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探索

2016-05-30林岚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6年5期
关键词:幼教幼儿教师中职

林岚

[摘 要] 现代学徒制顺应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能够有效促进中职学前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分析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现状,以广州市番禺区工商职业技术学校为例,阐述了学前教育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关 键 词] 中职学前教育;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4-0014-02

近几年,学前教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重点和热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学前教育列为重要发展任务之一。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提出,幼儿教师应具备“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并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大方面提出要求,为幼儿园教师培养和培训提供依据。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幼儿教师素质是关键;幼儿教师素质的提升,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重视程度的持续升温,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等相关政策的颁布与实施,引起了社会对幼儿教师师资培养的广泛讨论。对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来说,培养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较系统的保教知识与技能,能够从事婴幼儿保教等工作的技能型人才,是目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出现是我国幼教事业发展的必然产物,中职学前教育是在我国教师队伍尚未发展完善的背景下出现的,是对我国师范类学前教育专业的有效补充,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幼教师资力量的不足。近年来,随着幼教事业的大力发展,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受到广泛青睐,招生持续热门,但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限制性不容忽视。

一方面,從国家政策和社会需求来看,我国教育部门已经逐渐取消中等师范教育,转而大力发展高等师范教育。广东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我省学前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就明确提出:“扩大5年制学前教育师范专业培养规模,加强从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各层次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具体到珠三角地区,以佛山市为例,在2012年,佛山市的幼儿教师大专以上学历占55.5%;在2013年,佛山市的幼儿教师大专以上学历占59.2%;在2014年,佛山市的幼儿教师大专以上学历占65.5%,可见,幼儿教师的学历要求逐步提高,大专以上学历的幼儿师资逐步成为主体。

另一方面,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本身的发展来看,除了少数的几间幼儿师范学校之外,中职学校毕业生并不具备申办幼儿教师资格证的资格,只能考取保育员技能证书,不具备幼儿园教师上岗资格。此外,还存在部分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跟不上幼教事业发展需求、课程老旧滞后;部分学校片面追求学生的艺术技能,忽视综合职业素养;报读中职的生源质量逐年下降等问题……上述情况的出现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与进步。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探索

现代学徒制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工业化的大生产之后,相对于传统学徒制而言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形式,是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不仅体现校企深度融合,而且有利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开展,有利于师资队伍的优化,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从2014年开始,我们在学前教育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转变培养模式——入校+入园,上学+上岗,中专+大专

传统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以学校为单一主体,容易造成专业理论与幼儿园岗位实践相脱节,教学场所与实际工作情境相分离的局面。在充分的行业调研的基础上,我们与区域内多家知名幼儿园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结合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等新要求,以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试点为切入口,学校和幼儿园共同培养人才,冲破学生学历低、技能差等专业发展瓶颈。

学生一入学,既是学校的学生,也是幼儿园的实习教师,学校负责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等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幼儿园负责岗位技能实训,实现入校即入园,上学即上岗。学生中职三年毕业后,成为幼儿园正式员工,同时通过成人高考继续修读业余大专学历,学校负责业余大专课程的实施、教师资格考试辅导等,幼儿园负责岗位指导和培训、考核,学生实现中、大专连读,既满足社会对幼师学历的要求,又能够实现自身专业成长。

(二)优化师资队伍——学校教师+幼儿园师傅,推进师资互聘共用

学前教育专业兼有师范性和职业性,这一专业特点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师大多由学校到学校,缺乏幼儿园实践工作经验,虽然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但这种单一类型的师资队伍结构往往导致专业教学与工作岗位相脱节。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下,一方面,我们遴选幼儿园骨干教师,聘请他们作为校外兼职教师和学生专业实践的师傅,幼儿园的师傅们手把手传授学生技能,为专业的课程改革、教材建设出谋划策,提供典型案例和技术支撑;另一方面,中职学校的教师也成为幼儿园的智囊团,为幼儿园研究课题的开展、舞蹈、戏剧等项目的编排、校内外家长讲座和教师继续教育的开展提供支持,学校教师+幼儿园师傅的师资队伍组合,实现互聘共用,优势互补,多方共赢。

首先,在中职专业教师层面,在与幼儿园师傅的合作过程中,他们能够及时吸取更多来自幼教前沿的理念和做法,弥补其幼儿园工作经验的不足;其次,在幼儿园教师自身层面,师傅的角色促使其更有计划有组织,规范地开展幼儿园各项保教工作,继而促进其自我反思和知识更新,不断提高执教能力;最后,在学生层面,他们既能够获得学校理论教师学前教育学、心理学、卫生学等师范类基础课程的系统讲授,又能够得到幼儿园师傅手把手传授的幼儿园岗位实践能力,继而提高其职业能力。正如我们的学生所说:“学校的老师教会我是什么和为什么,而幼儿园的师傅教会我怎样做。”

(三)改革课程模式——工学结合+行动导向,打造专业核心优势

以往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常常将培养重点落在弹、唱、跳、画、说等艺术技能课程上,加大艺术课程学习与训练的课时比例,学生将大量的时间花在练琴、练舞等艺术技能上,但由于绝大部分学生艺术基础差,加上缺乏将技能运用到工作中的能力,人才培养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为此,我们需要回到职业教育的核心价值,追求专业课程的知行合一,工学交替。

在实践课程上,学校和幼儿园合作,结合幼儿教师职业成长规律和专业教学标准,采用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模式,分析幼儿园保育员、教师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提炼对应的知识要点和技能点,共同开发编写岗位实训工作页。学生在校三年期间,第一年以职业认知和幼儿行为观察、教师口语训练为主;第二年以保育员岗位实训为主,同时进行保育员技能考证;第三年以幼儿园助班教师岗位实训为主,着力提高学生的保教综合技能。学生带着具体明确的工作任务入园,在师傅的带领和指导下,工作和学习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在舞蹈、美术、键盘等專业技能课程的学习上,除了基本的原理和技能训练,我们还从幼儿园一线的工作入手,将技能课程的学习与幼儿教师的工作任务相结合,将技能的学习转化为学生在幼儿园的实际工作。以手工课程为例,在与幼儿园的合作中,我们发现幼儿园一线教师的手工制作技能主要运用于班级区角教玩具的设计与制作上,为此我们的教师和幼儿园的老师共同开发校本教材,将手工制作技法的教授与幼儿园主题区角教玩具制作相融合,学生在师傅的带领和指导下,直接参与到幼儿园区角的设置中,研究区角教玩具的类型和制作方式,围绕一个主题开展教玩具制作项目,最后由幼儿园和学校共同对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学生通过对整个项目的深度参与,做到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学习有效转化为素养和技能。

(四)强化职业素养——专业理念+师德教育,实现校园协同育人

与其他职业不同,幼儿教师面对的是幼儿这一特殊的受保护群体,近年来幼儿园教师打骂幼儿、体罚幼儿事件的增多,给幼儿教师这一职业蒙上了阴影。学校将师德教育放在了专业教育的首要位置,虽然辅以生动案例多方说明,但由于缺乏切身体验,学生对于师德的认识,很多时候仅仅停留在书本和理论知识阶段。

在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学校和幼儿园协同育人,让专业理念和师德教育的开展更加有的放矢:学生在与孩子们的朝夕相处中学会尊重爱护孩子;在幼儿园师傅们的言传身教中感受幼教人的光荣与梦想;在岗位实践中体验幼教工作者的辛劳付出和孩子们带来的喜悦与感动,同时也收获对专业的自信与热爱。

总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能够实现专业建设与幼教产业需求的对接,专业课程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对接,教学过程与幼儿教师一线工作过程的对接,打破了学校与幼儿园的界域,有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但在探索中我们也发现,如何完善相应的制度以推进学校和幼儿园深度合作、如何争取更多来自政府的支持和行业的资源等仍是急需解决的难题。在总结过往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我们将继续加大实践探索的力度和理论研究的深度,让学前教育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迸发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阳庆华.浅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1(6).

[2]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广东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研制:调查与分析[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幼教幼儿教师中职
“ 幼教三六五优选”视频号
“幼教三六五优选”视频号
“ 幼教三六五优选”视频号
“幼教三六五优选”视频号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