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
2016-05-30
《像艺术家一样思考》
作者:贝蒂·艾德华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译者:张索娃
本书用深入浅出的方式教授了绘画的5种基本技能。打破了初学者对于绘画的畏惧。作者通过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式,证明绘画完全是一项可以学习的技能。而掌握这项技能的关键就在于大脑转换到一种视觉的特殊模式,学会像画家那样看待事物。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大脑进行创造和想象的无穷无尽的潜能也被激发出来。通过这种新模式的思考和使用大脑能量的新方法学习者可以在生活、工作、学习中产生有创造力的问题解决方案。这本书是所有对绘画感兴趣,并想要通过绘画认识自己大脑工作情况,并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激发自己潜在创造力的人的不可多得的好工具。
《这幅画原来要看这里》
作者:[日]宫下规久朗
出版社:浦睿文化/湖南人民出版社
译者:杨明琦
众多有关“最后的晚餐”的画作里,为什么餐桌上摆放的总是鱼?老虎在东方被公认为是勇猛的野兽,为什么却鲜少出现在西方名画中?如何从画作背景里远航的帆船来断定妇人的手中拿的是情书?本书封面上的《阿诺芬尼夫妇像》中,墙壁中央悬挂的镜子里映出的是谁的身影?日本知名美术史家官下规久朗在代表作《这幅画原来要看这里》中,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角度,通过猿猴、蝴蝶、葡萄、向日葵、月亮、镜子、书信、铁路、性爱、梦……这些我们日常所熟悉的事物,这些在名画中反复出现的主题轻松解读各个时期中外名画的秘密。这是一本绝不一样的入门级绘画读物。再也不依循历史脉络,无须知识背景,零基础就能读懂梵·高、伦勃朗。全书收录150多幅画作,图文简单对应,普及知识与实物鉴赏并行。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
作者:瓦尔特·本雅明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译者:李伟/郭东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是本雅明最具颠覆性的作品。书中论述了技术革命在当代所孵化的新的艺术样式——机械复制艺术。他从艺术生产理论出发,从制造技术的角度,剖析了古典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区别。机械复制技术制造了“世物皆同的感觉”,消解了古典艺术的距离感和唯一性。导致了古典艺术的“灵光”消逝,即艺术美境的流失。在机械复制时代。艺术不再以仪式为基础。而是建筑于政治学之上。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全译彩图本)中。其超现实主义和犹太神秘主义风格,给20世纪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思考空间。
《亚洲的书籍、文字与设计》
作者:[日]杉浦康平编著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译者:杨晶/李建华
本书收录了国际著名平面设计家、书籍设计家杉浦康平近年与中国、韩国及印度的六位著名设计师——吕敬人、黄永松、安尚秀、郑炳圭、R.K.乔希(R.KJoshi)、柯蒂·特里维迪(Kirti Trivedi),就东方各国的文化异同,亚洲的书籍、文字、设计以及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所进行的对谈,通过他们的对话使读者得以分享这些设计师们对本国的文化、文字的思考,以及如何将其融入实际设计工作的体会和经验。而书中配合各处对谈内容分别选刊的杉浦康平和六位设计师的作品,也为读者提供了从思想到实践的典范。
《贾科梅蒂的画室》
作者:[法]让·热内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译者:程小牧
1954年,法国作家讧·热内通过萨特、科克托等朋友与艺术家贾科梅蒂相识,并应邀为艺术家做模特。从1954至1958年,热内时常拜访贾科梅蒂位于巴黎十四区伊伯利特-曼东街的画室。这一相遇所激起的精神探索、交流和纯净的友谊,被热内记录在《贾科梅蒂的画室》里。热内论艺术的文字极少,本书收录的几篇独具风格的艺术笔记,是热内仅存的直接阐述自己的生命观和艺术观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