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精神”与党的群众路线
2016-05-30秦正为
秦正为
摘 要:“红船精神”是指以嘉兴南湖游船为载体的建党精神,习近平曾将其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红船精神”与党的群众路线紧密相连、相互促进,是当地先进历史文化传统和当时人民群众革命运动的实践结晶,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方针和人民群众支持先进组织的集中体现,是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群众路线的发展动力。
关键词:红船精神;群众路线;嘉兴
中图分类号:D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170(2016)04-0086-05
“红船精神”,是指以嘉兴南湖游船为载体的建党精神。2005年6月21日,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光明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首次公开提出了“红船精神”,并对其概念和内涵进行了概括和论述,认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也是‘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1]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因而作为建党精神和中国革命精神之源的“红船精神”,也是与党的群众路线紧密相连,相互推动的。可以说,没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就不会有“红船精神”;而“红船精神”又极大地推动了群众运动,最终形成了星星之火的燎原之势。
一、“紅船精神”是群众实践活动的实践结晶
“红船精神”是当地先进历史文化传统的实践结晶。嘉兴(现辖南湖区、秀洲区、海宁市、平湖市、桐乡市、嘉善县、海盐县),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是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的发祥地。嘉兴人民,勤劳朴实,因而嘉兴自古以来就成为全国重要的产粮区和棉布丝绸之乡,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美誉。嘉兴名人辈出,《中国大百科全书》记载的全国名人有1800人,其中嘉兴就占了80余人;明清两代江浙共出进士2000多人,其中嘉兴就有600多人;现中科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当中,嘉兴籍的有39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如唐代“诗豪”刘禹锡、唐代名相陆贽、与李清照齐名的宋代女词人朱淑真、清代浙西词派的创始者朱彝尊、清代才女柳如是、晚清大儒沈曾植、国学大师王国维、文学巨匠茅盾(沈雁冰)、诗坛先锋徐志摩、艺术奇才李叔同、漫画家丰子恺和张乐平、数学大师李善兰和陈省身、中华书局创办人陆费逵、武侠小说宗师金庸等。近代以来,独特的地理位置也使嘉兴熏染了浓厚的革命传统,太平军攻克嘉兴,曾建听王府为当地军政领导机构;辛亥革命党人光复嘉兴,成立嘉兴军政分府。嘉兴的先进历史文化,造就了嘉兴人民群众的抗争精神,涌现了大批先驱人物,如明代“东林前六君子”之一、被誉为“大明三百年,忠烈刚强第一人”的魏大中,反清志士吕留良,民国著名“七君子”领头人沈钧儒,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领导人沈泽民(沈雁冰之弟)等。可以说,正是这种先进的历史文化和不屈的抗争精神为“红船精神”的产生奠定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底蕴。
“红船精神”是当时人民群众革命运动的实践结晶。近代中国,是一部沦落史,也是一部抗争史。在抗争的过程中,涌现了各个阶级各种派别的仁人志士,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思想和方案。地主阶级中,抵抗派林则徐、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提出了“自强”、“求富”,投降派提出了“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农民阶级中,太平天国提出了回归自然经济的《天朝田亩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政新篇》,义和团提出了“扶清灭洋”;资产阶级中,维新派提出了维新变法、君主立宪,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建立了民主共和,新文化派掀起了新文化运动,还有人提出了“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等。但这些阶级和派别、思想和方案,均因各种缺陷和不足而失败。无产阶级,也参加了上述一些运动,但由于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领导,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2]1470-1471马克思主义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彻底解放的指引旗帜和锐利武器,但由于一开始并没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因而也没发挥其应有的威力。直到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才逐渐结合,中国革命的面貌日益改观,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任务也提上日程。1920年1月,有人刊文呼吁“劳动团体应自己起来做一个大政党”[3]。4月,经共产国际批准,俄共(布)远东局派维经斯基来华,先后在北京、上海会见李大钊、陈独秀等,推动建党。8月,以陈独秀为书记,李汉俊、李达、陈望道等为骨干的上海党组织成立,并函约各地社会主义分子组织支部。11月,创办《共产党》(月刊)。同年10月,李大钊、张国焘等在北京成立共产党北京支部,李大钊任书记。从1920年秋至1921年春,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等在武汉,毛泽东、何叔衡等在长沙,王尽美、邓恩铭等在济南,谭平山、谭植棠等在广州,都成立了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在日本、法国留学的中国先进分子,也成立了党组织。此后,各地的共产党早期组织一方面积极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如以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为代表的许多马克思主义著作翻译出版,以上海党组织机关刊物《新青年》为代表的许多报刊开始创立,以“问题与主义之争”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论战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另一方面,早期党组织开始到工人中去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创办了上海的《劳动界》、北京的《劳动音》、济南的《济南劳动月刊》等工人启蒙刊物,创办了各种形式的工人学校,成立了上海机器工会(1920年11月)、长辛店工人俱乐部(1921年五一劳动节);与此同时,积极筹备建党,1920年11月党的发起组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宣言》,同月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由此可见,以上海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筹建活动,不能不深刻地影响到一步之遥的嘉兴。因而,“红船精神”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诞生的,是整个中国革命和群众运动的缩影。
二、“红船精神”是群众路线的重要体现
中共“一大”起初是在上海举行的,会议期间由于法租界巡捕的干扰破坏被迫中止。此时,李达等提议会议必须离开上海移地举行。周佛海建议去杭州西湖,张国焘等认为杭州西湖是旅游胜地,人多眼杂,容易暴露。后来,李达夫人王会梧提议,到她的家乡浙江嘉兴南湖去,得到大家一致赞成,最终成就了“红船精神”。为什么大家一致赞同选择嘉兴?除了嘉兴距离上海不远,城市不大,相对安静安全之外,那就是嘉兴有着较好的革命传统和群众基础,即现实偶然中蕴含着历史必然。实际上,作为嘉兴人的王会梧,是中共“一大”最大的幕后功臣,“一大”上海会址的选定、外地代表的住宿安排、会议信件的邮寄、会议的转移等,都是她一手安排的,会议移地嘉兴,其功亦当首屈一指。
“红船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方针的集中体现。关于近代中国,有人评价:“广东人立言,江浙人出钱,湖南人流血。”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江浙的革命贡献。实际上江浙人不仅“出钱”,而且也“出人”、“立言”、“流血”,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立下了不朽功勋。1919年11月1日,施存统、俞秀松、沈乃熙(夏衍)等20多名學生在《双十》半月刊基础上创刊《浙江新潮》,显示了这些知识分子已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1920年1月1日,《钱江评论》周刊在杭州出版,对俄国十月革命进行了热烈的歌颂和赞扬。更为重要的是,浙江义乌人陈望道翻译了《共产党宣言》。此前,《共产党宣言》的中译本是零星的、散乱的,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翻译一本完整、准确的中译本势在必然。1920年春,陈望道回到老家,在分水塘家乡宅旁的一间柴房里开始了静心全力翻译工作。他“费了平时译书的五倍功夫,把彻底全文译了出来”[4]。尽管约稿的《星期评论》已停刊,但译稿由陈独秀和李汉俊校订后仍然于1920年8月出版。陈望道译《共产党宣言》虽然没有前译本可供参考,但他译笔老练,合乎国人的阅读习惯,而且又能较为正确地表达原著含义,因而受到读者的欢迎,也为翻译界称道。这部书初版印了1000册,很快销售一空。于是9月又重印了1000册。此后,人民出版社、平民书社、上海书店、回光书店、长江书店、新文化书房等出版单位和不署单位名称者大量印刷出版。陈望道的《共产党宣言》是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全译本,许多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革命青年在它的影响下,逐步树立起了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成长为共产主义的信仰者。毛泽东就曾经说过:“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三本书是:《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译,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5]130与此同时,包括嘉兴人在内的浙江人在筹备建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最早的上海党组织中,除了陈独秀、李汉俊、杨明斋,其他成员如沈玄庐(浙江萧山人)、陈望道(浙江义乌人)、施存统(浙江金华人)、俞秀松(浙江诸暨人)、沈雁冰(浙江桐乡人)、邵力子(浙江绍兴人)等浙江籍先进分子占据了主体地位。后来,施存统被指派去日本建党,组建了日本共产主义发起组并担任负责人;俞秀松任社会主义青年团书记。至中共一大召开时,浙江籍党员共有7人(陈望道、沈玄庐、俞秀松、邵力子、沈雁冰、沈泽民、施存统),而当时全国的中共党员仅有50多名。可以说,“红船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在嘉兴乃至整个浙江、全国的集中体现。
“红船精神”是人民群众支持先进组织的集中体现。一般而言,先进分子是少数,但其背后却有着大批的群众。浙江籍先进分子对建党的不朽贡献,是与广大浙江人民群众的支持分不开的。同样,“红船精神”的形成,也是与嘉兴人民群众支持先进组织和革命事业的结果。“五四运动”爆发后,嘉兴数千学生举行盛大聚会,声援北京。由于当时声讨的卖国贼曹汝霖是上海人,章宗祥是浙江湖州人,陆宗舆是浙江海宁(属于嘉兴)人,使当地人民倍感耻辱。5月13日,海宁民众召开万人大会,一致公决开除陆宗舆的乡籍,并通电全国,并刻立“卖国贼陆宗舆”三块石碑,以警示乡人。石碑被反动政府撤掉后,愤怒的海宁人民又再次立碑,将陆宗舆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充分显示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在“五四运动”中,嘉兴民众还纷纷倡用国货、抵制日货和组建各种爱国团体,如学生爱国会、救国实业会、嘉兴各界联合会等。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嘉兴人民迅速觉醒,特别是一批先进知识青年思想上发生了急剧变化,开始在嘉兴传播马克思主义,积极筹建进步社团,编辑出版进步刊物。桐乡的沈雁冰、沈泽民兄弟等组织了“桐乡青年社”出版刊物《新乡人》,新塍镇上的沈选千、朱仲虎、朱亮人等人组织了“新塍青年读书会”,出版了《新塍半月刊》。这些进步社团和杂志,是“五四运动”时期浙江较早的重要进步团体和宣传新文化、新思想的刊物,它们传播了革命的思想,影响了当地一部分先进青年走上革命道路。1920年8月,上海共产主义发起组建立,陈独秀任书记,参加的浙江籍先进分子有施存统、俞秀松、沈玄庐、陈望道、邵力子、沈雁冰和沈泽民等,占全体成员的一半。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后,浙江籍叶天底、张秋人、宣中华、梁相台等先后入团,成为社会主义青年团早期的团员。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时,浙江籍党员或在外地进行革命工作、或在国外学习,或其他原因未能出席大会,但是为大会服务的李达夫人王会梧就是浙江桐乡人。王会梧作为中国第一批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不仅为大会解决了食宿和会场问题,还担任警卫工作。当一大遭到巡捕破坏时,正是在她的及时建议下,大会转移到嘉兴召开,在完成了全部议程后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在嘉兴南湖宣告成立,具有历史的必然性,是嘉兴人民群众积极支持和参与革命的必然结果。
三、“红船精神”是群众路线的发展动力
“红船精神”是革命时期群众路线的发展动力。中共“一大”在南湖闭幕,形成了“红船精神”,也极大地推动了嘉兴乃至整个浙江的革命运动。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国民大革命时期,嘉兴人顾作之、王贯三、沈选千以国民党、共产党员的双重身份进行活动,使当地的国民革命运动得到蓬勃发展。1925年3月,三人会聚嘉兴县城精严寺,成立了嘉兴历史上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嘉兴独立支部。1926年底,支部党员达到30人。在此指导下,1926年2月,建立了共青团嘉兴支部,直属团中央领导。随着统一战线的逐渐破裂,这种斗争在浙江表现为以宣中华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国民党左派同以沈定一(沈玄庐)为首的国民党右派的斗争。1925年7月5日,沈定一等经事先的密谋策划,在浙江肖山衙前镇召开会议(简称衙前会议),进行破坏国共合作的分裂活动。11月23日,沈定一参加了臭名昭著的“西山会议”,并提议取消国民党嘉兴临时县党部、开除顾作之的国民党党籍。为此,1925年12月15日,宣中华与顾作之商定后,在海宁县硖石镇东山脚下“嘤求社”(俗称“鸟会”)召开了“中国国民党浙江各县市党部联席会议”(史称东山会议),为反击西山会议派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土地革命时期,陈云领导了枫泾暴动(枫泾地处江浙边界,当时以市河为界,一桥跨两省,南镇属浙江省嘉善县,北镇属江苏省松江县)。暴动失败后,陈云在嘉善隐藏半年多,秘密领导当地的农民革命斗争。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嘉善阻击战,是整个抗战时期在浙江规模最大、最激烈的战斗。此次抗战,国民党正规军共伤亡人员7300多人,而日军也付出了伤亡数量差不多的代价,还被打死了一名少将,极大地延迟了日军的进军速度。作为浙江沦陷最早、沦陷时间最长的地区,嘉兴在整个抗战期间人口伤亡总计60083人,但人民群众的抗战斗争始终未停止。解放战争时期,发生了反对国民党蒋介石的澉浦之战、预干总队起义。1945年10月的澉浦之战,顽强抗击了十倍于己的敌人一天一夜之久,彻底粉碎了国民党消灭新四军浙东纵队的阴谋。预干总队,是蒋经国领导的国防部预备干部总队,于1948年11月为挽救败局而成立,贾亦斌兼任总队长。蒋经国上海“打虎运动”的失败,使贾亦斌彻底绝望,最终投向了中国共产党。1949年2月,预干总队迁驻嘉兴。嘉兴预干总队的学员,文化程度较高,绝大多数在初中以上,有的还是大学生,他们多来自青年军,有一定的社会阅历,思想比较活跃,对国家的前途、自己的前途比较关心,经常就国共之间是和还是战进行激烈争论。贾亦斌利用当地的有利条件,发动起义,在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地带给了蒋介石当头一棒。可以说,“红船精神”的“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在革命时期得到了充分体现,没有“红船精神”就没有这些壮丽诗篇。同样,由嘉兴南湖走出的中国共产党正是带着这种精神,才创造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因而“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这是毋庸置疑的。
“紅船精神”是建设和改革时期群众路线的发展动力。新中国建立后,嘉兴人民继续发挥“红船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嘉兴顺利进行了“一化三改”,开展了全面建设,引起了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的关注。1955年,毛泽东派卫生部副部长、党组书记徐运北到嘉兴传达关于“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指示,并去重疫区嘉兴县净湘乡视察血防试点工作,次年净湘乡血防基点工作组被评为全国先进集体。1955年,平湖县新仓供销社经验得到了毛泽东的肯定。1961年,毛泽东指派田家英到嘉善进行农业生产调查。1965年嘉兴县粮食增产成就入选全国农业展览。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嘉兴经济社会发展迅速进入快车道,“红船精神”之“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得到充分体现。1983年,步鑫生用一把剪刀揭开了中国现代城镇企业体制改革的序幕,嘉兴因此受到全世界的关注。此后,嘉兴的改革开放不断引领全省乃至全国风气之先。例如,嘉兴率先在全国实施了全民社保;在全国较早启动了以“两分两换”为核心的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在全国率先迈出了城乡一体化的步伐,被评为“全国十大地方新政”;在全省率先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实行城乡居民统一的“居民户口”;在全国地级市中较早成立独立的国资监管机构,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成为全国城乡合作医疗试点城市;成为全省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是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十佳和谐发展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和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等等。嘉兴的国民生产总值由1979年的16.6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3147.6亿元,整整增加了近200倍。嘉兴所属五个县(市)全部进入全国百强县前50位;2010年嘉兴城乡居民收入之比达到1.9:1,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81.8%,城乡统筹发展均衡度远远超过全省和全国的平均水平。2014年11月7日,全国部分省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工作座谈会在嘉兴举行,嘉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被称为“嘉兴经验”、“嘉兴样本”。[6]可以说,嘉兴敢为天下先的奋斗精神和发展成就,正是“红船精神”在新时期的生动表现。这种精神和这些成就,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也离不开群众的大力支持,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发展结果。“一大”代表董必武曾为南湖革命纪念馆题写对联:“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细细品味,这正说明了“红船精神”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N].光明日报,2005-06-21.
[2] 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 徐信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史研究的新进展[N].光明日报,2013-11-20.
[4] 张姚俊.千秋巨笔:陈望道首译《共产党宣言》[N].解放日报,2016-06-02.
[5] (美)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M].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6.
[6] 把核心价值观融入生活 “嘉兴样板”再受全国肯定[N].南湖晚报,2014-11-08.
责任编校 王学青
Red Boat Spirit and Mass Line
QIN Zhengwei (School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Liaocheng University, Liaocheng 252059, Shandong, China)
Abstract: The Red Boat Spirit refers to the Partys construction spirit starting from a cruise boat on the South Lake in Jiaxing. Xi Jinping summarizes it as “epoch-making, daring to be the first; resolute and indomitable fighting spirit; founding the Party for the public good and loyalty to the people.” The Red Boat spirit was the fruit of local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then revolutionary movements of the mass, a demonstration of Marxist mass line and the support of the mass for the advanced organization, and also the momentum for the mass line of revolution, construction and opening up and reform. So to speak, the Red Boat Spirit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Partys mass line and they provide mutual help to each other.
Key words: Red Boat spirit; mass line; Jiax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