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灵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016-05-30达娃普尺
达娃普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明明是一道数学过程非常简单的题目,有些学生总是出错。究其原因,不难发现由于数学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及严谨性、抽象性等特点,数学阅读又有不同于语文阅读的特殊性。很多学生由于由于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的原因,他们数学阅读的能力很低,缺乏足够的信息识别能力和迁移能力,对数学概念认识与辨别模糊不清等。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那么应该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什么是数学阅读能力
我想我们应该先了解一下什么是阅读能力,阅读能力就是指学生具有看书并读懂其中内容的能力。再了解一下什么是数学,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这样,数学阅读就不是一般般概念上的阅读,它还具有假设、证明、概括、归纳、判断、推理等一系列的能力,它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阅读,还包括一些符号、图表等的阅读。
二、目前,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和数学阅读教学的现状不容我们乐观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蜻蜓点水式的阅读。大部分学生在阅读数学题时和阅读小说或故事书一样,较少注意细节,经常进行跳阅和浏览性阅读。蜻蜓点水似的阅读,虽然速度快,但数学题目中的细节就不甚了了。
2.数学语言的转换能力差。部分学生在做计算题时,如鱼得水,能准确无误地完成,但面对文字题、应用题时就“傻眼”了,难以应付。
3.教师过分强调数学的解码教学。在现实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在公开课中见到这样的场景:老师在讲评练习的时候,熟练地分析着这个题目的解法,下面的学生有的匆匆忙忙地抄正确的答案,也有的茫然地睁眼睛大楞着。或是老师赶集似的问:“这题目对吗?”学生应和着“对。”很快作业就交流结束,而原先不会解题的同学依旧是不会。殊不知,这是一种以牺牲学生数学阅读理解为代价的教学,会引导学生将数学阅读目标视为解码。
三、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策略
1.构建知识体系。知识是一个系统,我们所学的知识也呈螺旋上升的趋势,小学的知识体系处于一个比较基础的部分。如小学知识体系分为几个阶段,内容分为几个部分等。为了让学生有系统、有步骤地学习,课标与教材都是精心设计与安排的。如“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那么學习乘法,就是在学习加法的基础上提升的。
2.思考与阅读相结合。数学学习对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发散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我们在教学中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教学手段将学生的思维与阅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3.实践与阅读相结合。如学习估算的时候,估算是求近似数,不要用一种固定的模式规定学生去估算,要通过四舍五入法、去尾法、进一法等。
4.重点内容重点训练。前面已经说过了,数学知识是一个系统,那么我们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有系统的概念,每一阶段的内容,哪些是重点和难点,这些重点和难点我们就可以把它作为重点内容来训练。如一年级的加法的意义、二年级乘除法;又如图形的认识中的“角的分类”等。通过有重点的训练,学生在某一方面的发展是比较持久与巩固的。
5.不同学生区别对待。“一龙生九种,种种不同。”我们不能要求每个孩子都一样聪明、一样勤奋,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正是因为这些特殊性,也造成了我们教学的难度。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过“因材施教”,我们现代更需要不同学生区别对待。在我们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时候,都需要这样的区别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层次的需求。如在教学一年级时,我们经常遇到“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有的学生阅读能力强,一下子就能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出来,但有的学生不理解“还”、“问题”,写出来的东西让你哭笑不得。这是因为他们没有读懂数学问题,也是阅读出现了问题。怎么办?你需要强调“还”是什么意思、“问题”是什么意思,学生能够理解的时候,这类情况,你还要让学生一个个“过关”,让他们“还提出问题”。我记得我在这个问题上是花了一节课的时间,课后还将阅读能力稍弱的孩子再单独讲解,当每个孩子都基本会了的时候,我才觉得松了口气。在以后的练习和试卷中,也经常遇到这类似的问题,但我们班孩子的答题状况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
小学低年级数学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的能力,不要认为小学数学就很容易过关,要教好它,小学数学老师是任重道远的。我们只有潜心钻研、深入思考,脚踏实地地去实践,把我们的责任投入到教学中,投入到孩子们身上,孩子们才能从我们身上有所收获。知识是能后天获取的,能力却需要我们教师及早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