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四项措施做好六个结合着力谱写六安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新篇章
2016-05-30胡遵远
胡遵远
摘 要:六安,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大别山革命斗争的重要策源地、安徽革命运动最重要的中心区。从“五四”运动开始到新中国诞生,六安30年红旗不倒。六安人民英勇奋斗的历程,就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的一个缩影。六安人民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英勇奋斗、前赴后继,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壮丽诗篇、创造了不朽业绩。六安,红色历史连绵不断、红色文化积淀深厚,是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集中地,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和30条红色旅游精品路线之一。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做靓红色文化品牌,发挥红色文化优势,谱写红色文化新篇,六安有着巨大的潜力可挖、繁重的工作要做。
关键词:文化;资源
一、准确把握六安红色历史进程,充分挖掘六安红色文化资源
(一)六安红色历史灿烂辉煌、亮点频现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六安寿县是海内外参加“同盟会”人数最多的地区之一,建立了安徽第一个资产阶级地方政权,组建了“淮上革命军”。
2、建党和大革命时期。六安组建了安徽最早的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组织——“中国革命小组”,成立了安徽最早的农村党支部——“中共寿县小甸镇特别支部”,建立了安徽最早的县委——“中共寿县临时委员会”,创办了安徽最早、最系统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通俗读物——《白话书信》。
3、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六安发生了两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一是鄂豫皖边区最成功的武装起义——立夏节起义,二是鄂豫皖边区规模最大的武装起义——六霍起义;组建了15支师级及师级以上成建制的红军队伍;诞生了安徽省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府——霍山苏维埃政府;打胜了红军史上歼敌最多的一次战斗——苏家埠战役;取得了红军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香火岭(又称鲜花岭)战斗的胜利;创作了传唱全国、代表革命的最经典红歌——《八月桂花遍地开》。六安,是全国苏区建设的典范,是根据地坚持时间最长、始终坚持土地革命斗争的全国少数几个地区之一。
4、抗日战争时期。六安是安徽省暨大别山区的抗日中心,国民党安徽省政府、国民党第21集团军军部均迁移至此;先后成立了中共安徽(皖北)工委、中共安徽省工委、中共鄂豫皖区党委和皖西省委;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安徽省民众总动员委员会;打胜了安徽抗日歼敌最多的一次战斗——霍山鹿吐石铺大捷;组建了支队人数最多、红军成份最大、战斗力最强的江淮抗日劲旅——新四军第4支队。
5、解放战争时期。六安是中原突围、东路突围的发生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重要战场,人民解放军夺取全国胜利的前进基地。人民解放军在此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刘邓大军在此取得了首次歼敌一个旅的重大胜利(张家店战斗)。六安,是人民解放军淮海决战、渡江作战的前进基地和重要后方。
(二)六安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底蕴丰厚
一是红军摇篮。诞生了15支师级及师级以上成建制的红军队伍,其中,金寨县就诞生了11支,是红四方面军的主要发源地、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县。从六安走出的红四方面军、红25军、红28军后来分别成为八路军、新四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解放军的源头。
二是将军故乡。培养和造就了108位共和国开国将军,其中,上将1位、中将11位、少将96位,占全省130位开国将军的83%,占全国1614位开国将帅的6.7%。在全国十大将军县中,金寨县和原六安县榜上有名。
三是奉献热土。30万先烈直接为革命捐躯,其中被追认为革命烈士的就有25900多人,占全省烈士总数的44%;《中华英烈大辞典》收录英烈15000名,其中,六安籍烈士就有635名,占全国总数的4.23%。
四是红色宝藏。六安,革命遗址遗迹数量之多、等级之高,均居全省首位。经过党史部门普查的革命遗址就有563处,其中重要机构旧址和会议会址257处,重要党史(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125处,革命领导人(重要人物)故居47处,烈士墓、重要人物墓95处,纪念设施39处。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别为19处、14处、10处、41处。3处国家级、22处省级、8处市级、34处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六安自古多豪杰,红土地上聚精英。此外,六安还有中国现代革命文学的开拓者蒋光慈,中共36位军事家之一的许继慎,皖西革命根据地的主要负责人舒传贤,民主革命斗士朱蕴山,红军虎将周维炯,两膺上将洪学智,中华女英烈汪孝芝,中共早期领导人王明,游击战争“姐妹花”金刚台八姐妹,著名爱国将领方振武等名人志士。
自有了党的活动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六安这块红色的土地上,发生了一系列有着重大影响的革命战争和革命事件,孕育了一大批有着重大影响的政治家、军事家,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红色诗词歌赋……汹涌澎湃的革命浪潮、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烂若星河的革命人物,给六安留下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内涵丰富、积淀厚重的红色文化资源。
二、采取得力有效措施,着力谱写六安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新篇章
近年来,六安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结出了丰硕成果、收到了良好效益。但是,与红色文化资源大市的地位相比、比兄弟市区开发利用的实绩相比,六安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原因是,缺少整体规划的引领、科学机制的“催生”,专业队伍缺乏、建设资金不足,等等。笔者认为,有必要采取以下“四项措施”、做好“六个结合”,着力谱写六安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新篇章。
(一)四项措施
1、开展普查、摸清家底,尽快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规划。统一模式、统一标准,对全市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普查、摸底。在此基础上,邀请功底深厚、层次较高,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团队,对全市“十三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工作进行总体规划。规划要紧密结合《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及省政府刚刚出台的贯彻落实《实施方案》,紧密结合省、市“十三五”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地解决六安红色文化资源过于分散、开发手段单一,特色不够鲜明、品牌不够响亮,重物质文化载体的修复建设、轻精神文化内涵的发掘挖掘,重物质文化载体的开发利用、轻精神文化内涵的研究开发等突出问题,画出“线路图”、排定“时间表”,绘就全市红色文化开发利用工作的宏伟“蓝图”。
2、凝聚力量、主攻重点,充分发挥红色资源大县的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作用。金寨,是六安老区中的“老区”,全国第二将军县、中国革命的摇篮之一。红色历史更加灿烂,红色文化资源更加丰富多彩。集全市之力、聚全市之财,精心打造金寨红色历史文化名城、拓展金寨红色文化发展之路,不仅具有培植亮点、做大品牌的显著效应,而且具有示范引导、带动周边的现实意义。因此,在人力、物力上要向金寨倾斜,在资金、项目上要向金寨集中,让金寨这块红色热土更红、红色品牌更靓。同时,要进一步集中力量,研究开发六安红色文化资源,高度概括、加工凝炼“六安精神”,精心打造、大力宣传“六安品牌”,扩大六安的影响力、提高皖西的美誉度;加大红色文化资源的维护保护力度,加快红色区域的基础建设步伐,努力做到“永久利用”、积极创优开发利用的客观条件;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优势,着力助推六安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大力弘扬红色文化精神,进一步凝聚老区人民加快发展、建设小康强大合力。
3、整合机构、壮大队伍,切实有效地解决人员不足的问题。为了集中人力办大事、壮大队伍促发展,2014年8月,金寨县将县委党史研究室、县地方志办公室、县档案局(馆)、县革命博物馆4家单位进行整合,组建了新的“金寨县党史县志档案局”和“金寨县红色文化研究开发中心”。改革催生了动力、整合产生了效益。一年来,该局的各项工作快速推进、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尤其是红色文化研究开发工作,呈现出风生水起、成效明显的喜人局面:红军文物征集工作硕果累累,党史编研工作速度翻番,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丰富多彩,志鉴编辑工作重启新航,档案事业蓬勃发展,博物馆工作再上台阶。实践证明,机构整合符合改革大势、有利工作推进,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各县区都要结合自身实际和特点,开动脑筋、使出新招,着力解决专业队伍不强、专业人员不足的实际问题。
4、活化思路、多元投入,着力创新聚资融资的方式方法。按照“政府搭台、社会唱戏”的思路,努力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一要整合项目、资金,加大政府投入;二要打破条条框框,吸纳社会资金;三要积极对外推介,实行招商引资;四要制订优惠政策,促进红色文化产业加速发展、切实增强“自我造血”功能。
(二)六个结合
1、与党史军史研究结合。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历史印证功能,卓有成效地开展党史军史研究,使其相互验证、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与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结合。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政治教育功能,让红色文化资源成为德育教育的有效载体,使人们在寓教于乐中受到“润物细无声”的熏陶,主动地、真诚地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和理想信念教育。
3、与党性教育基地建设结合。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文明传承功能,加大维护维修力度、加快改造建设进度,积极推动红色文化进课堂,努力打造党员干部喜闻乐见的“经典党课”、“经典培训”,千方百计地让红色文化资源提炼和凝聚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深深地植根于广大党员干部的心中,使其不断发扬光大。
4、与招商引资工作结合。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经济开发功能,一方面通过招商引资、加大投入,加快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步伐;一方面使红色文化资源深涵的经济开发价值得以挖掘和显现,让其服务于经济社会,推动历史发展。
5、与先进文化建设结合。红色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首先要发扬光大红色文化。要充分挖掘高尚的革命情操、坚定的革命意志、浪漫的革命情怀以及鼓舞士气、威震敌胆的红色诗文、红色歌曲、红色民谣、红色戏剧的丰富内涵;大力弘扬万众一心、不畏强暴、百折不挠、忠诚奉献、敢于担当的革命传统;努力将红色文化融入到文学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音像制品、旅游娱乐、教育信息、网络服务、策划展览、体育竞技等多个行业,让其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当“排头兵”、做“先行官”。
6、与红色旅游开发结合。红色旅游开发是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最直接、最快捷的一条重要途径,必须倾心聚力、做大做强,努力让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他们相互融合、浑成一体。要对红色文化资源本身进行整合,把分散的红色文化资源连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充分发挥其整体效益;在突出红色文化的同时,兼顾皖西的古色、绿色、白色、金色资源的开发利用,使其成为五光十色、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组合,以便满足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努力开发“唱红军歌、走红军路、听红军故事”一类的参与型、体验型旅游项目,不断推出红色文化资源与其它旅游资源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特色化、个性化旅游产品,增强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延伸红色旅游的产业链,切实提高红色旅游收入、扩大红色旅游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