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王屋山道教文化资源开发的劣势

2016-05-30段亚利

大东方 2016年8期
关键词:王屋山资源开发

摘 要:王屋山道教文化资源开发虽已开发有旅游产品和项目,具备旅游设施与服务,但在资源保护、产品设计、理论研究、经营团队、宣传营销等五个方面论述了王屋山道教文化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王屋山;道教文化;资源开发

王屋山在整个济源市旅游业中处于至为关键的地位,经过近20年的开发,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与同类型旅游区比较而言,王屋山旅游发展尚停留在一个较低的层次,较之同区位的云台山、嵩山、尧山等河南旅游名山,王屋山无论是在开发建设上还是在客源的吸纳上都难以比及。具体而言,王屋山道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一、对王屋山道教文化资源保护力度不足

王屋山道教文化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物质资源包括自然环境、宫观建筑等人文景观;非物质资源包括精神传承、宗教氛围、节庆民俗等,这些文化资源是历史造就的、先人留下的不可再生资源。保护好王屋山道教文化旅游资源是任何旅游开发的前提。自建国以来,国家、河南省和济源市政府虽然拨款组织人员对王屋山重要道教宫观进行了修复,但是还有很多重要宫观、遗址遗迹、石刻碑碣由于种种条件限制没有得到保护和修复,任由其暴露于野外风雨侵蚀,或埋于地下不为人知,有的文物甚至被当地山民挪去垫屋角、修井栏。另外,王屋山的非物质的道教文化资源也在不断地消失。曾经红遍王屋山乃至黄河畔的王屋琴书,虽然已被列入河南非物质遗产名录,但是现在也避免不了市场衰微、后继无人的命运。

二、旅游产品文化含量低,道教文化体验性差

据调查问卷所得的数据,游客游览过王屋山后,有89%的人没有感受到王屋山道教文化的魅力和道教氛围。95%的人认为王屋山是以自然风光为主要旅游吸引物的景区。从数据上可以看出,王屋山缺乏能够体现道教文化主题和特色的旅游产品,道教氛围淡薄。究其原因:

第一,王屋山已开发的南线、中线、东线三条旅游线路,虽然基本涵盖了王屋山风景区的主要景观,但是,由于线路设计上缺少统一和系统规划,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观看到的都是相互割裂的单个景点,加上服务设施、交通不完善,拉长了游览时间,也不利于形成统一的、完整的道教文化名山印象。

第二,缺乏有高深道学修养和在道教界又有一定威望的高道主持。要发展道教文化旅游,必须引入有高深道学修养和威望的道士。道教文化旅游必须营造神秘的道教文化气氛和浓郁的道学研修气息,只有著名高道才能凭借他们深厚的道学修养和在道教界的威望营造出这种氛围。没有了真实浓郁的道教文化氛围,在景区内求签算命、烧香祈福之举,就缺乏特定环境支持,沦为封建迷信、江湖骗术之流,损害整个景区的文化内涵和品牌形象。资源的文化内涵被忽视,严重限制了王屋山旅游业的发展。

三、对王屋山道教文化的系统性研究不够

搜集二十世纪八十年来以来王屋山的研究资料,大多是从地质地貌、自然资源角度开展的,九十年代后期开始,才出现了部分从旅游经济角度开展的研究,但是内容不够系统化,研究也不够深入。稍微系统的研究论著的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市政府组织编写的史志类和史料类著作,如济源市地方史志办编写的《王屋山志》、政协济源市委编写的《济源历史文化精编》、张书碧的《王屋山名胜诗画》。这些论著从多个角度对王屋山进行了研究,但研究不够深入。另一种是从发展旅游角度出发,对王屋山的地质、气候、自然、道教文化资源开发进行的研究,代表作品有李立政的《济源历史与创世神话初探》、谢凝高的《王屋山风景资源综合考察研究》、卢化南的《王屋山考古》等。

从近二十年的为王屋山道教研究的情况看,主要存在着如下问题:①王屋山道教研究没有一支研究水平较高的专业队伍。②缺乏道教界和文史学界的权威人士的参与。③对王屋山道教文化资源的研究较为分散、薄弱,没有做到专业化、专门化、系统化、深入化。

四、缺乏高素质高水平的景区开发和经营团队

导游员的服务水平决定了旅游产品对游客心理的刺激和接受程度。据笔者从王屋山管理局了解,王屋山景区从业人员有120人,导游员20多人,多为景区讲解员,获得国家导游资格证的导游员较少。这些讲解员、导游员在道教文化修养和导游业务都难以满足景区发展需要。另外,景区管理人员文化层次也偏低,王屋山管理局没有专门从事道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的工作人员,旅游开发或经营者的道教文化素养较低,难以开发出文化含量高的旅游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制约道教文化旅游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五、王屋山道教对外宣传及营销力度不够

虽然近几年来,济源市在对外宣传与营销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比如斥巨资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王屋山下的传说》电视专题,在《河南日报》等重要媒体上宣传,并于2008年成立王屋山道学文化研究会,邀请国内道教界、文史学界知名人士前来王屋山考察、研讨王屋山的道教文化、历史积淀和旅游发展等。但是,到目前为止,王屋山道教文化品牌仍然没有在旅游市场上引起热烈反响。大多数客人只知道王屋山是愚公故里,是古代名山,但是对王屋山的道教文化、道教历史、道教地位以及其他道教文化资源几乎一无所知。究其原因,第一,王屋山没有专门的营销部门,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营销模式,且对于宣传的持续性和实际效果都有待进一歩的加强和提高。第二,缺乏专业的宣传营销人才。宣传的手段多种多样,选择何种宣传手段,怎样宣传,才能达到最大的预期目的,这都需要专业人员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来实施。

参考文献:

[1](晋)葛洪著,张松辉译注.抱朴子内篇·极言[M].北京:中华书局,2011:

[2](梁)陶弘景.真诰[M].北京,中华书局,2011:

[3](清)萧应植.济源县志[M].清乾隆二十六年刻本.

[4] 济源市地方史志办公室.王屋山志[M].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5] 政协济源市委员会.济源历史文化精编[M].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段亚利(1984.6~ ),女,河南济源人,济源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讲师,骨干教师,历史学硕士,主要从事中国旅游文化的研究。

(作者单位:济源职业技术学院 社科部)

猜你喜欢

王屋山资源开发
王屋山大葱特色产业发展与对策
王屋山文物古建筑群消防安全及火灾扑救准备工作
养儿防老
王屋山下“大讲堂” 人大履职“加油站”
川北大木偶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分析
数字媒体技术介入地方性博物馆资源开发讨论
徐州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河南新县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浅谈王屋山道教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