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迷茫中的中职教育

2016-05-30张玮玮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6年5期
关键词:惩罚中考中职

张玮玮

[摘 要] 目前的中职教育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地位,不断降低的生源质量时刻挑战着所有教师的底线。如何教育好这些高中考不上或者不想上、走向社会年龄又太小的学生是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材施教,不仅是指不同的学生,教育方法也应该有所不同,也包含不同的学生,成才的标准也会有所不同。

[关 键 词] 中职教育;中职生;尊重;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4-0067-01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曾经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很多人对此嗤之以鼻,有一种反驳就是:那是你还没见过中职院校的学生。事实上,我认为陈老说的是对的,只是教好教不好的标准不是唯成绩论。

20世纪80、90年代,中职毕业生都是包分配的,出来的都是国家干部編制,如果说当时的大学生是天之骄子,那中职生也可称得上是社会精英。而现在呢?当很多高职高专都在为生源发愁的时候,中职院校就处在了一个更加尴尬的地位。什么样的岗位会留给中职毕业生?什么样的学生会进入中职院校?

绝大部分学生的中考分数都在当地的高中提档线左右徘徊,满分为600分的中考总成绩,有些学生只考了一两百分,几十分,甚至根本就没有参加中考,初中就中途辍学了。学生无论从文化基础、学习态度甚至是人格发展方面都已经超出了很多老师可以承受的范围。作为学校,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去接受这样的学生?我的观点是:理解、尊重还有爱。

人们常常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形容教师这个职业的神圣性,认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似乎做老师是苦的,老师牺牲了自己的快乐成全了学生的进步。对此,我不敢苟同,一名真正热爱学生的老师,在跟学生在一起的过程中,他应该是快乐的,他会把快乐和爱传递给他的学生,即使他的学生过于顽劣,对学习实在没什么兴趣,也可以从老师那里得到关爱,学会规则,懂得尊重。如果能够让这些学生有修养、懂礼貌、明是非,这何尝不是一种教育的

成功?

网上经常有老师惩罚学生的极端案例,有家长的问题,学生的问题,社会的问题,当然也有我们老师自己的问题。我相信绝大部分老师都是一心一意为学生好的,可是这就像很多父母都是为子女好一样,不一定会得到子女的理解。你用你自己的方式爱我,有没有问过我想要什么,这是很多学生心里的纠葛。

老师可以管教学生吗?我认为是可以的,适度的管教完全可以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但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爱”。你要让学生感受到爱,感受到你的管教是一种爱,是为了让他变得更好。有个学生因为学管干事用书抽了他一下而怒不可遏,扬言报复或者去教育局投诉。

我问他:你爸妈打过你吗?

他:当然打过,小时候太顽皮。

我:你怨恨他们吗?想过反抗吗?

他:当然没有。我知道他们是为我好。

我:为什么老师就打了你一下,你就这么不依不饶?其实老师和你爸妈一样,都是为你好啊。

他:怎么能一样呢?我爸妈辛辛苦苦把我养大,他们当然有资格打我,他(学管干事)是谁?他连我名字说不定都不知道呢,我来学校还是交了学费的,他凭什么打我?

在爱的基础上惩罚,才能够让人接受。这个学生懂得了父母的爱,所以他愿意接受父母的惩戒;可是他并不理解老师的爱,他觉得你不爱我,就没有资格惩罚我。何况我来学习是交了学费的,跟老师谁也不欠谁,你更加没有惩罚我的理由。

进入中职的学生,对于学习成绩,很多家长是不抱什么指望的。初中毕业,年龄太小,放在社会上不安全,先丢在学校里平平安安待三年,18岁成人后再另做打算。至于在学校里学到了什么知识,家长是不太关心的。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对于中职学生,传道要比授业解惑重要得多。教会这些学生宽容、感恩、尊重以及爱与被爱的能力其实需要老师更多的付出。曾经有一位家长专门到学校感谢孩子的所有任课老师,仅仅是因为,孩子回家后变得有礼貌了,跟他们的交流也多了,不再那么叛逆,这让这位父亲非常感动,认为老师的教育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多么朴实的家长,他们的要求不像重点初中或高中的家长那样功利,虽然他们也没有放弃自己的孩子,但对自己孩子的学习能力已经没有太高要求,只求孩子懂事而已。

很多人对中职生的评价都不好,认为他们是被筛了一层又一层剩下来的,可我想说,那是因为你们不懂他们的好。他们中很多都个性张扬,聪明倔强。他们会在离你还是十几米远的时候,就大喊:老师好,老师我想你了,说不定还会给你一个拥抱。他们会在业余时间跟你谈婚姻,谈爱情,谈人生,谈理想。他们不会像大学生那样,激扬文字,指点江山,似乎还有点儿好高骛远。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有非常现实的认识,他们对底层社会的生活有着更深刻的认知,他们坚信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生存方式,不一定非要通过学习成绩见高低,他们在三年的中职学习生活中不断探寻、摸索自己的人生航向。我们要做的只是帮助他们发展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三观,让他们心态阳光、积极向上,我想这也算把学生教好了。

参考文献:

[1]贺文瑾.职教教师教育的反思与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7.

[2]杜宏鹏.中等职业学校管理个性化初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

[3]李豪杰.英国14~19岁青少年职业教育改革研究[D].西南大学,2011.

猜你喜欢

惩罚中考中职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神的惩罚
Jokes笑话
伴你走进“旋转”中考园
惩罚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
真正的惩罚等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