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影响及启示

2016-05-30刘海玲

大东方 2016年8期
关键词:中体西用洋务运动

刘海玲

摘 要:洋务运动是中国现代化运动的一个重要阶段。本文认为洋务运动及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是伴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过程开始的,洋务运动虽然失败了,但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随后本文从经济、政治和文化教育等三个方面说明了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不仅肯定了洋务运动对现代化的积极影响,还说明了其消极影响;最后分析了洋务运动对现代的启示,洋务运动虽然有着种种的不足之处。本文重点讨论了洋务运动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以及其对现代的启示。

关键词:洋务运动;中国现代化;中体西用

洋务运动是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和影响下,在清廷内外交困的情况下,由统治集团中一部分洋务派官僚发动的“求强”、“求富”的运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初,英国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西方先进技术也随之涌入中国。六十年代前后,列强又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从中国掠夺大量政治经济利益和特权。从六十年代起陆续开办了一批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同时办了一批新式学堂,又建立了新式海军,从而启动了中国的近代化。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体西用”是洋务派处理中西文化关系的原则,也是洋务派回击顽固派进攻的武器。现代化作为一个从封闭到开放的社会历史过程,在很大程度上需要观念意识的转变。这一过程,是伴随着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业革命和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而开始的。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是伴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过程开始的。

一、洋务运动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1.洋务运动与经济现代化

洋务运动,从经济上讲,是近代中国的一次“求富”和“求强”的运动。它以创办机器大工业工厂为主要内容,是19世纪世界经济近代化潮流的一个组成部分。洋务运动的失败使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继洋务派人物后的有识之士看到了洋务运动的严重缺陷,中国要走上独立富强的现代化道路,需将革命从物质技术层面引入政治思想文化层面。洋务运动的真正历史作用不在于它的正面作用,而在于它的反面作用,即这种反面作用折射出中国要现代化就必须在发展生产力时要进行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改革,尤其是建立在生产关系基础之上的政治思想文化教育制度的改革,同时提高国民素质,树立国民独立自主、自立更生、奋发进取、勇于吸收外国一切先进的文明为我服务的思想。

2.洋务运动与政治现代化

政治现代化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由农耕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时,社会政治制度发生与现代经济基础相适应的转换。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的洋务运动是中国现代化链条中不可分割的最初一环,对中国的政治现代化也有重要的影响。洋务运动失败了,“中体西用”破产了,却带给中国政治现代化复杂而深刻的影响。它对于当今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也有着借鉴意义。其一,政治体制改革对经济发展有制约作用。其二,认识推进政治现代化任务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政治改革是一次利益的重新再分配,牵一发而动全身,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甚至流血冲突。所以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在党的领导下积极稳妥地进行,妥善处理各种关系,既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又要保持稳定,维护大局。

3.洋务运动与文化教育现代化

洋务学堂是中国早期教育现代化的起点,“中体西用”办学观则是贯穿其始终的根本指导思想。“中体”与“西用”的矛盾贯穿洋务学堂的发展过程,支配着洋务学堂的发展形式和道路,决定着洋务学堂各基本要素的存在形式,从而导致中国传统教育逐步向现代教育转化。但与此同时,“中体西用”又制约着中国早期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洋务学堂对中国早期教育现代化的积极作用:第一、洋务学堂改变了传统的教育观念并冲击了陈腐的科举制度,促使传统的书院进行改造。第二、洋务学堂使中国近代教育避免了殖民化的前途,代表着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方向。第三、洋务学堂产生的新质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基础。洋务学堂对中国早期教育现代化的消极影响:洋务学堂尽管在客观上开启了中国早期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但是,“在变器不变道”办学思想的支配下,洋务学堂仅仅是引进了西方的工艺技术,却去掉了作为技术根本的科学精神,试图保持传统的人文教育,但事实上却僵化和削弱了人文教育。

二、洋务运动的现代启示

1.正确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洋务运动的历史实践和“中体西用”的提出施行,使我们认识到了传统对现代的双重作用。尽管传统与现代存在着创造需求和保守心理,开放与封闭,竞争原则与中庸信条等等矛盾冲突,但传统并不意味纯粹的过去,它是古代、近代和现代文明共同汇集的结果,是一种延续的动态存在,现代化作为延续,必须存在着实质上的一脉相承。中国的现代化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之上的现代化,它不可能完全抛弃中国的传统因素及文化而构建一种全新的完全非中国化的现代化。当今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与改革,就应对传统合理扬弃,重新整合,在复兴和重建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科学和民主的现代成果,以史为鉴,正确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以此促进我国现代化事业的更大发展。

2.发展经济现代化的同时也要注重政治现代化

政府作为现代化的组织者,应该是由公正、廉洁、具有现代知识和改革倾向的社会精英所组成,必须具有中央权威和现代化的意识,要真正从社会发展角度出发而不是从一己私欲出发管理整个国家。杜绝贪污腐败、假公济私的官僚作风,积极改革政治系统扩大政治参与,以容纳社会精英阶层,使权力范围逐步扩大并且日趋下移,实现真正“主权在民”。洋务运动,只谋求经济上的现代化,造成了现代化模式上的畸形发展,犹如单腿走路,放慢了前进的速度,也决定了摔倒、栽跟头的必然。因此,对于我国当今现代化建设来说,要实现国家社会的现代化,政治现代化与经济现代化就必须双管齐下,同步进行。在发展经济、完善经济体制的同时,也要加强党的建设,实现政治民主。

3.在坚持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前提下坚持对外开放

洋务运动主张向西方学习,迈出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第一步,虽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其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所具有的积极作用不可否认。在中国这个特殊的国度,没有相对的权威会出现混乱,但权威如果绝对化又会压抑创新和发展。吸取洋务运动的经验教训,客观现实要求我们在保证民族独立,强调民族独特性,坚持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同时,学习借鉴外国的经验成果,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以一种开放的态势对自己开放、对外开放,求得发展和进步。

(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中体西用洋务运动
“中体西用”概念的嬗变与发展:基于近三十年学术研究的思考
汉宋调和与“中体西用”论的生成——兼论曾国藩、张之洞的经学史定位
浅析洋务运动在近代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大历史观”与历史思维培养——以《洋务运动》为例
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
关于洋务运动中洋务企业性质的探究
高三复习的概念教学——以“中体西用”为例
浅谈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浅论“中体西用”中的“实用理性”
“中体西用”的现代价值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