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浪漫交响曲

2016-05-30车新春

音乐生活 2016年5期
关键词:首演大调交响曲

车新春

1874年1月2日,布鲁克纳刚刚写完《第三交响曲》,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了《第四交响曲》的创作,他在奥地利阿尔卑斯山区的一个小村庄中完成了这部作品。《第四交响曲》是布鲁克纳第一部用大调写成的交响曲,也是他创作技术有突破性进展的作品。这部作品的创作时间不长,仅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但是它的首演却经历了多年的等待。作品首演于1881年,距离最初的诞生已经有6年多的时间了,此时布鲁克纳已经快要完成《第六交响曲》的创作了。

实际上,布鲁克纳曾经有机会在柏林演出《第四交响曲》。1876年,他结识了柏林的音乐批评家威廉·塔帕特(Wilhelm Tappert),后者曾经承诺布鲁克纳介绍柏林的本杰明·比尔泽(Benjamin Bilse)的管弦乐团首演这部作品,是作曲家推掉了演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布鲁克纳认为自己的作品存在缺陷,还不能公布于众。接着是一系列的修订。1881年首演的版本已经不是1874年的初稿,而是谐谑曲与终曲乐章进行了彻底修订的1878-1880年的修改稿。除了这次修改之外,布鲁克纳还于1881年、1886年与1888年分别对作品进行了修订。虽然布鲁克纳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修订他的交响曲,然而被世人认可的却通常是他最初的版本,《第四交响曲》最重要的版本就是1874年第一版和1878~1880年的第二版。

1881年2月29日,布鲁克纳《第四交响曲》的首演秀终于开始了,它出现于维也纳的一场私人举办的音乐会上,音乐会的指挥是汉斯·里希特。这部作品一开始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为音乐会不是专门为这部作品举办的,出现在节目单上的,还有贝多芬的一首序曲和他的《G大调钢琴协奏曲》以及汉斯·冯·比洛的一首交响诗。

幸运的是,《第四交响曲》的首演非常成功,它获得了维也纳音乐界的一致好评。《第三交响曲》首演惨败带来的不利局面得到了改善,虽然它与后来《第七交响曲》首演取得的巨大成功相比较还有差距,但这迟到的认同肯定给作曲家带来了些许安慰。经常批判布鲁克纳交响曲的汉斯利克也给予了貌似支持的言论,他在报刊上写道:“安东布鲁克纳的一部新的交响曲取得了非凡的成功,对此各报均有报道。我们今天只能补充说,这部我们不完全理解的作品所取得的成功使我们为这位值得尊敬和给人好感的作曲家感到衷心的高兴。”

《第四交响曲》可以说是布鲁克纳交响曲中唯一一部带有标题的作品,它被赋予了“浪漫”这样一个标题。关于这一标题是否是作曲家加上的,学者们的观点不一。有些学者认为它不是作曲家的手笔,有些学者则根据1874年版本手稿上的每个乐章开头都标有“浪漫”一词或者它的缩写这一事实认为这个标记不是后加的,应当是作曲家自己加上的。总之,无论这个标题是否是作曲家的意思,它理所当然地为听众提供了聆听与想象这部作品的途径,与浪漫相关的大自然就成为了想象的对象。作曲家曾经这样描述:在中世纪的一个小镇上,清晨,塔上的号角声响起,不一会儿,小镇就开始忙碌起来。音乐家将这种想象描述得更加细致:在中世纪的小镇中——黎明破晓——在小镇的城堡上响起了清晨集合的号角音——城门打开——骑士们骑在健马上冲出城门——他们身处森林富有魔力的神秘气氛中——森林在低吟——鸟儿在歌唱——呈现出浪漫的景象。

《第四交响曲》(WAB 104,“E大调)采用四乐章的形式。第一乐章采用奏鸣曲式,音乐一开始的伴奏手法是布鲁克纳惯用的,主部主题动机在弦乐安静的颤音背景下出现。犹如黎明远处响起的号角,圆号以p的力度奏出,号角声连续出现四次,声音由弱变强。随后木管乐器重复了这一主题,圆号与之形成呼应对答。紧接着弦乐、木管乃至整个乐队都响起了布鲁克纳的节奏型,力度由p逐渐增至ff'音乐进入了一个小的高潮。

主部主题的整个段落拥有奠定整部作品基调的两个核心要素,它们参与并影响了第一乐章、乃至随后几个乐章的主题构建与音乐发展。第一个要素是主题的核心动机五度音程,另一个要素是布鲁克纳二连音加上三连音的节奏型,这一节奏型出现在谐谑曲与终曲乐章中。

副部主题是跳音和长音交织一起的富有节奏律动的舞曲旋律,它由第一小提琴奏出,令人耳目一新。两条对位旋律与它一起构成美妙的音响世界。一条是四分音符构成的抒情旋律线条,由中提琴与圆号奏出;另一条旋律是对副部主题节奏律动的补充,由第二小提琴和中提琴奏出。展开部充分发展了呈示部主要的主题动机,并在高潮部分奏出圣咏旋律。再现部的变化不大,最后这一乐童在辉煌的音响中结束。

第二乐章是慢乐章,它在布鲁克纳交响曲中占据了重要位置。有些学者认为,这一乐章受到柏辽兹的交响曲《哈罗尔德在意大利》第二乐章“朝圣者的进行曲”的影响。乐章共有两个主题,第一主题是在c小调上,大提琴声部上响起具有进行曲风格的旋律,低沉缓慢,拥有舒伯特的忧郁伤感气质,后来这一主题旋律在木管声部、铜管声部都出现过。第二主题是中提琴奏出的圣咏风格的旋律,庄严肃穆,又温暖人心,其他弦乐声部用拨弦为之伴奏。

第三乐章的谐谑曲篇幅较小。音乐从之前宗教情感的抒发转入对世俗世界的描写。开始主题描述了狩猎场景,耳边响起猎人们的行进步伐和号角声。这一主题在弦乐颤音背景下,在“B大调上圆号奏出,小号和长号后来加入进来,将音乐推向高潮。音乐进入三声中部之后,性格随之发生转变,旋律呈现出奥地利民间舞蹈——兰德勒舞曲的特征,描述的是狩猎中间的休息场景。此时的音乐与开始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调性从B大调转入其下中音调G大调,二者相差四个降号,属于远关系调;节拍也从2/4拍转入3/4拍的舞曲节奏。最后再现部又重现了狩猎场景。

第四乐章终乐章有一个漫长的引子,在弦乐安静的背景下,引子动机以DP的力度由圆号和单簧管奏出,这一动机非常有特点,是八度加二度(或者三度)的下行音调构成的三音动机,紧张不安的情绪充斥其中,随后力度逐渐加强,木管及其他乐器、乃至整个乐队都参与进来,将音乐推向小高潮,在高潮中,主部主题脱颖而出,这是个大齐奏,有着庄严宏大的气势。副部主题一段明朗旋律,由木管以p的力度奏出。展开部将呈示部中的主题动机进行逐一发展与展开,不安的情绪持续存在,时而有温柔抒情旋律使得情绪得以缓冲。再现部之后,音乐在尾声辉煌的全奏中结束。

结语

《第四交响曲》诞生的时候,布鲁克纳已经年过半百,作曲家经过多年的探索,交响曲的创作已经趋于成熟。《第四交响曲》是布鲁克纳第一部用大调写成的交响曲,也是他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作曲家在世的时候,演出次数仅次于为作曲家获得巨大声誉的《第七交响曲》。有学者认为布鲁克纳早期的三部交响曲实际上是在为他的《第四交响曲》铺路,在这部作品中,作曲家对生命的肯定、对浪漫的描述显现其中。

猜你喜欢

首演大调交响曲
贝多芬降E大调奏鸣曲Op.81a“告别”第一乐章三个不同演奏版本的比较
D 大调赋格 (钢琴小品)
G大调随想曲
闽剧现代戏《生命》首演
Chinese Tragedy Performed in Greece
春之交响曲:听春天的声音
集市交响曲
2016年度优秀剧目推荐名单
演奏莫扎特《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KV216》的预先准备
周末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