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一辈革命家的党员意识

2016-05-30王玉堂

四川党的建设·农村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党员意识公私分明董必武

王玉堂

强烈的党员意识,是共产党人进行角色定位的“GPS”,体现的是一种“我是党员、向我看齐”的行动自觉,一种“我是党员我先上”的献身精神,一种“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冲得上去”的先锋模范作用。纵观党的历史,无数革命前辈无论是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历史关头,还是在日常的一些生活琐事上,他们都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崇尚俭朴。崇尚俭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1950年2月,毛泽东访苏归来回到沈阳,驻地准备了丰盛的晚餐,毛泽东一见,脸就沉了下来,只吃了一点青菜。饭后,他对地方领导说:“我们是人民的公仆,是为人民服务的。如果你们一层一层仿效下去,这样吃起来,在人民群众中将会有什么影响?”

不搞特殊。刘伯承元帅作为南京首任市委书记、市长,其长子刘太行回忆说:“有一天,他带着我们去参观中山陵。到了那里,看到一张通知,说那天因故不能接待参观者。父亲正要带着我们回家,中山陵的负责干部赶来了,可是父亲还是坚持服从规定,拒绝了让我们进去参观的邀请。父亲说:‘爸爸虽然是个高级干部,但和普通工作人员一样,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因此也应该按规定办事,不能搞特殊化。”

公私分明。周恩来在公私分明方面堪称楷模。他给自己和身边工作人员早就“约法三章”:私人的事不坐公车,不占国家的便宜;亲属来机关探亲,就餐自己买票……1973年,他陪同外宾访问河南,在洛阳看到出售的龙门碑刻拓片时,看了又看,爱不释手,想买一套,但搜遍全身也没凑够买拓片的钱。当地陪同领导提出送给他一套时,遭到他严肃批评。

严守秘密。1927年,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镇压,中央决定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由周恩来担任前敌委员会书记。7月19日,周恩来要离开武汉的时候,才告诉邓颖超要去九江。去干啥,待多久,什么也没讲。周恩来当然知道这次行动的性质。但党的纪律和规矩不允许他透露一点信息,他们只能在无言中挥手告别。后来,是邓颖超看了报纸,才知道发生了南昌起义。周恩来患癌症后,邓颖超去医院探望,两人在病房里交谈。周恩来说:“我肚子里装着很多话没有说。”邓颖超也说:“我肚子里也装着很多话没有说。”这对为共产主义事业并肩战斗了几十年的革命伴侣,双方都知道诀别不久就会残酷地出现时,他们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信仰,恪守着党的纪律和规矩,坚定地把不该说的话深深地埋在各自的心底。

贵在自觉。1934年,董必武任中央党校校长。一个星期六的晚上,董必武所在的党小组开组织生活会,党小组长考虑董必武工作很忙,就没有通知他参加。第二天,不知道他怎么知道了,就找到党小组长:“昨天过组织生活,怎么没有通知我呢?我也是咱们小组的一个党员呀!”小组长赶忙解释:“您的工作那么忙,我就没有通知您。”董必武听了,严肃地说:“一个党的领导干部,工作再忙也要过组织生活。不参加党的活动,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后来,在下一次党小组的会议上,他作了自我批评,并恳请大家对他的工作和作风提出批评意见。

注重家风。习近平自幼受到严格的家风熏陶。父亲习仲勋曾对习近平说:“不管你当多大的官,不要忘记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真真切切为百姓着想。”2001年10月15日,时任福建省长的习近平给父亲写了一封祝寿信:“自我呱呱落地以来,已随父母相伴48年,对父母的认知也和对父母的感情一样,久而弥深。我从您身上要继承和学习的高尚品质很多……”从这封信中,我们看到了老一辈革命家良好的家教、家风和值得称颂的家庭美德。

摘编自《学习时报》

责编:冯雅可

猜你喜欢

党员意识公私分明董必武
董必武严律教子
董必武清廉为政
如何引导领导干部做到公私分明
强化党员意识 提升国有企业精细化管理
大将黄克诚“公私分明”好家训
党员意识弱化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新形势下增强党员意识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视域下对强化党员意识的研究
教育資源投放“公私分明”或“一視同仁”?
董必武家训:跑龙套的人生也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