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2016-05-30席震宙

教育传媒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西安市西安教育

席震宙

一、“缝隙”中求生存

2007年10月我调到西安教育电视台(以下简称“西安教育台”)工作。对于西安教育台此前的发展历史,是此后逐步了解的。

1996年西安教育台开始播出,与全国其他教育电视台一样,教育电视一开始就是在“缝隙”中求生存、求发展,而这个问题在西安教育台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面对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的现状,國家大力推进电化教育,教育电视台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创办西安教育台的同志在原来电化教育工作的基础上,因陋就简,白手起家,经过不懈的努力,在上级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确保了西安教育台于1996年正式播出。

但这个机构的编制一直到2002年才批下来,因为当时编办没有这个机构,所以西安教育台在1996年至2002年这个阶段,在管理上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个“真空期”。这个“真空期”导致了日后发展的诸多隐患。教育主管部门一边肯定西安教育台的发展,一边坐视其“自生自灭”,而广电部门则认为西安教育台连编制都没有,根本就不是一个正规单位。这使得西安教育台的初期发展不尽如人意。具体说来,这种不尽如人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定位不尽如人意。没有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其他教育的发展而与时俱进,而是一直故步自封,囿于创办之初的电化教育机构不能自拔。所以到了2000年以后,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自身发展遇到了很大的问题;二是人才储备不尽如人意。当时的西安教育台,基本上没有广播电视方面的专业人才;三是专业设备不尽如人意。都是一些简陋的陈旧设备,演播室、非编设备等无从谈起;四是管理不尽如人意,1996年到2002年之间由于没有编制,所以整个单位看起来不像是一个单位,这导致了管理基础比较薄弱。

二、“非典”带来的发展契机

上个世纪90年代有线电视技术的发展,使得城市居民收看电视开始以有线接收为主,而西安教育台原来一直入不了本地的有线网,入不了有线网大家就不知道你的存在,不知道你的存在还何谈发展!当时广电部门对教育电视台入有线网比较排斥,但在我们教育局领导的力争下,借着“非典”时期,需要借助教育电视手段开办远程教育节目,服务停学在家的青少年学习的契机,西安教育台得以整体进入西安有线电视网,应该说从那时起,西安市民才真正能够比较方便地收看西安教育台的节目;在“非典”那个特定时期,西安教育台开通了“空中课堂”,播放了一些关于“非典”的医疗知识讲座和中小学课程,大家突然意识到教育电视还是能够发挥它独特作用的。所以“非典”时期对于西安教育台来说是一个特别重要的转折点,既让大家能够比较方便地收看西安教育台的节目,又让大家觉得它的存在是有价值的。

三、 任职时的震惊

我是2007年10月调到西安教育台工作的,当时任总编辑,跟我们的初任台长魏健搭班子,魏健台长负责全台的行政管理工作,我负责宣传工作。

到西安教育台之前,我在西安电视台任频道总监兼广告部总经理,当时综合台的影响力方方面面都是很大的,2005年左右西安电视台一年的广告收入大概是一个多亿,在全国省会电视台中名列前茅。而我2007年到西安教育台时,西安教育台当年全台的广告收入才400万。

刚到西安教育台时有两点感触比较深,一是基础条件之差——我本人和我们的新闻部、广告部的办公室都在地下室,整整一年半,这种条件确实超出了我的想象;二是员工之纯朴——应该说西安教育台这些同志非常非常不易,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坚守了很多年,从个人到家庭都付出了很多。

四、解决困难从节目改版开始

2010年,我开始担任台长,组建了新的班子。 在西安教育台,印象最深的是我们进行的两次节目改版,分别在2009年和2014年,这是我台开始进入正规电视领域的标志性事件,也是具备一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2009年之前,西安教育台的新闻栏目一周只有三期,每期10分钟,当时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把每期10分钟的时间凑够,更不要说其他的问题了,新闻部的人员和设备严重不足,只有五个同志和两台摄像机。我们的专题节目呢?当时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我平时有个习惯,就是白天在办公室审看节目后,晚上在家还要通过电视把审看后播出的节目再看一遍。有一天,我发现电视正在播的节目是前一天已经播过的,以我在综合台的工作经验,第一判断就是播出部把带子弄混了,于是我马上打电话到播出部,谁知道得到的反馈是:就是这个节目。我问:“这个节目昨天已经播过了,今天没有新节目吗?”对方说:“不知道。”我又问:“怎么能不知道呢?一周几期节目、什么时候播不是都固定好的吗?”对方说:“没有固定周期,一直是什么时候拿来新节目,什么时候播新的。”

通过这两个例子就能看出当时整个台节目宣传的质量与水平。所以我们在2009年改版的时候,首先就是按照广播电视的相关要求,把整个播出环节规范化,从台呼号、节目预告、包装这些基础工作做起。然后是修改台标,新的台标在外形上像一个健康向上、阳光快乐的人,体现了我们对于教育的理解,即教育是改变人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应该是积极向上的。

做好上述工作后,我们以新台标的设计为核心,设计了整个西安教育台的导视系统,在呼号上按照传播学的基本原理,加入了“ETV”的概念,使其更规范、更专业、更国际化。“ETV”的概念开始普及,老百姓开始认識了这个并不很年轻的电视台。

五、通过四大类节目向教育纵深挺进

2014年我们又进行了节目的再次改版,一是弥补2009年改版的不足,二是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对教育行业和教育电视又有了新的理解。

2014年我们提出一个口号:“回归教育”。我们意识到教育电视台还是要“不忘初心”,深深地根植于教育,教育电视台不能离开教育,问题只是在于如何把教育内容用艺术化的手法表现出来。

调整后的节目分四大类:

第一大类是新闻,我们有一档《ETV新闻》,把它作为西安地区最权威、最全面的教育电视新闻进行打造。

第二大类是校园节目类。我们推出了两档节目,一档叫《我知道》,一档叫《兔子快跑》。

《我知道》属于知识竞赛类节目,主要面向小学、初中和高中,是在前几年综合台同类节目的基础上改造的一档节目。我们把知识竞赛中的单科改成了全科,为什么这样?因为我们发现如果是單科知识竞赛,随着节目的进程,题目会越出越偏,远离课程大纲的要求,这不符合教育定位;另外,我们认为综合素质肯定是建立在全面的基础之上,而不是单一学科。改成全科以后,知识竞赛的内容包括了历史、语文、外语、地理和日常的生活知识等等,非常丰富,知识点也很全面。《我知道》采取团队比赛与个人竞赛相结合的形式,每次比赛,一个学校有100名学生参赛,既给个人积分,也给学校积分,年底搞全市的集体和个人的总决赛,这样就把个人和集体的荣誉捆绑在一起。《我知道》还突出“头脑运动会”的概念,把拍摄的场地从室内转到了室外,在学校的操场举行,使整个节目有了校际“争霸”的仪式感,令人耳目一新。

《兔子快跑》这档节目主要面对幼儿园的孩子,定位为中国首档儿童情商成长真人秀节目。节目内容是把学前阶段的孩子分成若干小组,以养兔子为任务,周期为12周,每周有一个主题任务,比如说第一周的任务是选兔子,第二周是为兔子挑选食物,第三周是为你的兔子去拉选票等等,然后通过真人秀的手法来表现。这档节目虽然受了《爸爸去哪儿》的启发,但我们进行了拓展与改进,更易于操作,更接地气,节目成本也大大缩减。第一季推出后,大受欢迎。在第一季成功的基础上,我们又推出了第二季。在第二季中我们创新性的把节目做成了产品,在节目中我们销售两个12小时的课程,第一个是销售孩子参加电视拍摄的12小时的课程,第二个是我们组建了一个学术观察团,观察孩子们在拍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优点与缺点,然后为孩子量身定做12个小时的情商培训课。这样就把一个简单的宣传平台变成了产业拓展平台,受到了观众与家长的认同,报名指标一票难求,收视率节节攀升。基于两季节目成功的经验,我们计划2017年一是完善电视拍摄手册,二是建立课程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在西安以外的城市拓展这个项目。

第三大类节目是文化知识传播类节目。有两档,一档叫《子曰师说》,一档叫《每天知道多一点》。

《子曰师说》这档节目是受了《百家讲坛》的影响,但创新了形式,每天只讲一个知识点,比如讲唐诗宋词中的中秋、讲高考中的古代诗词等等,每期节目3到5分钟,授课老师有两类,一类是西安市各中小学的老师,一类是西安地区以及全国乃至全球的文化名人。节目简短,知识点丰富,信息量大,不但适合电视播出,也适合新媒体传播。

《每天知道多一点》是由小孩子作为主讲人,每天探讨一个类似于《十万个为什么》的问题,比如天为什么是蓝的、水为什么往下流等等。我们把这两档节目作为节目编排的轴线,每天编排近十档,希望通过长期坚持,在观众脑海中形成固定的概念,成为西安教育台的另一张名片。

第四大类节目是季播类节目。线下活动是经营的重要手段,我们这些年做了大量的线下活动,围绕这些活动,我们都会编排一个季播节目进行线上推广配合,基本上从年初到年尾都編排得很满,并成立了专门的团队运营。

以上就是2014年改版之后推出的四大类节目,我们希望通过这四大类节目向教育的纵深方向挺进。

六、向三个方向转型

传统媒体近一两年来的广告经营出现了断崖式下跌,这种下跌的速度超出很多业内人士的预计,我们实际上也没有意识到电视的危机会来得如此之快,如此之猛。

西安教育台2007年的广告收入是400万,到了2012年,广告收入达到了将近2000万,而且这2000万中将近40%来自大型广告公司。而到了2014年、2015年就开始了断崖式的下跌。

基于这种残酷的现实,也基于我们这些年对于教育行业、广播电视行业的理解,我们意识到西安教育台必须转型。

如何转型?我们定了三个方向:

一是向新媒体转型。

向新媒体转型应该满足三点要求:一是必须有一个金点子;二是必须有财力的支持,无论是上级财政支持还是风投、众筹等等;三是必须有相应的人才。正好西安市教育局从2012年开始进行了大学区管理制改革,这项改革获得了中央及省领导的高度肯定,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及时向教育局领导提出:由西安教育台承接西安市大学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任务。简单地说就是把西安市最好学校的优秀老师的课件放在这个平台上,让西安市更多的孩子能够免费使用。上级领导很支持我们的思路,也给了足够的财力支持。

目前,我们正在进行平台建设,这个资源平台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利器。而对于西安教育台来讲,这个平台的建设也助推了本台从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过渡,并且帮助西安教育台拿到了教育的核心资源。

今年西安市教育局把它的管理平台也交给了我们,由我们来负责管理。这样,未来西安市教育局的两大平台——资源平台、管理平台,都是由我们来建设和管理,这就给西安教育台在新媒体发展方面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二是向新角色的转型。

我们将从原来单一的电视节目生产者,转变成政府职能部门交办的任务与校园有关活动的承接者。

现在西安市教育局的大型活动以及一些中心工作在校园的具体实施,一般都是由我们承办。比如2016年西安市校园足球联赛就是由西安市教育局主办,西安教育台承办的;比如西安市中招咨询会,也是由西安市考试中心主办,西安教育台承办的;再比如今年下半年的职业教育大赛,也是由西安市教育局职成处主办,西安教育台承办的。我们的角色在不断地变换:在足球联赛的时候,我们是一个体育赛事的组织者;在中招咨询会的时候,我们是一个会展公司的身份;在职教大赛的时候,我们又是比赛的组织者。

三是向教育产品的研发转型。

不断开发新产品是西安教育台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又一途径。今年高考的时候,我们推出了一套高考志愿填报咨询系统,并通过该系统跟高考学生进行了广泛的接触;此外,我们还开展了小主持人培训等项目。目前这项工作正在逐渐展开。

未来的西安教育台将在传统电视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新媒体,拓展大型活动执行力,努力研发新产品,并以此构建未来西安教育台的大平台。

七、成绩与收获

要说西安教育台这些年取得了哪些成绩,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宣传方面。首先是创作了大量的原创性校园节目,我觉得这比我们获得省市级节目奖更可贵,奖得过了就完了,而原创性的节目通过完整的节目生产流程,让我们在创意、执行团队、人才培训等很多方面都有所收获,我们探索挖掘了规律,激活了创新意识,培养发现了人才,锻炼打磨了队伍,积累了宝贵的财富;其次是这些节目取得了不俗的收视率。节目好坏的评判标准应该是社会影响力,而社会影响力的量化标准就是收视率。这些年我们的收视率,在西安地区的17个频道中,从最开始的倒数第二上升到了现在的第六名;还有就是积极参与并成功主办大型活动。西安地区很多重要的、与青少年有关的会议和活动,西安教育台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这大大提高了我们的社会影响力。

二是内部管理方面。这些年西安教育台在内部管理方面做了很多突破,最大的突破是人事制度改革。西安教育台现有120名员工,其中只有13名是正式在编的,剩下全是聘任的。从2011年开始,我们把全体员工分成了24级,依照员工的职务、学历和职称,按就高不就低的原則来进行评级。在这三个体系里边你哪一个体系高,你就是几级。从此在西安教育台没有正式和在编的概念,只有几级员工的概念,所有正式人员的工资全部变成档案工资,跟工资分配没有任何关系,国家给什么,在档案上就给你什么,但实际不参与分配。这样就极大地激活了全台以聘用人员为主的整个团队的活力,充分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

三是事业发展方面。建台以来,西安教育台的办公用房都是使用教育系统其他单位的,不论借用或租用,一直沒有自己的办公场所。经过努力,同时也是借助“通过项目促进发展”的理念,我们争取到了西安市动漫实训基地的项目,并在此基础上建设了西安教育电视台大厦。目前大厦主体已经全部完成,预计明年能够入住,整栋大楼31000平米,这为西安教育台下一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是广告经营方面。从数额上讲,我们的广告收入从400万增加到了2000万,但这只是简单的数字变化。今天,所有电视台的收入都不应该是单一的,不应该只有广告收入一项。广告收入对于媒体来讲,在整体收入份额中所占比例不应该超过60%—70%,媒体的良性发展应该实现收入多元化,西安教育台的收入构成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感谢所有对西安教育台发展给予关心、关怀的领导、老师和朋友,改革永远在路上,我们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猜你喜欢

西安市西安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西安2021
Oh 西安
题解教育『三问』
亲子创意美工展
西安市第四医院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西安人的歌》突如其来?
123的几种说法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