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跨国并购的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研究

2016-05-30陈媛悦

经营管理者·中旬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跨国并购作用机制劣势

摘 要:在影响综合国力的因素中,科技竞争力的地位渐渐提升,成为首要因素。在新形势下,我国想要提高在国际社会上的科技竞争力,首先要借鉴国外先进的科技。而在获得外部技术时,跨国并购愈发成为企业的首选。本文指出了跨国并购被作为技术创新的基础时的作用机理,剖析了我国企业内部存在的劣势、外部面临的挑战,最后针对企业本身的劣势、企业如何面对外部环境的挑战等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跨国并购 技术创新 作用机制 劣势 挑战

一、基于跨国并购的技术创新

1.跨国并购是基础。在实现技术创新的模式转变过程当中,跨国并购作为技术创新的基础这种模式逐步成为首选。与通过自我积累的模式相比,作为企业构建关键研发能力的基础,跨国并购明显的优势较明显,特别是当目标企业专有某种技术或资源时,如节约时间,降低成本,尤其是时间成本,可以大大降低并购的风险。如今市场中竞争不断加剧,环境变得更加变幻莫测。过去,作为技术创新模式的主要路径,自我积累存在着许多缺陷。而要想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必须逐渐摒弃封闭式传统的技术创新模式,逐渐转变为采用开放式的技术创新模式。在很多制造业转移的案例中,最大的缺点是核心技术。并购是解决之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因为通过并购,跨国并购的企业可以和目标企业的技术研究和技术开发部门进行直接有效地对接。

2.作用机理。

2.1制度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导火索。企业跨国并购必定会带来的结果之一是制度的创新。在并购之后,跨国公司内部的要素必须要重新进行整合,而一系列新的制度安排也会因此而发生,而制度创新也是技术创新的导火索之一。

2.2技术外溢。跨国投资作为一种直接投资的方式,不仅仅会带来资本的流动,技术开发、管理技能等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发生扩散,这种现象的背后有技术的外溢效应这一原理的支撑。

2.3外部创新技术结合原有研发体系。外部创新技术的获取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对企业内部原有的研发体系的补充,毋庸置疑,获得外部创新技术的方式有很多,如技术购买、技术扩散、技术并购等。技术并购是技术创新的基础,企业将获得的外部创新技术与内部原有的研发体系进行融合,技术创新才能孕育而生。而对于企业来说,面临的挑战之一就是實现如何实现这两者的有机结合。在一些技术后进的国家,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具有相似性,总结起来,大概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技术的选择、获取和并购、复制性的模仿、创新性的模仿和自主技术创新。

二、挑战

在海外并购的过程中,企业面临着具有鲜明差别的,不同国别的文化、政治、经济或社会环境,加大了跨国并购的不确定性,致使失败的机率大大增加,有关跨国并购成功率的研究报告也显示,近几年跨国并购的成功率较低。

1.核心技术难以获得。众所周知,企业的首要目标是获得超额利润。行业内拥有比较竞争优势的企业才能够获得超额利润,而知识产权、专有技术、核心技术等是能够获得超额利润的关键因素。所以,在并购的过程中,目标企业的核心技术常常会被藏匿。因此,有效识别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一些并购的终极目标——获得关键技术得以实现。

2.国际投资环境有待改进。在一些发达国家,单纯的来自国外的企业并购被染上政治色彩,市场经济常常会被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干涉,使之上升到成为政治层面的问题,政府的干预成为我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中获得核心技术的羁绊。从许多跨国并购的案例中可看出,尤其是涉及战略性资源或关键技术领域的并购,在传统的贸易壁垒等手段无法奏效的情形下,一些发达国家甚至会采取政治手段,比如国家安全审查方式等。要想成功地进行跨国并购,国际投资环境亟待改进。

3.政府的支持和服务不足。企业要想进行技术创新,关键是在将原有产业的技术研发体系和获得的创新资源成功结合,而在这一方面,我国的企业往往遭遇滑铁卢。失败的原因应归结于以下几点,一是缺乏足够的引导,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等,比如有关部门对在技术引进之后的企业如何进行整合并实现再创新缺乏指导。二是在信息方面服务的缺失。三是部门之间缺乏紧密的合作,没能给企业提供最大的帮助及指导,譬如很多企业在跨国并购中,从事并购审查的部门等并没有给企业提供足够的专业性的技术指导。

三、企业的劣势

海外并购最终大都以失败告终,其中只有约8%能够实现预期目标,技术并购最初的目标是以提升自身创新能力,而这些目标往往难以达成。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在技术和管理方面,我国企业存在着明显的劣势,如在引进的核心技术之后,对其认知能力、整合能力不足,从而导致无法消化被并购企业的核心技术和研发体系。

四、建议

1.外部环境。我国企业实施跨国并购,特别是在贸易与投资领域逐步开放国际市场时,政府若能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会对企业成功并购起到很大的帮助。在面临竞争激烈的外部环境时,企业首先应当采取积极的态度来应对,比如在对待发达国家在技术并购中的政治层面的阻力时,可采取公关、媒体舆论等方式。同时,国内具有不容忽视的,巨大的市场潜力,企业也可以利用这一点进行利益驱动,使发达国家放弃针对我国饱含歧视性的,不公平的贸易壁垒或政策。

2.政策支持。国家应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来支持企业,如加强同国外的研发机构或部门的合作,因为形成全球的研发体系的手段之一,是加强和海外研发部门的合作交流。当然,建立海外研发机构也十分必要。国家应增加相关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信息供给;建立有效评估核心技术及知识产权的机制,从而使企业在海外并购前能够充分了解被并购的企业,从而认清其核心技术、知识产权等关键资源的内在价值。

3.整合管理。企业应该提高对国际形势的洞察力,准确地把握并购的时机,从容成功规避各种挑战。并购之后的整合与管理也很重要,整合与管理获得的技术创新资源的步骤主要有三点,首先,多元化管理的模式可被采用来促进知识的整合。其次,应辨别并分类管理被并购企业的知识产权和技术。此外,在极力促成知识的整合方面,积极的激励办法必不可少。

4.部门协同。为了实现现有的研发体系与所获取的外部创新资源之间成功的对接,科管部门、技术审查部门等有关部门应积极参与其中,充分地发挥其优势,有利于使企业能够得到专业化的技术性指导。

参考文献:

[1]唐未兵,傅元海,王展.祥技术创新、技术引进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经济研究,2014(07)

[2]李晓红.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及风险对策研究[N].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15,25(05)

[3]孟凡臣,苗慧.跨国并购与我国企业技术进步的相关性分析[N].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4,12(02)

[4]林宗保.跨国公司并购的制度效应与实证探析[J].《经济师》,2010(04)

[5]朱鸿伟.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外部性及其启示[J].南方金融,2006(04)

[6]张丽英.技术并购与技术创新[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03)

[7]熊建明,汤文仙.企业并购与技术跨越[J].中国软科学,2008(5):81- 90

[8]侯汉坡,刘峰.以提升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技术并购整合管理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2(02)

作者简介:陈媛悦(1996—),女,汉族,安徽淮北市人,学生,经济学本科,单位: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猜你喜欢

跨国并购作用机制劣势
劣势或许会成为优势
近亲繁殖:并非全部是劣势
企业跨国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与防范
跨国并购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制造企业跨国并购财务决策
冠心丹参方及其有效成分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及作用机制
公立医院优势变劣势
把自己放在劣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