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格非:阅读与历史情境

2016-05-30

阅读(书香天地) 2016年8期
关键词:李龟穆时英长风

格非,2016书香江苏形象大使,2016江苏致敬作家,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人面桃花》《山河如梦》《春尽江南》等;中短篇小说《迷舟》《青黄》《隐身衣》等。2014年获鲁迅文学奖、老舍文学奖,2015年作品“江南三部曲”获茅盾文学奖。

如何看待阅读?

中国人现在可能是全世界最爱学习的民族之一,广泛的推广与宣传在引导大家去学习,去阅读,去吸收大量的知识。可是,怎样让我们的阅读得到升华,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在我看来,读书可以让我们摆脱知识的奴役。因为常常被包裹在大量的信息里面,你无法形成自己的做事风格。而阅读时,可能会发现和你知道的答案不一样的说法,怎么办?需要你去书本里面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东西。阅读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建立认同关系,在相互认同的基础之上,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

我们应该怎么阅读?

美国有一位作家曾经写过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文章的题目叫做“优秀的作家和优秀的读者”。他的一个观点就是放眼望去,好作家是少之又少,好读者也是凤毛麟角。做一个好的读者不是没有条件的。在我看来阅读有的时候非常难,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容易。所以那个作家说,成为一个优秀的读者需要有十个前提条件。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是,读书时,你手边得有一本字典,你要学会去查文献,不能人家怎么说你就怎么信。尽信书不如无书。不读书至少不会让你偏信任何事实。在今天我们的阅读当中,阅读方法的培养和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特别重要。

我们怎么去读历史?

大家都知道杜甫写过一首诗《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这首诗好在什么地方呢?它有两个前提。首先你要了解杜甫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诗的具体历史背景是什么。这个前提相对来说容易些。杜甫一生颠沛流离。安史之乱使得他从北方来到南方,最后终老在湖南。他一直想返回长安,想返回他河南的老家,可是他回不去了,又生病。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心里是非常难受的。就在这个节点上他遇到了李龟年,李龟年是当时宫廷的一个乐师。原本杜甫想放下故乡的记忆,可是他所有的记忆因为李龟年又浮现眼前。刹那之间,那些情愫与情怀都在心底起了波澜。诗歌里面包含了对青春的回望与无奈。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你的人生阅历。我觉得真正要喜欢杜甫的诗,可能需要到四十多岁。人生阅历不到一定的层次,你不能真正理解他。所以我说,对于好的作品你要学会重读,要慢慢去领悟。

阅读当中的历史情境非常关键。我们要对历史情境有宏观的想象力。那么怎么扩展自己的想象力?这必须随着自己阅读的深入、人情的判断和年龄的增长,才能逐渐变化。

阅读历史如何去伪存真?

阅读时要细致地考察文献。在理解一个事件之前,你要做很多的功课,这在我们今天的现实条件下尤为重要。

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1940年6月8日下午4点左右,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新感觉派”的一位骨干作家穆时英被枪杀了。因为他投靠汪精卫做了汉奸,最后被国民党派来的特务枪杀了。这个事情本来是没有任何疑点的。到了1972年,香港突然冒出一个叫康毅的人。他在一本杂志上写了一篇文章,说穆时英是他派去汪伪政府做卧底的,但最后竟被军统误杀。香港一个重要的文学史家司马长风,看到这篇文章以后觉得这个事情关系重大,多次和文章作者通信询问原委,最后司马长风认为这个康毅先生提供的证据是确凿准确的,所以他就把这件事情写入了《中国新文学史》。北京大学著名学者严家炎也在他的书里面肯定了司马长风的说法。自此,国内研究现代文学的学者,也基本上都赞同穆时英是被误杀的观点。但是我们在读到这些史料的时候会不会产生一些疑问?首先,一个人安排穆时英打入敌人内部,这个人本身得是个大人物。可是这个人我们从来没听说过。第二,穆时英这个人是一个非常聪明,但胆子很小的书生,就算把他打入敌人内部,他对于国民党有什么好处呢?第三,抗战胜利以后,康毅为什么不能要求国民党为穆时英平反昭雪呢?为什么过了三十多年才把这件事情披露呢?为什么要用笔名说话支支吾吾呢?清华大学有一位学者,他是我同事。他在三十年前就怀疑这件事情的真实性,但是苦于没有证据。201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亲戚家书架上找书看,找到两本正巧记录那段历史的材料。他通过这两本书和其他资料的考证,证实康毅本人就是大汉奸。这么一来真相大白了。

现在好多人做研究,不去读一手材料,反而去读二手材料甚至三手材料,随随便便就去相信一个说法。读书的目的是为了确立自己的一个判断,不迷失自己,我们要为自己做主。

为什么讲阅读与历史情境?

为什么我对“历史”这一时间概念这么迷恋?因为每个人都会经历三个时空:过去、现在、未来。现在正在快速地消失,未来又充满未知,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情来推断将来发生的事情。马克思说过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历史上任何事件都会发生两次……”过去的经验有助于我们对现实进行处理,有助于我们对遥不可及的未来进行预料和判断。如果没有对历史的了解,我们怎么来解释自己的生命?就是因为我们有历史,我们才可以把自己放在历史长河中,才可以看出每个人到底意义何在。

当下年轻人的阅读和您当年相比怎么样?

我们那个年代有很多我们想读但是读不到的书。我记得有一次,作家马原把一本书从辽宁带到了上海,我们五六个人排队等着借他的书看。在那个年代,有很多的书,你想看看不到,出版也没有今天这么发达,资讯也没有今天这么便捷,所以我们只能读很多平常的书。

我对年轻人的一个劝告就是我们读书要广泛。对于清华大学的学生,我提出你读什么书,是你的自由,但一定要读一些原著。我希望同学们肚子里要有一点“干货”,不要全是“水货”。读了那些原著,你慢慢地就会有自己的见解,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别人写的书你觉得不行,你马上就会批判。比如你要是读西方小说,如果认真读十本书,你说话都是不一样的。很多读研究生的人,其实都不读书。这是现代社会一个很大的问题,也是我们担心的一个问题。

(本刊记者侯郅玥根据第六届江苏书展全民阅读大讲堂内容整理)

猜你喜欢

李龟穆时英长风
愿你乘长风破万里浪
《江南逢李龟年》教学设计
长风街线路所102DG占用丢失的解决方案
江南逢李龟年
穆时英是谁?
——对其附逆之事的再思考
战时日本知识阶层与穆时英的交流*
——从《文学界》追悼特辑到夭折的文艺团体“中日文艺家联盟”
江南逢李龟年
江上赠李龟年
上海都市景象的文学建构——论穆时英小说中的电影元素
穆时英研究现状分析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