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德国表现主义绘画的自由

2016-05-30王柄权

大东方 2016年8期
关键词:审美价值自由

摘 要:德国表现主义绘画的自由主要体现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超越了传统的束缚,又与20世纪德国的社会状况关系密切,以一种新的方式同时又是属于艺术家自身的方式进行创作。本文通过结合美术史、哲学、作品以及个人的观点来初步探讨德国表现主义绘画的自由。

关键词:德国表现主义绘画;自由;审美价值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民族和地区的艺术都具有自由特征,德国表现主义绘画也不例外。很多人认为,自由是随心所欲,而德国表现主义绘画的风格以及其产生的时期很难让人联想到“自由”,本文将通过自由中的超越、风格与思想的统一以及独特的审美价值三方面来说明德国表现主义绘画的自由。

一、自由中的超越

德国表现主义绘画大多呈现出扭曲的线条、大胆的色彩、夸张的形象等感性材料。然而,在这些作品中,我们在看到这些感性材料的同时,还感受到了它们背后的东西。如在蒙克的《呐喊》中,我们除了能看到扭曲的线条和畸形的人物形象外,还能感受到躁动不安、恐惧和绝望。虽然蒙克使用了有限的色彩和线条以及两个人物,但他在反映了他自己的精神状态的同时,也反映了20世纪德国人民普遍存在的躁动不安、恐惧和绝望的精神面貌,蒙克也正是用有限的材料表现出了德国的民族性和时代性。这使得《呐喊》中的线条和色彩所起的作用已经超越了它们本身,在某种程度上摆脱了物质材料的束缚,上升到了精神的层面。在康定斯基的作品中,颜色之间的相互作用具有了新的意义,线条与色彩表现出其内在精神,在这里,它超越了线条与色彩的表面意义,呈现出更深的境界。这些都能体现出德国表现主义绘画的自由特征。

德国表现主义绘画的自由还体现在对通常熟悉的事物的表现中。在《令人惊骇的面具》中,恩索描绘了他熟悉的场景,画中两个带面具的人物是来自佛兰德斯的狂欢节的,这些熟悉的事物在这幅画中仿佛处在一种冷酷的环境之中,给人一种不安的感觉,同时也揭示了恩索强烈的情感和纷扰的内心世界。贡布里希认为,同一个事物可以有多种读解,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就有不同的解释,这源于它的多义性。而这种多义性对于一个词或者一个概念来说就是自由的,因为它超越了人们平常的思维,在熟悉的事物中创造出了新的意义。蒙克的《青春期》体现了这一点,处在青春期的少女是现实生活中比较普通的现象,但艺术家通过这一普通形象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情感。在马尔克笔下的动物也不只是动物了,而是通过动物来表现最原始、最纯粹的精神,寻求人与自然在精神上的和谐,在其他德国表现主义艺术家中,如路阿、克利、科柯施卡、康定斯基等的作品中也具有这一特点。

二、风格与思想的统一

优秀的艺术作品不是简单的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它是多方面、多层次的统一,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因此,它需要典型的艺术形象,通过特殊显现一般,把“美”转化为具体的个别,这一典型也是事物的形式既是合目的性的又是合规律性的,在抓住典型的同时也获得了艺术的自由。邱正伦写道:“诗人只有在唤醒深睡中的词汇和实现了对终极的命名之后,诗人的创作才在最终的意义上通过并取得成功。所以,诗人的自由绝不停留在写作本身的自由上,而且更应该在一种由责任要求而进行的创作行为中享有的自由。”

马尔克通过动物的形象寻求人与自然在精神上的和谐,动物形象成为了马尔克表现这一和谐的典型,马尔克在创作动物形象的过程中获得了表现这一和谐的自由。在凯尔希纳的《柏林街头》中的人物形象更像是一些陌生的,像昆虫一样的东西,这些形象反映了他对当时德国社会的看法;他的《街道》主要用曲线表现人物,产生了一种飘忽不定的感觉。凯尔希纳的作品主要展现了传统习俗与机械文明压迫下人们的潜在的精神状态,这是一种麻木而空虚的精神状态,这些形象在他的作品中很适合表达作者的想法,凯尔希纳找到了自己的表达方式,这既能体现他自己的个性,又能反映当时整个德国社会普遍存在的状态,这就是艺术的自由。

三、确立了独特的审美价值

德国表现主义绘画与其他种类的绘画一样继承或受到前期绘画理念及风格的影响。然而,德国表现主义艺术家在借鉴和吸收其他画派的艺术理念及风格时,也呈现出了自己的特点。黑格尔认为,自由在于主体是自主运动的,真正的生命也在于其运动不受外界约束和控制,并将外界变为生命自身而存在的,利用外界来服务自己,通过外界实现自己的价值,使和它自己对立的外界不再是外来的,不觉得它是一种界限和局限。

蒙克关注过后印象主义的作品,受到高更的平面装饰性风格的影响较多,但他在作品中既反映了社会风尚,又发泄了个人情感的创伤,这与高更以及后印象主义有很大的不同;桥社的艺术家们将立体主义的几何性与透视空间结合起来,他们作品中的变形受梵高的影响,作品中的结构也受中世纪后期的手抄图案的影响。然而,当我们看到桥社的作品的时候,既不会认为它们是中世纪的,也不会认为是立体主义的,更不会认为是梵高的;诺尔德的《最后的晚餐》受到了伦勃朗的《埃默斯的基督》和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的影响,画面中拥挤的人群增强了临难的危机感,甚至到了无法容忍的地步,表现出了情绪激愤的感觉,这与伦勃朗和达芬奇的画是不一样的。综上所述,德国表现主义绘画除了与其他画派的艺术风格有联系之外,艺术家们还有自己的艺术语言,有自己的审美价值尺度,与德国当时的社会状况有很大关系。因此,德国表现主义绘画没有受到传统以及其他画派艺术理念的束缚,在借鉴与继承的同时,有自己的艺术风格。德国表现主义的艺术家们将其他画派的艺术风格与传统融入到了自己的作品中,突破了传统的审美价值标注,在创作和欣赏的过程中都能够获得了自由。

四、总结

德国表现主义绘画有自己的独特性,这与20世纪的德国的时代背景与社会状况不无关联。在看似粗糙的画面中借鉴与继承了其他画派和传统,并融入到艺术家自身中,形成了自己的审美价值尺度,创作出具有20世纪德国时代性和民族性的杰作。

参考文献:

[1]邱正伦.艺术价值论.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4.

[2]H·H·阿纳森.西方现代艺术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2.

[3]邱紫华.思辨的美学与自由的艺术:黑格尔美学思想引论.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2.

[4]马永建.现代主义艺术20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10.

[5]贡布里希.木马沉思录.广西美术出版社.2014.12.

作者简介:

王柄权,男,(1991.1~ ),汉族,山东东营人,聊城大学,2014级美术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西方绘画研究。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

猜你喜欢

审美价值自由
数学课堂中的文化滋润策略
浅析传统艺术互渗性的当代审美价值
中国门神画之美
试论动漫艺术的审美价值
“作好作恶者皆龙友也”
美国垄断不了“自由”“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