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屋山柿子绿色标准化栽培技术

2020-05-06吴小勇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8期
关键词:柿子标准化栽培技术

吴小勇

摘要    本文详细介绍了柿子绿色标准化栽培技术,包括产地环境、园区选择、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实现柿子绿色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柿子;绿色;标准化;栽培技术;王屋山

中图分类号    S66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08-0070-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柿子营养丰富,富含甘露醇、葡萄糖、果糖、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具抗血脂、抗动脉硬化、抗肿瘤、抗老化、止血止咳等功效,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及医疗保健功能,其保健作用早在《黄帝内经》《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需求的增加及对食疗认识的不断加深,柿子醋保健饮品的保健功能深受人们青睐,柿子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柿子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应用可实现柿子绿色生产,现将王屋山柿子绿色标准化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产地环境

王屋山是中条山的分支山脉,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区内地势北高南低,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生物多样性丰富,野生动植物资源、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柿树满山,清泉长流,无污染,是绿色柿子标准化生产的理想基地。

2    园区选择

选择背风向阳、质地较好、pH值6.0~7.5的土壤,远离污染源,实现柿树生产优质、高产。

3    定植

选择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矮化柿树品种,秋季进行定植,有利于伤根愈合和吸收功能的恢复。在肥沃土壤种植时按4 m×6 m栽植,山岭薄地按照3 m×5 m栽植。栽植时,选择合适的柿树品种,要求苗高1.5 m以上、距地1 m苗径1 cm以上、根系发达、无病虫害[1]。

定植前,根据柿子品种定植密度挖穴备植,一般挖1 m见方、深80 cm的定植穴。栽植时,灌足底水,将柿子苗根部蘸上含有生根剂的泥浆,利于生根缓苗,同时将表层土和腐熟农家肥按1∶1的比例回填培土,利于柿子苗成活和生长。

4    田间管理

4.1    土壤管理

土壤管理是柿树优质丰产的基础,通过田间土壤管理,改善土壤结构,减少水土流失,增厚根部土层,改良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为柿树根系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一是深翻改土。从定植后第2年开始,每年在树的一侧沿定植穴向外挖宽40 cm、深40~60 cm的长方形沟,结合施肥将熟土填入沟内,3~5年内完成扩穴,增厚根部土层,改良土壤理化性状。二是松土除草。早春土壤化冻后,及时松土,增温保墒,生长季节中耕、除草,在树盘内扣压草皮土或压草,成龄柿园全园或树盘内可覆秸秆、杂草[2]。

4.2    日常肥水管理

肥水管理是保证柿树生长健壮、连年丰产和提高果实品质的重要措施。在肥水管理时,以农家基肥为主,同时根据测定的土壤养分含量进行配方施肥。幼树以氮肥为主,促进生长,提早结实;成年树应做到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提高产量。一是基肥施用。每年10—12月进行沟施,第1年施有机肥12~15 t/hm2,树龄每增加1年,施肥量增加7 500 kg/hm2,產果盛期施有机肥75 t/hm2。二是追肥施用。刚定植的幼树生长比较缓慢,为促进主干和主枝生长,宜多施氮素,氮、磷、钾比例可为2∶1∶1,施肥量为纯N 80~90 g/株、P2O5 40~45 g/株、K2O 40~45 g/株;第3年以后五六年间,柿树生长较旺盛,易发生二次枝或徒长枝,宜酌减氮素,增施磷、钾肥,氮、磷、钾比例宜为2∶1.5∶1.6,施肥量为纯N 500~800 g/株、P2O5 350~600 g/株、K2O 350~750 g/株;八年生以上的成年树,氮、磷、钾比例为4∶3∶4,施肥量为纯N 1 000~1 550 g/株、P2O5 750~l 150 g/株、K2O 1 000~1 550 g/株[3]。

4.3    休眠期管理

11月上旬至翌年3月底,此阶段以防冻杀虫为主。12月底浇防冻水,整枝修剪,合理布局树体结构,调节营养枝和结果枝比例,更新复壮结果枝组;轻刮树皮,涂白,并清理园区病枝杂草,减少田间虫卵寄生和药剂使用;同时,在离树1.5 m左右开沟,沟深1 m、宽80 cm,根据树龄情况,施腐熟农家肥37.5~90.0 t/hm2。

4.4    萌芽至开花期管理

4月上旬至5月下旬,发芽前后浇水1次,并随水冲施沼液30 m3/hm2。花期主干环剥,环剥宽度0.2~0.4 cm,深达木质部。初花期,叶面喷施硼砂300倍液+尿素液1~2次,间隔期7~10 d。

4.5    果实速生期、花芽分花期管理

6月上旬至7月下旬,施复合肥1.5~2.0 kg/株,对徒长枝、旺枝摘心,摘留长度30~50 cm,同时在开花枝上第1朵花开放至第2朵花开放结束时进行疏蕾,保留开花早的3~5朵花后,将其余花蕾疏去。6月上中旬,每隔20 d喷1次1∶5∶400倍波尔多液,连喷2~3次,同时结合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300倍液。

4.6    果实生长期管理

8月上旬至9月下旬,对徒长枝、长达50 cm的外围枝进行短截、摘枝,并根据目标产量进行疏果,疏果在生理落果结束后进行,疏去小果、畸形果、病虫果,保持叶果比25∶1左右。结合浇水冲施沼渣、沼液,9月下旬施尿素150 kg/hm2。

4.7    整形修枝

修剪的主要目的是保持树体通风透光良好,整形要做到培养内膛小枝,防止结果部位外移,及时更新,从而克服大小年,维持树势,延长盛果期年限。柿树树形多采用主干形或自然开心形,冬季剪去交叉枝、骑马枝、重叠枝、弱枝、病枝等,徒长枝有空间的减短到20 cm以下,剪短结果枝[4]。

5    病虫害综合防治

5.1    综合防治原则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以农业防治为主。

5.2    农业防治

强化栽培管理,增强树势,增加抵抗力,彻底清除病叶、病蒂,冬季和早春清除落叶和枝条上的病蒂、病梢、病叶,集中深埋或烧毁,减少侵染病源。若老树皮翘起,务必将其刮掉,再将伤口处涂白,防止滋生害虫,并摘掉遗留的柿蒂。

5.3    化学防治

角斑病、圆斑病主要危害柿树的叶片和果蒂,病菌在其上越冬,第2年借雨水传播侵染,造成早期落叶和落果。6月上中旬(花后20 d左右),在病菌开始传播前,每间隔10~15 d喷1∶5∶400倍波尔多液1次,连喷2~3次。

柿炭疽病,果实发病初期果面出现深褐色或黑褐色斑点,多于6月发病,雨季为发病盛期。发芽之前,喷施石硫合剂1次;6月上旬至8月中旬每隔25~30 d喷1次波尔多液400倍液,连喷3次。

主要虫害有柿疥虫、柿蒂虫、柿毛虫,可于早春柿子树发芽前喷1次石硫合劑杀死越冬的柿疥虫幼虫,6月上旬再喷1次石硫合剂,如果危害比较严重,可使用20%菊马乳油2 500倍液+扑虱灵1 500倍液喷洒枝条、叶片、果实、柿蒂等部位。蛾类发生较少,可进行人工捕杀或诱杀。

6    成熟采收

根据柿子用途不同确定柿子采收期。作硬柿鲜食用,可在着色后,皮变黄而未转红,陆续采收,脱涩后供应市场;用于制柿饼或鲜柿贮藏、运输的可稍晚些,但必须在硬柿期采收。一般在果皮黄色减退而稍呈红色时采收,过早采收时果实含糖量低,过晚采收时果软,不易去皮。柿子的采收宜选晴天,久雨初晴不可立即采收,否则果肉味淡或在贮运中易腐烂。

柿子采收方法主要有折枝法和摘果法。折枝法是将柿果连枝折下,能刺激枝条中下部芽的萌发,形成粗壮的结果母枝,防止结果部位外移,可起到修剪作用。摘果法是用手或采果器将柿果逐个摘下。果器是用铁丝弯成直径15~20 cm的圆圈,圆圈下套网袋,并绑在长杆上,使用时圈套住果,轻推轻拉即可使果掉入布袋。此法不伤枝,保护连续结果母枝,但若不配合修剪会引起结果部位外移,结果母枝衰弱,易形成大小年。柿子采收后,应将果梗自果梗近蒂部剪下,以免在包装贮运中相互刺伤,不利于果实贮藏。

7    参考文献

[1] 龚秀益.柿子园立体综合开发措施探讨[J].农技服务,2007(10):94-95.

[2] 安雪军.柿子树栽培丰产技术[J].河北林业,2009(5):44.

[3] 林景怀.柿子树低产变高产技术五则[J].福建农业,1994(8):8.

[4] 杨梅.柿子树种植栽培实用技术[J].中国果菜,2011(6):3-5.

[5] 李述广.柿子树栽培管理经验浅述[J].中国果菜,2007(17):747.

猜你喜欢

柿子标准化栽培技术
院前急救标准化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国家标准委与非洲标准化组织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
秋落柿子红(油画)
捡柿子
来自柿子的烦恼
“一带一路”离不开标准化人才
学生评教的标准化处理
自己熟的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