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德育课堂中开展活动时的一些注意事项
2016-05-30吕瑶
吕瑶
[摘 要] 一个好的课堂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升课堂效果,还能提升学生在语言、胆量、自信、责任感等方面的综合素质,然而一个糟糕的课堂活动也可以完全毁掉一堂课。课堂活动的开展并不是一味地追求表面的形式与欢乐的气氛,要实现内容与形式的有效契合,就必须谨慎地挑选和周全的组织,还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活动形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对组织课堂活动的一些经验和感悟做一些总结。
[关 键 词] 活动;内容与形式;创新;竞争与合作
[中图分类号] G718.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16)14-0052-02
一、实现教学目标是活动的根本
近年来,在探索和实践生本教育的过程中,一些教师往往容易走极端,将活跃的课堂气氛作为实践生本教育的首要目标,以至于太过注重课堂的形式,用活动来填充课堂,却忽视了教学内容的传授。学生在参与活动时热情过高,却忘记了本应该学习的内容,最终导致与教学知识目标的脱离。因此,教师应意识到教学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不能成为课堂的主旋律,喧宾夺主。
比如,在讲“商品的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这一知识点时,基于中职生理解能力较差的现状,为了让他们更加容易理解,我采用手工制作荷花,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的方式,让他们明白荷花的价值不是由某个小组的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的。这样的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还化解了教学难点,实现了做中学做中教,深化了学习效果。
二、竞争与合作是活动的核心
现在流行的各种综艺节目如《奔跑吧兄弟》《中国好声音》等,都必须要依靠激烈的竞争来制造节目效果,PK已经成了各种节目中最具看点的环节。在课堂活动中也是一样,激烈的竞争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紧密的合作,又可以促进集体的团结。没有竞争的活动是毫无激情的,没有合作的活动则无法培养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竞争性和合作性的活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活动的最大效果。
比如,在一节考查学生是否团结的德育课上,我就采用了这样一个环节来实现小组内部的合作与小组之间的竞争。活动开始前我先向四个小组展示一张简笔画,假设总共画10笔可以将这幅简笔画完成,那么每个组选出10名同学,一人画一笔。比赛时四个组的第一名同学同时从教室最后面出发,蒙上眼睛,拿上粉笔,在本组同学的指挥下尽快地走到教室前面的黑板上画上一笔,完了之后摘下眼罩再迅速将粉笔交给本组的下一位同学,以此类推,直到完成整个简笔画,看哪个小组最快完成,哪个小组完成质量最高。在这个活动中,只有小组内部充分的指挥和配合才能将简笔画拼凑成功,也必须要激烈竞争才能快速地完成任务,取得胜利,充分体现了竞争与合作,在竞争的过程中又团结了同学关系,达到了德育的目的。
三、活动要具有广泛的参与性
一个活动如果长期只有几个学生参与,让大部分的同学袖手旁观,无所事事,那么他们对活动的关注时间并不会太长,最后便会慢慢将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之外。而且如果长期都是那几个积极的同学参与,其他的学生便会慢慢形成惰性,到最后根本调动不起积极性,再也不参加任何活动。因此,在绝大部分的活动中,我都会尽量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活动中,让更多的人感受活动的过程、体会活动的用意。比如在班会课中我就经常开展这样的活动。一节成功的班会课,不仅可以达到思想教育的效果,还能够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促进同学关系,和谐班级氛围。长期坚持下去甚至能起到改变学生性格,促进班级团结的惊人效果。但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学生必须在课程中有广泛的参与。
比如,我在一节以“团结”为主题的班会课上,设置了一个活动便是全班参与的,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也体会到了团结的力量。这个活动名为“人椅”,活动时将班级中间的位置腾出来,四个大组的同学以小组为单位,以前胸紧贴后背的方式围站成四个大圈,教师一声令下,四个大圈缓缓坐下,前面的同学坐在后面的同学的腿上,彼此支撑,看哪个大组最团结、坚持最久,只有小组齐心才能坚持下来。只见有的小组怨声载道、有的小组尖叫连连、也有的小组一起喊着不要放弃的口号,最终喊着口号的小组胜利了,成了最团结的小组。这样一个活动环节,全班参与了,体会了,大家都真切地体会了团结的力量。由此可见,活动务必让学生广泛地参与了才能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在设计活动时也应该将这一点作为关键要素来考虑。
四、活动形式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电视和网络资源,不断创新、丰富和变化
开展活动固然好,但要做到频繁的开展活动却十分困难,毕竟现成的活动案例是有限的,到哪儿去找这么多形式有趣又能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的活动呢?目前网络上的资源也极为有限,基本都是那几个早已被广泛熟知的活动,想要细水长流,就必须自己多学习和创新,创造出与教学内容有效结合的活动。
比如,在高一职业道德与法律“职业礼仪塑形象”这节实训课上,为了考查学生掌握之前所学礼仪知识的情况,我采用抽奖的方式,将一些情景写在纸条上,比如“请展示家里来了客人,应该怎样握手欢迎。”然后将这些写着题目的纸条放进塑料瓶中,接着播放音乐,开始传递瓶子,音乐一停,谁拿到瓶子,就抽出其中一张纸条,然后根据纸条的要求进行演示。这样一个活动将本可以直接让人来参与的过程变得充满惊险和刺激,让那些不常参加活动的学生露出了水面,也考查到了学生掌握知识的真实情况。
除去自己的创新之外,教师还可以多关注身边的电视和网络资源,灵感总爱光顾留心观察的人。现在有较多的综艺节目,里面有很多形式都可以加以运用,只要我们多加留意并记录,总会在一些课上派上用场。比如2015年较火的电视综艺节目《一站到底》,有很多的观众基础,这里面不乏我们的学生,于是我也将这种形式运用到课堂,在一些需要用到知识竞答的课堂中加以运用,激烈的竞争让学生都紧张起来,想不关注都很难。
五、活动的设计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专业特质
活动如果不能充分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专业特质就可能导致活动没有吸引力,学生不愿意参与,直接导致活动的失败。为尽量避免这样的局面,就必须事先掌握学生的各种特点,预想到活动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比如活动有没有参与性?学生会不会参与?参与了效果如何?比如在职业学校中,普遍来看,旅游专业的学生爱表现、大大咧咧,语言表达能力强,有自己的主见,可以进行的活动限制较少。网络软件部的学生以男生为主,虽活跃,但不听人指挥、组织纪律性较差,敢说却不敢做。而会计专业以女生为主,性格上较为害羞胆小、扭扭捏捏,不善于展示自己,不敢于参与活动,参与了又很难放开自己,面子思想很重。再加上青春期是一个男女生关系较为敏感的时期,男生和女生在一起活动时有一定的避讳。这么多的具体情况,我们在设计活动时就必须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六、活动开展的其他注意事项
1.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规则的限制。要成功地开展一次活动,既要让很多学生参与,又要有序地进行,这就离不开每一个活动规则的建立。设定规则前,教师必须清楚地了解到活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障碍,根据这些障碍来设计活动规则,保证活动的顺利实施。比如,在上“认识自己——别人眼中的我”这节课时,我采用了在每个学生背上贴上白纸,然后互相写评语的方式来让学生得知别人眼中的自己。对于这个活动,事前就应当预料到这几个问题:纸张大小不够写那么多字怎么办?有人说话太直接,伤了被写者的自尊怎么办?有人调皮捣蛋写一些与评价无关的话怎么办?因此,一个活动的顺利开展,不仅需要教师事先设计好活动形式,还必须要事先设计好活动规则。
2.当然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问题,我也总结出了一些小方法。比如活动前学生吵吵闹闹、拖拖拉拉,准备半天都还没准备好,教师喊了半天也没有人回应,怎样才能高效地整顿好纪律,快速开始活动?通常我会采用倒计时的方式开始活动,让学生意识到时间到了,快速地组织好,进入活动状态,活动结束时我再次倒计时,紧张气氛也能及时结束活动,这样的方式比教师口头命令,反复喊话要好很多。
3.有时有些活动不能顺利开展并不是没有参与性,而是因为学生的各种心理不敢参与时应该怎样办?怎样挑选学生来参加呢?比如有些人地在组织活动时通常的开场白是“每个组派几个人来参加”,讨论半天、推脱半天,于是几名学生就这样不情愿地被推举出来,甚至每次都是那几个人被推出来,效率慢不说,毫无悬念,甚至有些还强人所难。但是如果直接采用点名的方式,学生又会认为是老师故意点他,甚至还会对老师产生一种厌恶情绪。因此,教师要学会通过随机挑选的方式将这种情绪化解掉,让他们愿赌服输,心甘情愿地参与。在活动中,我通常不会直接点名,也不会让小组推荐,我会采用击鼓传花的方式,播放一段音乐,音乐播放的过程中,学生开始传递一个物品,音乐一停,这个物品在谁那里就是谁。或者我会抽选“鞋子为黑色”的同学,或者“书本正面朝上”的同学等,自创一些这样的标准,让这部分同学参与,既有趣又有增加了悬念,学生再也不会怪罪老师故意叫他参加了。
4.活动时应控制好活动的时间,不宜太长,太长容易本末倒置,毕竟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活动时间过长会让学生忽视原本重要的教学内容。再者,活动结束后还应特别注意活动的总结,画龙点睛,回归主题,千万不能虎头蛇尾,喧闹过后,什么都没有留下。
当然,并不是每次活动都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不可能把每一个活动中的突发情况都预想到,也不可能对所有学生的表现都了如指掌,因此失败是在所难免的。但在失败之后就应该及时地淘汰或改良活动,不断创造出更多的有益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顺利达成的活动,将活动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参考文献:
罗红梅.德育课堂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情况调查研究[J].时代教育,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