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模式 提高教学质量
2016-05-30戴超
戴超
[摘 要] 近几年在任教的过程中不仅积累了丰富的课程经验,而且总结了一套适合广大学生的专业课堂创新教学模式,主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任务设计、自主学习等教学过程为创新模式,此种创新模式会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并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关 键 词] 教学模式;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4-0142-01
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的学科,也是前期专业的技术课程在知识、能力方面的运用,同样为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岗位可以顺利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整体素质在不断下降。而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探索的精神,现阶段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在以前的企业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实际工作中对劳动者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在中职院校的数控学习过程中往往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且理论和实际的工作是远远分不开的,因此现阶段的教学模式也不能满足企业的用工要求。所以,有必要探索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来不断满足学生和企业的双重要求。
一、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教学现状
(一)兴趣切入点不多
在目前数控车床的教材中,我们发现很多以理论为主要的教学内容,而忽视了实践的内容,因为理论知识的抽象使得大部分学生很难理解相关的知识结构,从而对数控车床这门课程失去了兴趣。如果在刚刚授课的时候,学生对于车床知识是有兴趣的,但是在接触到车床的内部结构和传动原理这部分内容时,学生会感到这样的课堂很无聊。如果偶尔有几个学生是十分好学的,但遇到车床的内部结构时也会变得似懂非懂。
(二)理论与实践的课程安排并不合理
现阶段很多的教学模式是通过在学习了理论知识之后,再酌情安排一周或是两周的实践操作,通过实训来提高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但是,我们发现,在教学过程中还没有等到实训,就对该门课程失去了兴趣,理论知识都没有学完。所以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的时间不能分开,而且该部分内容的教学安排也不尽合理,而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是一门专业性非常强的课程,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侧重实践指导和操作的提高,教会学生要以做带学、以做促学。
(三)师资状况不理想
虽然现在有很多学校开展了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这门课程,但是真正会实训方案设计、实践指导的综合型教师很少,更没有专业性很强的教师对其进行实训课的指导。现阶段,很多教师都是教了一段时间的专业理论而临时被抽调到车间,在训练一段时间后直接上岗,这种情况下的师资状况就十分不理想,并不能跟上课改的进度。
二、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以激發学生兴趣为出发点
在所有的教学课堂中,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基础,所以我们有必要不断激发学生对数控车床知识的兴趣,只有学生对于知识的
学习拥有了兴趣,便会主动地去探索知识。例如在开学第一次理论教学时,我并不会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而是直接带领学生走进车床的实习间来亲身体验机床的构造,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会以提问题的方式来引领学生主动学习,比如,我会在参观结束十分钟之前,问学生“通过此次参观,谁能找出机床主要是由几部分构成的?”的问题一提出,有趣的一幕便发生了。所有的学生立即回到刚才参观的车间进行现场笔记记录,在遇到不懂的问题时还会互相讨论。这种形式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以任务设计为引领
现在的很多教材都有“任务引领”的教学模式,然而没有一个教师会很好地把课堂组织好,而不是完全以任务为中心的,所以我提出了“任务设计”的中心思想。“任务设计”就是在“任务引领”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教学模式。针对于原来的任务,教师通过改变图形以及尺寸的设计,让学生通过互相讨论的方式对任务的类型和内涵有所理解,并进行一定的创新。所以,学生要不仅对教材上的知识点进行彻底的了解,还要学会对其进行设计和改进,完成一个不同的零件设计,这样不仅会提高学生对此零件的熟悉程度,还会使得学生在创新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这样可谓是“一举两得”。
(三)以自主学习为首要
本文所说的创新模式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自主学习”模式为中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起到的是引导的作用,是一个引导者、决策者和评论员,是一个“导演”的角色。本文所讲述的创新教学模式,教师主要是以“问题教师”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每次在授课的过程中都要要求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随时对我在上课过程中提到的问题进行记录,在当场并不作答,而是要求学生在课下对课上教师提到的每个问题进行相关的思考,然后通过讨论进行分析决定。
创新教学模式的运用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教学的质量。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大胆使用新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石莹,李杰.数控加工实践教学的思考和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0(35).
[2]周杏芳.职业技术教育中“模块式”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