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2016-05-30余乐

南北桥 2016年7期
关键词:主体性课程改革高中历史

余乐

【摘 要】新课程已经推行了很长一段时间,给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都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得到了实施,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之一,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方法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关键词】高中历史 课程改革 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144

历史是高中教育阶段的基础科目之一,有着重要的教育功能,在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高中历史教学有着明显的滞后性,许多教学问题亟待解决。当前,我国正在深化教学改革,许多新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等改变了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这一理念得到了越来越多教师和学生的认同,但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并没有得到体现,许多教师仍然固守传统的教学模式,历史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的情况很普遍,学生处于被动状态,根本谈不上主体性的发挥。作为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完成教学任务,还要担负起育人的作用,在先进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进行主体性的培养,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学好历史,并且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那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呢?对此笔者给出了以下建议。

一、转变教学观念,做学生的引导者

教学观念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首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在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观念也比较传统和陈旧,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完全在教师的指挥棒下学习。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和要求下,教师要进行教学观念的更新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在过去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学模式比较固定和单一,例如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或者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然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就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由学生提出问题。例如教师在让学生进行了预习之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学生提出问题之后,教师就要鼓励学生认真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对于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师生讨论共同解决。这样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培养。

其次,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俗语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只是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方法。高中历史的文科性较强,大部分学生学习历史都是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但是这种学习方法的效果并不是很好。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传授学生一些学习历史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在学习中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思考。

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例如在课堂教学中不直接进行知识的传授,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实践获取知识和能力,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培养,主体性地位得到体现。

二、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课堂教学是一项师生双向互动的活动,只有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相互配合,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突出,而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在这样的教学情况下,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都得到禁锢,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课堂。

首先,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讲下听的课堂教学模式容易使历史课堂沉闷枯燥,学生容易对历史学习失去兴趣,更谈不上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了,因此教师要用各种手段营造活跃轻松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教师要注意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每个学生、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同时还要与每个学生多交流,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缺点,这样能够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教师还要注意自己的教学方式,形成独特的授课风格,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其次,教师要善于创设具体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教学实践证明,创设教学情境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和参与热情,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史实、图片、历史故事等等,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具体的情境,吸引学生进入到这个情境中,并能积极主动去思考,从而在这个过程参与课堂学到知识。

此外,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注意把历史课堂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生活是课堂的起点,在教学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能够拉近学生与历史学科的距离,因此,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选择素材,或者用以导入新课,或者作为某个问题的补充,或者用以设计问题,这样能够使历史课堂更加有生机和活力。

三、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素质教育中所倡导的学习方式,能够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和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

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从教材中提出问题。在教师讲新课之前要让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在自己的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对教材知识进行认真阅读,从中获取知识,并且明确重点和难点,并根据教学内容提出探究的问题。学生的水平毕竟是有限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进行指导,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其次,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习,进行探究性学习。课堂讨论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也是培养学生主体性的重要途径,针对一个问题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小组共同进行讨论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小组成员之间互有分工,最后进行结果汇总,能够实现成果共享,并且在这种集体的讨论中,学生之间有争论,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使许多新观点和新想法出现,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从而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培养。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秉承的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始终把学生当作课堂学习的主体,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程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培養学生的主动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主体性课程改革高中历史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