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音乐、语言及情感对艺术体操教学的影响
2016-05-30祁伟洪
祁伟洪
艺术体操是女子特有的项目,它充分展示了女性娇美的姿态,柔和的特征,其流畅的动作表达了乐曲的情感,也蕴涵了青春的活力。艺术体操与其他体育项目的区别在于,它动作的成套性和所有动作均需音乐的伴奏及情感的融入,然而,仅仅有音乐和情感的作用是不够的,还应在适当的时机配以语言的指导,提示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教学效果。
一、语言在艺术体操教学中的作用
教师通过语言预先置入学生的大脑,让思维系统的启动先于运动系统,并对其进行诱导,这便是语言的思维先导作用。其有无直接影响学生动作完成的质量。如在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做动作前,要对动作的方向、路线、要点等进行预先提示,让学生做好思想上的准备,这样就不至于在做动作时出现太大的错误。
在艺术体操教学中,教師应准确掌握好语言运用的时机。恰到好处的运用语言刺激帮助练习者获得最佳的发力时机,激发起机体的兴奋性,使之能准确的“速起”“速停”。这在动力性类动作的起止瞬间尤为重要。如:跳跃动作的起跳、转体动作的摆动、高抛器械的出手等等。另外初学者在他们进行动作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运用“留头”、“并步”、“上步”等简短有力的语言进行提示。教师的语言提示越准确,时机掌握的越好,就越有利于学生动作的完成,有利于学生更快、更准确地形成动力定型。以跨跳抛球动作为例,这一动作即要求把球抛到位,又要求练习者空中保持良好的姿态,而完成这一动作关键是 抛球时机的掌握,球出手过早或过晚都不利于动作的完成。教师准确,及时运用语言提示,帮助练习者掌握好时机,经过多次练习,练习者的肌肉就会有感觉为定型打好基础。
二、音乐对艺术题材的影响
音乐,艺术体操的灵魂。如果没有音乐的伴奏,也将会失去应有的魅力。在优美的曲调、鲜明的节奏中,是完成流畅而优美动作的前期,是美的享受、精神上的陶冶。一曲生动、欢快的音乐,会使人在不知不觉中手舞足蹈、跃跃欲试。通过音乐的旋律和节奏,能激发人内在的情感表现力。一个表演者能否把内在情感通过动作展示出来,要看她的表现力如何,而影响表现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音乐。利用音乐这一媒介展现自我,音乐和动作形态相得益彰,从而达到表演者与观众思想感情上的共鸣,恰到好处才能达到完美的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非常注重培养学生利用音乐节拍的强、弱、缓、急,充分展现动作艺术风格的能力。
音乐不仅是一种音响效果和节拍机器,它还是学生情绪变化的调剂。为什么人们一听到哀乐就从悲中来,一听到欢快的曲子就欢欣鼓舞,这就是音乐的奥妙。不同的音乐能激发人们不同的情绪。实际上,早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就注意到了不同的音调所起的不同的作用。他们认为:E调安定,D调激烈,C调温和,A调高亢等。由此可见,适当的音乐能够调节学生的情绪,提高兴奋性,从而调动学生参加训练的积极性。有些学生如果没有音乐伴奏,就觉得心情郁闷,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但有音乐时,这些现象就几乎没有了。在音乐的伴奏下,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使得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可见音乐的有无对练习者的情绪、心境、动作完成效果有直接影响,不容忽视。
三、情感是艺术体操中的灵魂
师生情感的融洽,学习的气氛就越活跃,教师所教的动作学生就会尽最大努力完成,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并心情愉快的去接受。
良好的师生情感建立,有助于教师树立威信,而威信的树立往往能支配改变学生学习艺术体操的态度。记得在一次艺术体操课上,有一个学生在老师讲解完动作之后虽然很努力的去做,但却总也做不到位,特别是当老师看她做时,就不做了。这就让老师越发生气,便把她叫到前面来做,并让同学分析她的动作,而且对她提出了批评。后来老师了解到她的协调性特别差,而且她课后用心复习课上动作。我意识到教学的失误,为使这名同学的自尊心不受到伤害,老师特意在下一次上课时在所有同学面前向她表示歉意,同时还表扬了她刻苦练习的精神。从此这名同学学习动作的速度有了明显的提高。这充分证明了师生间融洽的情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练习时都希望能收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能更加有信心的去完成动作,尤其是比较难的动作。有时即使是教师一句简短的话,也能给学生的情绪以强烈的感染。记得有一位小朋友的动作很熟练,但动作质量不太到位。于是來是在一旁讲:“如果你在做动作时手臂能再伸直一点动作就更好了。”结果,几遍下来,她的动作就做的非常优美、大方。因此,不论是学生学习新动作,还是进行成套动作练习,教师都应用不同的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来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实践证明在艺术体操教学中注重语言音乐的合理运用及情感的适当融入是尤为必要和重要的。语言、音乐和情感在艺术体操教学中具有的特殊作用是由其项目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我们只有充分地认识这种特性,才能在艺术体操教学中积极地运用它,把艺术体操教学搞得更好。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