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建设与服务探析
2016-05-30唐晓欢
唐晓欢
摘 要:技术革命的发生都会促进与之相关的一些行业产生或者给产业带来或多或少的变化。自然,公共图书馆行业也是如此。回顾历史,思考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史,我们会很轻易的发现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变革也是依靠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步步走到今天现状的。首先是古代印刷术的产生带动了知识的传播;接下来信息技术的出现则不仅使公共图书馆的经营模式和服务方式发生了变化,而且对它的存在形式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互联网;公共图书馆;建设;服务
一、互联网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概述
(一)概述
互联网背景下的公共图书馆我们又可以将之称为数字化图书馆。在以科学技术革命为发展的背景下,无线网络等通信技术也随之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通信设备也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普及。随之,我们迎来了互联网背景下的数字化图书馆 。新事物的产生必然会带来一些议论。一直以来,从国内到国外,有太多的学者们都尝试着从各个角度来定义数字化图书馆,所以对于数字化图书馆的准确定义有不同的说法,就目前而言,还未达成统一的说法。但是概况起来大致包括有“信息服务说”和“信息环境说”这两种观点。
1、信息服务说
在这里我们所说的信息服务说就是把数字化图书馆看成是一种新兴的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一种。在2004年的时候,就有一些学者发表一些文章来阐述了此观点:数字化图书馆信息服务或数字化图书馆是以公共图书馆为基础,融入电子信息服务来做的一个延伸和补充。这样公共图书馆就可以方便又灵活的随时随地的为用户提供浏览、阅读、查询、获取信息等一系列的服务。这样不仅使图书馆的作用最大化,而且满足了不同用户不同时间段对图书资源的随意使用。这种资源共享同时惠及了无数的人却不会造成混乱等麻烦。由此我们可以认为,信息服务说是学者们目前对数字化图书馆的内涵相对公认的一种说法。
2、信息环境说
目前,我们也发现了一种与上面的观点完全不同的说法,有一些学者则把数字化图书馆理解为一种特殊的环境,称为“数字化图书馆环境”或“数字化图书馆时代”。这些学者认为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下,一方面公共图书馆仍然是以一种实在存在的建筑形式存在于城市的多个不同的区域;另一方面,为了使使用者们能够更好的随时感受到公共图书馆的存在,公共图书馆就结合了目前先进的移动通讯技术,这是通过移动智能终端为所有的公共图书馆用户提供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做到了将图书馆真正融入到每一个用户的生活和学习之中,实现了公共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存在化”。
然而,当我们在理解数字化图书馆的内涵时不能简单的将它看作是一种图书馆信息服务,信息产品或信息环境,因为这些都是片面的都是不能称之为“图书馆”的。事实上,我们认为,数字化图书馆其实是一种“图书馆形态”,是公共图书馆在移动通信技术和移动数字化环境下的一种新型新的形态。数字化图书馆之所以能称作为“图书馆”,必然有它可以作为图书馆的独一无二的关键构成要素。从数字化图书馆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数字化图书馆就是数字图书馆在移动通信技术和移动数字化环境下的新的演进,是一种新兴的图书馆形态;移动数字图书馆的工作内容概况来说就是采集、整理和存储,实现了知识的增殖并提供信息资源服务;数字化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则是所有已经连接了移动网络的用户;移动数字图书馆的实质在于大量的,数字化的、没有时空地域限制的知识信息中心。
(二)图书馆的特点
互联网背景下的公共图书馆有它们自身的一些特点。移动性,也是其根本性,因为这是数字化图书馆区别于传统的图书馆最本质的特点。交互性是指用户为了获取公共图书馆的资源和公共图书馆为用户提供服务是双相互动的。即时性则是依靠公共图书馆资源数据化后在网络上“无所不在,无时不在”的特性,就如同用户将公共图书馆诺大的信息都随身携带,然后根据自己的需求快速有效的使用公共图书馆的资源,使自己的需求及时得到满足。公共图书馆的最后一个特点是其广泛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其服务对象的广泛性,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信息资源的共享性,用户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不管是在馆内还是馆外,不管是在本地区还是在国内甚至是全球都可以享受到公共图书馆丰富的资源;二是指资源的广泛性,在互联网这样的一个大的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资源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本馆的资源,还包括馆与馆之间的信息的交互使用。
二、我国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现状
在2005 年的时候,我国首家数字化图书馆在上海图书馆开始运营,主要为用户提供一些手机图书馆的相关的开馆信息,以及书目的检索、参考咨询、用户信箱等一系列的短信服务。与此同时,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也陆续开通了“短信提醒服务”,主要是面向用户发送还书提醒、预约书到馆提醒等单向的服务。不久,深圳图书馆、浙江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重庆大学图书馆等也相继开通了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模的数字化图书馆服务。与国外的一些数字化图书馆实际情况有共同点,除了图书馆外,国内的一些数据库生产商和移动运营通信商也开始涉足数字化图书馆领域,并与国内的一些知名高校或是公共图书馆签订了合作协议。
(一)我国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总体情况
目前,根据调查显示,从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数量来看,在我们所调查的 140 所省级公共图书馆和“211”高校图书馆中,只有 76 所图书馆初步尝试了数字化图书馆建设,这个数字在所有“211”高校和省级公共图书馆总数中占有的比例为 50.7%,在所有调查的图书馆总数中占有54.3%。其中,已经建设数字化图书馆的“211”高校一共有 59 所,占全国“211”高校图书馆总数的 50.9%,占所调查“211”高校图书馆总数的 54.1%;已经建设有数字化图书馆的省级公共图书馆共有 17 所,占国内所有省级公共图书馆总数的 50.0%,也就是一半而已,占所调查省级公共图书馆总数的 54.8%。此外,从各个省份的情况来看,上海、浙江、山东、广东、海南等一些沿海城市的省级公共图书馆和“211”高校的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普及程度相对来说较高,所占比例均超过本省所调查图书馆总数的70%。
(二)我国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形式
目前,有调查显示,各个“211”高校和省级公共图书馆所建设的数字化图书馆都有其各自不同的建设形式,概括起来主要有 “手机wap版”、“移动阅读平台”、“掌上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等这些形式。在已经建设的数字化图书馆的“211”高校和省级公共图书馆中,主要以“数字化图书馆”为建设形式的高校和省级公共图书馆的数量是最多的,位居第二的是“手机图书馆”,最少的则是移动阅读平台。我们通过一系列的对比研究发现,省级公共图书馆主要是以数字化图书馆和掌上图书馆作为它们建设数字图书馆的主要形式,但是“211”高校则以数字化图书馆和手机图书馆作为其建设的首要形式。
三、我国数字化图书馆服务情况
通过对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和“211”高校数字化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项目研究分析来看,我们一眼就可以看出,在我国的省级公共图书馆和“211”高校数字化图书馆所提供的一系列服务中,排名相对靠前的服务主要有:馆藏书目查询(OPAC)、个人信息查询、在线阅读、热书推荐和续借等。由此可知,不管是“211”高校图书馆还是我们的省级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图书馆的服务目前都还是主要集中于传统的图书馆的那些相对简单的功能方面。除了提供基础的一些服务外,只有极为少数的图书馆可以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如“清华大学的数字图书馆”提供了学术微博交流平台,这很好的支持学子们互动学习和互荐文献信息;“同济大学的掌上图书馆”和“首都掌上图书馆”都提供了快速扫描条码查询、续借等一些相关功能,实现了用户关注图书的评论的互动交流功能,此外还可以通过短信或邮件、微信的形式分享给好友等等。据了解,目前四川大学提供的“短信服务”还需要用户缴纳2元每月的服务费用,我国其它的省级公共图书馆和“211”高校数字化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和资源都是可以免费使用的,不需要用户付任何费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学子们和用户的负担和顾虑。整体来看,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和“211”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在某些方面还是有一定的缺陷,如通过OPAC查询后,得出书目后,未能马上打开阅读该书,所以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
总体来看,目前我国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还处在一个探索的初级阶段,提供的一些基础服务的层次也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数字化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已经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得到了用户们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刘昆雄,李彬彬.“211工程”高校移动数字图书馆建设调查分析[J].图书馆论坛,2013(4):93-97.
[2]文庭孝,李彬彬.中法社会阅读比较研究[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3(5):79-84.
[3]程焕文,潘燕桃.信息资源共享[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9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