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法创新

2016-05-30朱进荣

大东方 2016年8期
关键词:评价机制开放性实践

朱进荣

摘 要:在课改全面推行的今天,作为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品德与生活课凸现出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品德与生活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知与行紧密结合的学科,笔者旨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传承以往品德课教法的基础上创新品德与生活教学方法,即从开放性导入,开放性教学内容,开放性教学过程,开放性评价机制四方面着手,创设开放式教学环境,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实践,在生活中学习,同时还要积极争取家长配合,引导学生健康、快乐、积极的生活,通过学生的自我发现、自我认知、自我感悟、自我教育,真正实现知行的统一。

关键词:创新;实践;开放性;评价机制

一、注重导入的开放性

(1)音乐渲染。针对小学生无意注意占绝对优势,容易被新异的刺激吸引这一特点,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乐导入新课,能很快地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如《走进春天》一课,教师可播放《春天在哪里》的歌曲让学生欣赏并跟唱,在学生受到美妙的歌曲感染之后,教师可顺势揭示课题。

(2)故事导入。教学中以经典故事作“序曲”,能帮助学生认识并崇尚美德。如:在教学《诚实的孩子》一课,我引用《伊索寓言》中《狼来了》的故事,让孩子在听、读、讲、演活动中感知诚实是做人的准则,懂得要做诚实的孩子,只有诚实的人才能找到朋友。

(3)趣味游戏。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教师通过设计学生容易参与、趣味性浓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进入课堂学习。

新课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利用电教多媒体、实物演示、小品表演、猜谜语等,如果教师能在“趣”字上做文章,在“开放”上下功夫,就能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践告诉我们,各种导入方法各有各的特点,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教学条件与学生实际,灵活、交替地运用,才会使学生感到新鲜,使新课充满活力,从而达到开放性教学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1.教材内容向生活开放

事实证明,那些与学生生活贴近、真实、可靠的事例,更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达到期望目标。因此,只有把教材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找准教材与学生实际的切合点,巧妙地选取学生的事例整合教材,才能促进学生道德行为目标的达成。比如,在《这就是我》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认识自己的成长过程,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我课前让学生搜集自己的出生证、纪念品、不同年龄的照片以及婴儿时的小件物品,并在课上开展了“小小展示台”的活动。同学们一个个兴致勃勃地讲述自己的故事,从中了解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老师的关爱,懂得用实际行动来告诉他们自己长大了,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亲人、长辈的关心。

2.教学内容向社会开放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间有一条小小的鸿沟,需要用实践把这条鸿沟填满。”这说明只有让学生不断地进行实践活动,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才能形成。因此,我本着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的思想进行教学。仍然以《这就是我》一课为例,孩子们课上懂得了感恩,那么如何用行动去关爱他人,回报社会,需要把内容延伸到课外去,这时就需要家长的配合了,课外家长可以带领孩子进行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如探望幼儿园的老师,到所生活的小区里消灭白色垃圾,还可利用双休日探望长辈,记住亲人的生日,帮父母做一些家务等等,孩子们用实际行动告诉别人自己长大了、懂事了。

三、突出教学过程的开放性

1.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不如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一个共同的任务,推选出代表汇报交流本组的活动成果。

2.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

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即让每个孩子的思维都被激活,让每个孩子的情感都受到激发,让每个孩子都参与活动,让每个孩子都有表现的机会。

在《走进春天》的活动中,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我课前布置了任务,让学生到自然界中去观察春天的变化,体验感受春天的气息。具体内容包括“在春天里留个影”、“放风筝”、“春游”、“在动植物身上找春天”等等。之后的课堂上一张张小嘴争先恐后地汇报着:“小河里的水开始流淌了”、“山坡上向阳的一面有了绿色”、“路边的小草绿了”、“花草树木长出了嫩芽”、“柳树的枝条柔软了”、“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冰雪融化了”、“春风吹在脸上很舒服”、“人们的衣服穿得少了”、“有的农民伯伯在田里干活”、“我和爸爸妈妈放风筝了”……,面对孩子们一张张欢愉的笑脸,我切身感受到了体验、观察、发现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四、尝试开放性的品德评价机制

对小学生思想品德进行评价是品德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评价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特别是如何提高思想品德的测试效果,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近几年我在评价小学生思想品德的方式方法上进行了大胆的实验和改革,通过尝试“开放性”的品德评价机制,明显的提高了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

1.调整评价目标

教师对学生在思品活动过程中的实际表现评价时,要突出以下几方面: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创造性思维、合作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关注生活和社会程度。

2.充实评价内容

在思品活动中,评价学生对道德认知的掌握,侧重于“再认、再现能力”;评价学生学习活动中的能力侧重于合作能力及心理品质、创造性思维;评价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正确与否侧重于平时活动中的态度、真实表现及是否关注社会。

3.尝试开放性品德成绩测试

所谓“开放性”是相对于闭卷测试而言,即测试内容、测试时间、测试地点都开放。

实施品德与生活课的开放性,必将引起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的变化,从而改变过去从教材到课堂封闭式单一的教学方式,真正实现从多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地加强育人教育。当然,开放的内涵还有很多,等待着我们进一步地去探索。

(作者单位:辽宁省辽阳市弓长岭区雷锋小学)

猜你喜欢

评价机制开放性实践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初中英语开放性探究式阅读教学策略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探微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注重实绩的高层次创新人才评价机制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寻求开放性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