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策略》的课题结题报告
2016-05-30邹娥程春芳王晨萌
邹娥 程春芳 王晨萌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内设置各种区域,为幼儿提供各种丰富的材料,提供充足的时间、空间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意愿选择内容,宽松、自由地进行活动的一种教育方式。区域化活动是幼儿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显得充实而快乐,真正体验了自由、自主和无穷的乐趣。他们可以自由选择玩的区角与内容,自己寻找规律及决定与同伴的合作方式。我们把区域活动看作是能给幼儿提供一个优化的、有利于幼儿活动与表现的良好环境与机会,它可以合理地安排各项活动,提供充足的能刺激幼儿活动的材料,建立和谐、自由、轻松的气氛,从而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而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则是支持者、合作者、开导者,教师对区域活动的组织是幼儿能否在区域活动中得到较好发展的关键。
二、实施措施
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水平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提高幼儿参与區城活动的兴趣,发挥区域活动在幼儿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所以在区域活动中对幼儿的组织和指导,我觉得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也是主要环节,是区域活动的主体部分。随着学习新《纲要》的深入,我们都能感受到区域活动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对于园本特色的认识及对新知识、新理念理解不够深入,在区域材料的投放和教师的指导上研究不够深入,还存在不少问题。区域活动究竟如何开展?如何投放材料?教师如何指导与评价?这些问题就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
(一)目标
1.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坚持把区域活动同园本特色和主题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每一个步骤都精心设计、实施,使之保持最优的教育过程。
2.教师科学的有目的的组织好区域游戏的各个阶段包括:内容的选择,材料的投放,游戏过程的指导、评价等。
3.明确区域活动的指导原则、区域活动的指导模式、区域活动的指导步骤等方面,提出区域活动的指导误区及解决方法,确定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及定位进行讲解及案例分析。
(二)方法
个案分析法、教育行动研究法、观察法、调查法。
(三)实施过程
1.成立课题组,进行方案设计。
2.查阅资料,寻找理论依据,确定活动名称。
3.各班根据本班幼儿现有情况、以及主题活动开展情况合理安排区域活动内容以及投放哪些活动材料,并根据实际对区域活动提出问题。
4.进行初步的研究探索,投放多层次、可操作性强的材料,使区域活动设置合理、新颖、丰富,又富于园本特色,并有相应的变化和深入。培养幼儿初步的活动常规,做好活动观察记录。
5.有计划、有目的地投放材料,不断吸引幼儿主动参与的兴趣,注重观察,以鼓励为主有目的的对幼儿进行有效指导,使幼儿能按自己的意愿独立自主的进行活动。班级之间互相交流自己在区域活动设置中的经验。
6.开展“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与教师的指导”研讨活动,肯定合理并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活动区。
7.学习、交流有关的新的理论知识,提高教师合理创设区域活动的能力。
8.记录整理资料,分析结果,撰写总结。
(四)成果以及展现形式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课题组成员指导区域活动的能力,使幼儿在探索中学习,在学习中进一步探索,使幼儿的生活经验得以提升,达到实验目的。
2.组织教师展示区域游戏活动,进行现场观摩。
3.将设计新颖的,富于园本特色并适合大班幼儿发展的区域进行展览、推广。
三、研究过程
准备阶段(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确定研究内容,成立课题组,明确职责。主要是建立领导和实施组织机构、研究制度等,为课题研究作好制度准备、组织准备。
研究阶段(2014年6月至2015年2月):研究确定具体的区域活动设置,研究制定3至6岁区域活动课程。这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放在学习研究上,明确研究的目的、主要内容,为课题研究作充分的理论准备、思想准备等。
确定实验班与指导教师,制订计划、组织实施。先在大班进行试点研究。在此基础上,逐渐向其他班级推广。此阶段主要研究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教师在进行区域活动中如何组织、区域活动的环境创设及指导及区域活动如何与主题课程进行整合,通过研究逐步修改完善“区域活动”,确立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及区域的创设和材料的投放,修正前阶段制定的评价体系。
总结阶段(2015年2月至2015年3月):整理资料、撰写报告、汇编成果。主要是组织教师将两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汇编,提炼出经验心得,达到实践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并进行推广。
四、研究的成果
(一)理论成果
1.根据主题目标,投放适合的材料。我觉得区域活动是主题活动的延续、补充和深入,因此,区域活动的内容应该服务于主题活动目标,教师应该有目的地根据主题活动目标来为幼儿创设区域活动,使区域活动成为主题活动在内容、目标、形式方面的延续、补充和深入,从而更提升主题活动对幼儿的发展价值。如我们小班在进行“欢欢喜喜迎新年”的主题活动中,为了实现“让幼儿感受新年的节日气氛,体验过年的忙碌、热闹,参与新年的准备活动”这一活动目标,我们在角色区里为幼儿提供大量红色包装纸、纸卡和各种礼盒等,让幼儿通过在超市里的加工、分类、采购和互赠等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节日的快乐气氛,从而实现主题活动目标,促进其社会性发展。
2.抓住区域活动中孩子的兴趣点丰富主题活动。《纲要》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作为教师,除了要为幼儿创设安全、愉快、宽松的外部氛围,重视幼儿之间进行积极、充分的情感交流,还要在充分理解幼儿的基础上,对幼儿瞬间产生的思想予以肯定、支持和诱导,并生成新的课程。特别是在我们的区域中,幼儿对于投放的新材料,经常表现出兴趣或者从中产生问题和困惑,这时候,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把这些疑问提出来,通过集体教学活动,引导和支持孩子们一起去探索和解决,或者传授给孩子们有价值的知识。在新《纲要》精神的指导下,我们充分利用区域游戏活动来丰富和完善网络式主题活动课程,在活动中鼓励幼儿的成功、创造和进步,积极把孩子们的收获进行归纳和总结,善于让孩子们去探索、发现和创造,同时教师也在这些活动中获得知识、积累经验,体验着与孩子一起成长的快乐!
(二)实践成果
1.应提供多层次与多样性的活动材料。材料的投放要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和不同发展水平,体现多样性与层次性。一方面从班级儿童的兴趣、需要、能力出发、尽可能多地提供有较强操作性、趣味性、可变性的材料,吸引他们主动探索。另一方面围绕教育目标,提供多样性的材料。如在小班的主题“认识花”中,就可以提供画花、花拓印、插花;中班“认识树”,提供树叶粘贴、叶脉标本、树叶变色等;另外,材料的层次性也相当重要,要求遵循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原则,分解出若干个能够与幼儿的认知水平发展相吻合的、可能的操作层次,使材料“细化”。如:美工区中,有意投入两类不同的范例供幼儿选择,一类是画好树叶的轮廓,让幼儿涂色;另一类是画好不同种类的树,让幼儿自己画出树干和树叶;不同层次的幼儿就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去选择。
2.同一种材料在不同年龄班要有不同要求。区域活动一般时间为30分钟左右,如何在这个时间让幼儿保持积极专注的态度,取决于区域活动材料的可操作性和趣味性。除投放平时所学的知识的有关图片、桌面玩具等,还要根据幼儿的年龄对不同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同是“玩串珠”,小班学习用细绳按两种颜色或形状串项链,还可用汤勺学习吃饭;中班则可学习用筷子夹串珠,或按三或四种颜色和形状串项链;到了大班,则要增加难度,让幼儿在水中夹串珠,或按更多的颜色形状来串项链。又如“益智手套”:小班提供写着数字和画有相同数量的物体的指环让幼儿套到相应的手指上;中班多提供空白指环让幼儿自己写上数字或画出物体后再套到手指上;大班则提供加减算式指环,或在手指上吊上几个小杯,让幼儿夹进与手指上的数字一样数量的黄豆等等。
五、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幼儿方面:孩子们进过老师的精心研究和布置,幼儿多区域活动很感兴趣,都喜欢在区域活动中玩,同时幼儿也在区域活动中学到了许多的知识,真是在玩中学,在雪中玩呀。
老师方面:老师同这次的课题研究掌握了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如何进行材料的投放,区域活动如何与主题课程很好的相结合等等,总之通过老师的不断地努力与探索,幼儿对区域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
主持人:孙琳
课题编号:ZG2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