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应用初探
2016-05-30刘家瑛
摘 要:我国高校发展中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问题日益加剧,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将风险导向模式引入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中,明确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的职责和定位,梳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创新高校内部审计工作。
关键词:高校 风险导向 内部审计
当前经济环境下,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高校的办学经费来源已经由单靠国家财政拨款向多渠道筹资的方式转变,费用开支种类日益复杂,校园建设、设备采购、教学科研、招生就业等各个方面导致高校管理中面临的风险加大。目前,高校尚未建立起全面的风险管理机制,各种贪污腐败事件和财务状况恶化的情况也屡屡出现,对学校的声誉影响极大,不利于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如何识别、评估和应对高校发展中的风险成为高校管理层重视的问题。作为高校“免疫系统”的内部审计兼具咨询和评价双重职能,对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程序的健全和有效执行至关重要。
一、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主要的内部审计职业组织开始探讨内部审计的实质,更加关注内部审计部门对组织所提供的服务和价值。内部审计从仅仅注重操作层面的合规性转变为更加关注业务流程和制度本身的合理性和适当性,从查找管理层问题向协助管理层解决问题的方向转变。1999年特恩布尔报告在公司治理领域的推出,要求公司进行积极的风险管理,并向利益相关者报告。作为公司治理改革的重要成果,短短几年内风险管理在组织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它已经由一项“有用的”管理工具变为公司日常的管理活动,管理的效果也越来越多地通过风险管理的状况进行衡量。董事会在检查内部控制有效性、确认所有重大风险已被有效识别方面需要得到额外的帮助,此外,还需要持续监测以确保风险被全面管理,以及保证内嵌式的风险管理流程得到有效执行。这一艰巨的任务被赋予了审计部门。2004 年,COSO 委员会发布了其著名的风险管理指引框架,《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ERM)指出,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由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共同参与,运用于企业战略执行和企业内部各个层次和部门识别可能对企业造成潜在影响的事项,并在其风险偏好内管理风险,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该框架为组织评估风险管理流程的有效性奠定了基础。COSO框架明确了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控,涵盖了内部控制的概念,阐述了内部审计对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作用。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在2004年重新修订的《内部审计标准——专业实务框架》也清晰地表明:风险管理是内部审计的一项重要职责。
二、高校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职责与定位
如果对一个审计人员提出这样的问题:“你是在救火,还是在防火?”,得到的回答是什么呢?你救火越多,说明你的组织越不关注风险。内部审计部门不能只当“消防员”,更应该做的是“防患于未然”。《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一高校内部审计》(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9年9月1日)中明确提出,高校内部审计指的是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通过对学校与资源利用有关的业务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的审查,并进行确认、评价、咨询,旨在促进完善管理控制、防范风险、创造效益,从而促进学校目标的实现。
1.高校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职责。高校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职责是辅助各管理部门对高校财务、运营活动中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计量,合理确定风险管理的项目,制定审计计划,实施审计检查、评价、报告和建议;对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与执行和风险管理进行控制和确认,协助管理层改善风险管理流程的效果和效率。通过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提高高校防范风险的能力,实现为学校增加价值的目标,促进学校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2.高校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定位。首先明确内部审计要以服务为导向。高校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就是要以审计防范风险、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为管理者提供咨询服务和决策建议,为高校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虽然在风险导向模式下内部审计部门对学校的财务、运营、内部控制和大学声誉等各方面的风险情况负有监督检查的责任并需要进行报告和提出建议,但要注意保证其独立性。
三、 高校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
高校推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目的是要改善高校的风险管理水平和内部控制效力。内审人员在整个审计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风险为导向,全面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科学确定审计范围和制定审计计划,明确工作的重点与难点,合理编制审计报告,为高校的风险管理提供建议,充分发挥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职能。主要内容包括:(一)风险识别。进行覆盖整个学校的全面审计,识别学校教学科研、财务运行、经营管理中存在的所有风险,并分析风险形成的原因、可能性及其影响。主要是识别管理中存在的弱点,要特别关注资金量大、影响面广和与学校战略发展相关的经济事项。(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中心,是制定年度审计计划的基础。风险评估就是对已经识别的风险根据现有的管理水平、能力技术、工作程序及管理者的风险偏好等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三)风险管理。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订年度审计计划,分配审计资源,可以做到有的放矢,科学合理地规避与处理风险,为管理层进行风险管理提供合理化建议。同时需要对风险管理流程设计的合理性和运行的有效性、关键风险控制的充分性、风险评估和报告数据的准确性进行独立审查和评价。审计报告应从总体上对风险管理体系的可靠性、准确性、有效性和充分性發表审计意见。
应重点关注的风险领域包括:(一)合规风险,即在法律法规的遵循方面存在的风险,涉及到国家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财务会计法律法规、其他管理规定等,是否存在违规行为。(二)金融风险,关注高校筹资、投资活动中的风险,如高校在扩大规模时是否过度举债,导致高校正常运行受到影响,应与财务部门进行有效沟通,合理安排资金。对学校在基建、教学、科研等方面的投资项目进行深入的评估,减少投资项目的不确定性。(三)业务风险,高校的教学、科研业务中的风险可能会导致业务活动中断或停止。(四)财务风险,高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导致会计核算不规范、财务报告失真、经济腐败等问题,使得财务风险加大。(五)安全风险,涉及全校学生、教职工及其他相关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六)声誉风险,声誉对于高校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无形资产,但一些负面的新闻报道会有损学校的声誉,带来一定的风险。
四、高校推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几点建议
1.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高校运营中的风险不可避免并已被管理层认知,但对风险管理理念的理解和管理方法的运用还不系统,需要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一方面,根据学校的治理理念和战略目标构建整合的规范的风险管理系统。另一方面,构建全员参与的文化和理念,让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所在职位的风险,承担一定的、与自己行为相关的风险责任,以提高大家的风险意识,从而有效控制和防范风险。
2.营造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实施环境。学校内部审计部门应该提出一套以风险导向模式为基础的内部审计工作方案,在取得上級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的支持和认可后,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讨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方案的内容和细节。方案确定后在校内进行广泛的宣传与讲解,取得各部门和全校教职工的理解和支持,以便开展工作。
3.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内部审计是高校治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为确保审计结果的公正、客观,内审的独立性尤为重要。许多美国高校都将风险管理部门和审计部门合署办公,并直接对学校董事会管辖的审计委员会负责,可以不受管理层干涉执行委派任务。我国高校的内审部门一般直接向主管校级领导汇报工作。但审计工作中涉及到错综复杂的关系往往影响了审计的独立性,所以要求审计人员要理清与学校管理层、被审计单位及相关人员之间的关系。审计应当始终以参谋助手的角色出现,通过检查、评价、报告和建议,在发挥监督作用的同时,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但不能逾越职权范围,不直接参与决策执行,保持自身独立性。
4.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效率。推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按照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审计计划,分配审计资源就是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审计工作中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接受有关单位的监督,及时调整工作中不合理的地方。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与合作,简化办公流程。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为错误。
5.提高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应用对高校内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加强对内审人员的培训工作。除了开展某项审计工作前的专项培训外,还要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专业培训,学习相关领域专业知识并及时进行知识更新,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在审计工作难度较大时,可以考虑聘请专业的审计服务机构协助工作,补充审计队伍的人员要求。
参考文献:
[1]司艳萍,朱守真.美国高校风险管理与审计整合发展的启示[J]. 中国内部审计.2010(6).
[2]菲尔.格里夫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4.
[3]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一高校内部审计[Z].2009.
作者简介:刘家瑛(1979- ),女,汉族,辽宁沈阳人,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政治经济系,讲师,硕士,从事会计专业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审计。
※基金项目:2016年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科研基金项目: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高校内部审计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6YBKJ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