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加坡职教理念到技工教育系统的工业设计专业建设研究
2016-05-30冯玉泉
[摘 要] 在全国技工院校大发展的时机,很多技工院校都开设了工业设计专业。工业设计专业在我国是一个年轻的专业,而技工教育系统学校对学生的培训目标、培训对象、培训层次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尤其着重于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技工教育系统的工业设计专业建设就成为一个崭新的课题。
[关 键 词] 技工教育;工业设计;学科建设;校企合作;项目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4-0046-01
一、技工教育系统工业设计专业建设三大能力的提出
根据国家工业设计专业职业能力要求,工业设计专业分为四类大能力,分别是设计管理能力、市场及用户研究能力、设计创意能力、模型及制作能力。基于这四大能力所开发出来的课程,国家工业设计职业标准里面课程建议工业设计教育应该有以下课程:设计概论、设计表现技法、工程制图、计算机辅助设计、造型设计基础、工业设计程序与方法、市场及用户研究、材料与工艺、人机工程学等。这些课程无疑是非常好的,而且切中工业设计职业标准的相关能力点。技工院校的教育更着重于动手能力的培训。相对于理论上的设计研发能力,技工学校的教学更加在于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因为学生的文化基础层次相对不如本科院校学生,我们必须因材施教。
目前技工院校的培养年限都是2+1或者2.5+0.5的模式,就是前面两年在校,后面一年实习,或者两年半在校,半年实习。因此技校实际上无法面面俱到地完成工业设计职业标准的目标。而技工院校现实的情况是:大多数人读技工学校的学生其实都缺乏信心与学习动力,如果让他们严格按照国家工业设计职业标准的建议去学习,很可能会有大部分学生学不下去。基于这种情况,也结合目前工业设计就业市场的现状,着重于动手能力。本人大胆提出技工学校工业设计教学的三大点能力培养:手绘能力、计算机(软件)操作能力、设计研究(思维)能力。
把国家工业设计职业标准三级的相关能力点笼统地归类结构成以上三大能力实际上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这是建立在目前我国技工教育的现实情况下构想出来的。技工学校的学生,基本没有参加美术高考,超过80%的学生没有用过电脑,超过一半学生家里面没有空调,基本上来自农村,对商业社会的认识还停留在自由市场的水平上。更关键的是大部分学生存在缺乏自信、缺乏自我认同感的情况。因此,技工教育系统的工业设计专业建设必须要有自身的特点。
二、新加坡职业教育理念在工业设计专业上的应用
(一)新加坡的校企合作概念
目前,国内各大院校都在走校企合作的路子,新加坡的校企合作模式无疑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南洋理工学院的校企合作是建立在“教学工厂”的理念上的,它实际上强调的是以学校为本位的学校教学,它既不是完全的单纯教学,也不是单纯的企业。在南洋理工学院看来,职业技术教育是在教学系统基础上结合工厂的项目而形成的。在这一点上,与我们设计教学上的鼻祖德国“包豪斯”学校所提倡的设计教学模式不谋而合。“包豪斯”认为,设计教育应该与企业设计项目同时进行,让学生在设计项目当中去学习设计。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着重校企合作的模式,实际上是把学校的职能扩充了,在课堂教学的同时,兼顾企业的项目运作。同时企业项目是收费的,这将大大提高学校老师的参与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学校的教学与企业的项目相融合,使老师在课堂上所教授的知识一定是有社会认可度的。学生也能够在项目当中找到专业上的自信与经验。
(二)新加坡项目教学
项目教学与“教学工厂”理念的区别是项目教学是单一的,不能常年延续,而“教学工厂”的理念是可以常年进行的。把企业的实际项目和研发项目直接引入课程当中,使企业的实际项目能够贯穿在课程体系里面。在课程中,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和技术直接应用在项目里面,使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有机结合在一起。我们发现,这个模式完全可以应用在工业设计的教学中。
三、目前技工教育现状发展工业设计专业的建议
针对如何发展技工教育中的工业设计专业,笔者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1.以培养动手能力为核心,建立有效合理的教学计划。
2.以项目教学为手段,构建易懂简练的教学学材。
3.统合资源,充分利用师资。
4.建立设计工作室,实行项目教育,落实校企合作。
四、总结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大力发展工业设计专业的思想进一步落实到方方面面的工作当中,技工院校也纷纷设置了工业设计专业。目前从广东省来看,技工学校的工业设计专业开设也是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本文对于如何在技工教育系统开展工业设计专业建设的一些心得,或许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不成熟的想法,希望能够得到專家同行的指导与斧正。
参考文献:
[1]冯玉泉.浅谈技工教育系统的工业设计专业建设[J].亚太教育,2015.
[2]曹卫国,杨海华.技工院校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以广东省轻工业技师学院为个案[J].职业教育研究,2012(10).
[3]任振林.“教学工厂”与“无界化”理念对高职专业实体化建设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2010(7).
[4]杨艳芳.借鉴新加坡成功经验,探索校企合作的有效方法[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