;④境界悠远,淡泊功名,落拓不羁,爱好广泛,情趣高雅。(每点2分,注意先概括哪些方面,再交待相应内容,不先概括哪方面的,总分只给4分,意思对即可)
13. B
14. D. A. 搭配不当,B. 句序有误,C. 指代不清。
15. D.
16. ①规模大必然是大数据的标志之一。②区分为结构型和非结构型两类。③数据的规模越大。(写出一处给1分,写出两处给3分,写出三处给5分)
17. 结论:颜值、财富、性格投合、活动能力、学业水平等异性相吸的主要因素,受学业阶段的影响不大。(注意抓住横向主要内容和纵向年级阶段的关系,不能孤立看问题)建议:①以富有和美貌取人的观念必须淡化;②提升活动能力、修炼好性格与提升学业是个人发展的根本。(要针对结论反映出的问题提建议)
18.【参考立意】①每一个生命都需要尊重;②心怀仁爱走天下;③真爱无需得失的拷问;④让爱与理智连姻;⑤因小失大总是憾;⑥莫作无视规则的小狗;⑦加强监管,莫叫宠物惹灾殃。
【参考译文】
樗里子,名叫疾,是秦惠王同父异母的弟弟。能言善辩,足智多谋,秦国人都称他是“智囊”。秦惠王八年,封樗里子为右更,派他率兵攻打魏国的曲沃,他驱逐了那里所有的人,占领了城池,将曲沃周围的土地全部并入了秦国。秦惠王二十五年,秦王命他为将攻打赵国,俘虏了赵国将军庄豹,拿下了蔺邑。第二年,他又协助魏章攻打楚国,打败楚将屈丐,夺取了汉中。秦王赐封他为严君。秦惠王死后,太子武王即位,驱逐了张仪和魏章,任命樗里子为左丞相。秦武王派樗里子率领百辆战车进抵周朝都城。周王派士兵列队迎接樗里子,对他甚是恭敬。楚王得知后十分气愤,便责骂周王,认为他不应当这样敬重秦国的不速之客。
游腾便替周王劝说楚王说:“从前知伯攻打仇犹时,曾用赠送大车的方法,让军队跟在大车的后面,结果消灭了仇犹。仇犹为什么失败呢?就是因为知伯让他失去戒备之心啊。齐桓公攻打楚国时,声称是讨伐楚国,实际上是想偷袭蔡国。当今的秦国如狼似虎,派樗里子率百辆战车进入周都,居心叵测。周王是以仇犹、蔡国的教训来看待这件事的,因此派手持长戟的兵卒位于前面,命佩带强弓的军士列在后面,表面说是护卫樗里子,实际上是把他看管起来,以防意外。再说,周王怎能不担忧周朝的天下呢?恐怕一旦亡国也会给大王您带来麻烦。”楚王听后才转怒为喜起来。
秦武王死后,昭王即位,樗里子更加受到敬重了。昭王元年,樗里子率兵攻打蒲城。蒲城的官员十分恐慌,便求胡衍出主意。胡衍便出面替蒲城官员求情,对樗里子说:“您攻打蒲城,是为了秦国呢,还是为了魏国呢?如果是为了魏国,那是很好的;如果是为了秦国,就得不到好处了。卫国之所以成为一个国家,就是由于有蒲城存在。现在您攻打它势必迫使它归附魏国。魏国失去了西河之外的城池而无法夺回来,就在于兵力薄弱。现在您攻打蒲城使卫国并入魏国,魏国就会强大起来。魏国强大之日,也就是贵国所占西河之外城池的危险之时。况且,秦昭王要察看您的此次行动,若有害于秦国而让魏国得利,秦昭王定要拿您问罪。”樗里子听后说“:那该怎么办呢?”胡衍趁机说“:您放弃攻打蒲城的打算,我试着替您到蒲城说说这个意思,让卫国国君不忘您给予他的恩德。”樗里子说:“好吧!”胡衍回蒲城后,就对那个官员说“:樗里子已经知道蒲城困厄的实情了,他声言一定要拿下蒲城。不过,我胡衍能让他放弃蒲城,不再进攻。”蒲城长官十分恐惧,听了胡衍的话,像是见到了救星,对他拜了又拜连声说:“求您施恩救我们。”于是献上黄金三百斤,又表示说“:秦国军队若真的撤退了,我一定把您的功劳报告给卫君,让您享受国君一样的待遇。”因此,胡衍从蒲城得到重金并使自己在卫国成了显贵。这时,樗里子已解围撤离了蒲城,回兵去攻打魏国城邑皮氏,皮氏没投降,樗里子只好撤离了。昭王七年,樗里子死了,葬在渭水南边章台之东。他临终前预言说:“一百年之后,这里会有天子的宫殿夹着我的坟墓。”秦国人有谚语说:“力气大的数任鄙,智谋高的数樗里。”
责任编辑 彭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