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差点儿(没)VP”格式的对外汉语教学策略研究

2016-05-30赵培培

华夏地理中文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歧义特点

摘 要:“差点儿(没)VP”格式从提出便引起了学界的关注,目前学界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大都着重于本体的研究,鲜少有学者就对外汉语教学来研究这一格式。我们认为,“差点儿(没)VP”格式歧义的原因可以从词汇、语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且认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差点儿(没)VP”格式必须要结合其自身特点和偏误类型格式正确运用。

关键词:“差点儿(没)VP”格式;歧义;特点;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差点儿(没)VP”格式在第一语言教学中就是一大难点。朱德熙先生最早提出了这一歧义问题,他把这一格式的歧义原因归结为“企望说”;侯国金先生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否定羡余成分”说;韩涛的《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差点儿”与“差点儿没”》一文,首次把对外汉语引入研究范围。但是这些研究只是从汉语本身出发,因此文章从对外汉语教学出发,着重研究它的歧义及教学策略,以弥补“差点儿(没)VP”在这方面研究的不足。

一、“差点儿(没)VP”格式的歧义分析

(一)词汇方面

在“差点儿(没)VP”格式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差点儿”,“差点儿”的语义特征为[+没有到达+程度深+接近]。在正常情况下“差点儿”会凸显“没有到达”的语义特征,比如说“差点儿(没)结婚了”就可以有“结婚”和“没结婚”两个意思,“差点儿(没)及格了”就有“及格”和“没及格”两个意思“差点儿(没)赶上了”就有“赶上”和“没赶上”两个意思,同样“差点儿(没)买着了”就有“买着了”和“没买到”两种理解,这时该格式的肯定和否定形式具有相反的意义。

(二)语用方面

“差点儿(没)VP”格式也会因使用人群不同产生不同的语用意义。比如,同是“差点儿打破记录”对于记录的保持者而言是“记录没有打破,开心的心理”,而对于记录打破者而言则是“记录没有打破,懊悔的心理”。另外,同样是“差点儿打破了”如果前面的“NP”是“杯子”则意义是确定无疑的即“杯子没有被打破”。如果前面的“NP”是“记录”则有两种理解了,由此可见不同的使用者,不同的前置性“NP”都会影响“差点儿(没)VP”格式的语用意义。

二、“差点儿(没)VP”格式的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差点儿(没)VP”格式的偏误类型

外国留学生在使用“差点儿(没)VP”格式过程中出现偏误的大致类型如下:

1.语音方面。初级阶段的留学生在使用这一格式时出现的偏误主要表现在语音方面。例如在初级阶段的留学生中经常会出现“走路轻点,楼梯都差点儿(chà diǎn ěr)被你镇塌了”的误用句子,而这句话的正确说法应该是“走路轻点,楼梯都差点儿(chà diǎnr)被你镇塌了”。这就说明外国留学生在使用这个格式的过程中并不是完全理解汉语“儿化”的用法。

2.词汇方面。外国留学生在使用这一格式时容易受母语的影響,出现简单用母语中的单词代替目的语的词语的情况。在母语为英语的学生中,因为老师的强化把汉语的“差点儿”理解为英语的“not good enough”会出现把“差点儿”当作“almost”的偏误,因此就出现了“他差点儿每天晚上都和朋友呆在一起”“他一整天差点儿都没吃东西”的词语偏误。这是因为母语负迁移的作用而简单的把汉语中的词语意义对应母语中的词语意义,却没有考虑词语的搭配适用范围等因素。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差点儿(没)VP”格式的教学策略

1.“差点儿(没)VP”格式的意义理解和用法。在讲解“差点儿”的意义时可以借助于一定的教学手段(视频、图像之类),同时也可以和学生的母语进行对比分析。如汉语中“差点儿”可以对比英语中的nearly,almost的用法来进行教学,结合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明白“差点儿”和“nearly”和“almost”的异同之处,然后教学就会容易多了。而“差点儿(没)VP”格和英语中的“adverbial-verb phrase”有异曲同工之妙,因而在教学中可以有效结合起来对比找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同时也注意“差点儿(没)VP”格式肯定和否定形式表达的含义及使用的频率,结合不同的语境,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会应用“差点儿(没)VP”格式。

2.“差点儿(没)VP”格式的歧义。汉语不依赖与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而主要依靠词序、虚词、意合、语调等手段表达语法意义,因而在很多时候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会出现很多有趣的错误。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应该以语言交际能力为目的,贯彻功能-结构-语境的原则,同时加重认知思维方面的教育,从认知语言学的背景、图像、参照点等方面入手,具体讲解参照点的选择对“差点儿(没)VP”格式的意义影响。

三、结语

文章主要介绍了“差点儿(没)VP”格式的意义、歧义、特点、并结合外国留学生的偏误类型简要分析了“差点儿(没)VP”格式的对外汉语教学策略等方面。重点说明了参照点的不同选择对“差点儿(没)VP”格式的意义的影响,“差点儿”语义淡化或凸显对“差点儿(没)VP”格式的影响,以及语用因素对“差点儿(没)VP”格式的影响。由此可以得出语言单位的分析不能只限于形式和意义分析,而要把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结合起来,同时考虑语用及认知因素。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全面的了解语言分析语言,毕竟语言是人的一般认知能力的一部分,而不是一个自足的系统,在分析时必须考虑人类的认知过程。但是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有欠缺,因此有待于继续研究下去。

参考文献

[1] 代玲玲.“差一点儿”句式研究综述[J].语言文字,2009 (12).

[2] 朱迪.也谈“差点没”“没”双向修饰功能的整合[J].语言应用研究,2009(04).

[3] 周娟.“差一点”句式再议[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12).

作者简介:赵培培,女,河南焦作人,硕士,云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

猜你喜欢

歧义特点
eUCP条款歧义剖析
English Jokes: Homonyms
高中生道德价值观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基于关联理论的歧义消除研究
“那么大”的语义模糊与歧义分析
“v+n+n”结构的哈萨克语短语歧义分析与消解
寻求歧义研究的解释力度:从认知视角到社会视角——兼评《现代汉语歧义识别与消解的认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