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大院的“掌门人”
2016-05-30彭林
彭林
他用平凡务实谱写了一曲为民服务的华丽乐章,用执著追求践行雷锋精神,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他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基层工作者,用平凡务实谱写了一曲为民服务的华丽乐章;他是雷锋精神的践行者,自掏腰包将“文化大院”办成文化传播的主阵地,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他就是丹棱县丹棱镇桂花村村主任王作平,一个平凡却又特别的人,他以勤奋务实、认真履职的工作作风,以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良好精神品质,赢得了当地群众的交口称赞。
乐于助人 把服务送到家
4月5日,见到王作平时,他正给村民邱万秀送回办理困难残疾人低保增补手续的资料。今年60岁的邱万秀有肢体残疾,行动极为不便,儿子常年在外务工,老伴体弱多病,家庭经济困难。王作平了解到她家情况后,主动上门将其身份证、户口簿、残疾证等有关办理残疾人低保手续的材料拿上,往返于县城和乡里,帮其办理困难残疾人每月增加60元补贴的事宜。“他总是这样为我们解决实际困难,把服务送到家中,这真是我们难得的福气。”邱万秀说。
“时间是挤出来的,从1998年被推选为村计生专干的那一刻起,我便做好了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准备。”繁重的工作之余,王作平今年已经义务帮助19人完成了困难残疾人的增补手续办理。
自掏腰包 办文化大院
工作初期,王作平发现村里人生活比较单调,除了看电视,就是打牌。“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能引发争吵,甚至有人为了几元牌钱大打出手。”那时,他便开始思考怎样帮助大家改变生活方式,拥有更加积极的生活态度。2005年,王作平参加了丹棱县“廉政文化进农家”活动。活动使他深受触动,而后他通过不断了解,得知丹棱将率先在四川农村建设廉政文化大院的消息后,便冲向县纪委提出申请:“我不要纪委出一分钱,就在自己家里办一个廉政文化大院。”
说干就干,王作平将自家30平方米的侧屋腾空,粉刷了墙壁,又将约60平方米的土院坝硬化成了水泥坝子,还购置了桌椅、书架、电视机、VCD等设备,设置了政策宣传栏,并到县纪委抱回一些廉政文化方面的书籍。整整半年时间,他跑眉山跑丹棱跑乡镇,跑邮局跑报亭跑书店,四处去订报纸订杂志买书籍,共收集各种书籍1000本,反映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内容的光碟50多张。
建成后的文化大院像有魔力一般,吸引着全村及周边的村民,大家在这里免费读书、看报、上网,聊聊家常,讲讲时事,王作平的家就这样成为了村民们的“公共客厅”和“精神家园”。
执著坚持 促文化繁荣
为了加深村民的凝聚力,王作平还带头创建了一支乡村文艺演出队,通过接地气的歌舞节目丰富村民的闲暇生活。此外,王作平每天都会通过电视、手机看新闻,把最新的政策法规编成快板,或排成节目供大家在娱乐中学习。随着文化大院的名气增大,成都、自贡、绵阳等地的干部群众慕名前来参观、考察、学习,中纪委、文化部、省文化厅等相关部门领导也先后来视察,并给予了肯定和好评。
面对沉甸甸的荣誉,王作平从容以待,“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未来还有许多我要做的事,我将带着爱和行动继续前行,与群众在‘文化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作者单位:眉山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