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系人民强能力 建好队伍上水平

2016-05-30史恩冬

求知 2016年8期
关键词:救助社区建设

史恩冬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博大精深,是一个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对于我们民政部门而言,要坚持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情系群众、关注民生的为民情怀,也指明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对人民的责任。解决好老百姓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使人民学习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是人民的期盼,也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形势下,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的精神实质和基本内容,坚持以新发展理念指导工作实践,切实履行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部门职能,勇担责任,改革攻坚,造福民生。要进一步明确民生工作的重点和主要着力点,用实际行动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

一、抓队伍建设,深化为民服务理念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关键在于培养造就铁一般的干部队伍。为全面提升民政干部的业务素养,进一步适应民政工作新要求和新常态,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我们河北区民政局以队伍建设为抓手,不断深化思想、组织和作风教育,打造为民务实清廉的民政工作队伍。一是加强理论学习,思想建设有新成效。把总书记系列讲话作为党性教育必修课、常修课,以党委中心组和领导干部为重点,带动各党支部和广大党员干部及时学、专题学和深入学,并坚持学以致用、学用结合,提升为民服务意识。二是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组织建设有新水平。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以“三会一课”等党的组织生活为基本形式,以落实党员教育管理制度为基本依托,对普通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分别提出要求,真正把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抓在日常、严在经常。三是要强化制度践行,作风建设有新突破。按照《准则》《条例》要求,各支部制定具体的学习宣传和教育培训方案,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引导全体党员自觉尊崇党章、遵守党规,强化使命担当意识,为群众做好事、做实事。

二、抓三社联动,推动美丽社区建设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社区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以民生为主的社会建设。我们坚持以创建美丽社区为载体,综合发挥社区、社工、社会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三社联动”作用,不断加强和创新社区治理,连续两次被国家民政部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一是创建美丽社区,提升治理能力。按照全市“美丽社区”创建六大工程、81项内容,在已创建的34个天津市美丽社区的基础上,继续开展申报创建15个市级美丽社区。进一步拓展社区服务载体和功能,对114个社区居委会办公服务设施进行了提升改造,打造“一站式”社会事务办理平台,同时贴近居民生活需求,增加了代购水电气等服务,使居民“进一个门,能够办所有事”。进一步改善小区居住环境,采取明察暗访、限期整改、定期抽查、监督考核等举措分别对街道、社区居民委员会、物业服务单位以及物业专管员提出要求、明确责任,合力推动小区物业管理工作取得新进展。王串场街艳泉里社区的物业管理被评为全市先进典型,得到国家民政部、市、区各方面的充分肯定。二是夯实社工队伍,优化服务水平。以“评不倒”活动为载体,对1100名社区工作者开展专业知识、业务技能培训和岗位练兵活动,提升了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以“掌上社区”管理系统为平台,深化网格员划片走动式办公、敞开式服务,全年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2700余件。在此基础上,将社区服务群众、困难帮扶、邻里矛盾调处,以及小区“清脏治乱”、美化环境方面的好经验进行提炼升华,精心编排了实景案例公开展示,促进了社区之间的学习交流,提高了应对急难问题的分析处理能力,并将与“十、百、千”创建活动结合起来,提高社区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三是激活社会组织,促进居民自治。发挥区社会组织孵化服务中心的引领示范作用,通过组织培训、专业策划、技术支持等举措,帮助入驻中心的3大类、11家社会组织实现了功能提升和项目拓展,以此带动全区3000余家社会组织发展壮大,形成“1+5+X”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格局,组建各类志愿者队伍1116支,社区志愿者达到9万余人。发挥社会组织服务管理网的平台作用,对全区和入驻中心的社会组织实施全过程管理、综合性服务,实现组织发展与居民需求精准对接。目前,市民政局已将该平台纳入全市智慧社区信息化平台的一部分统筹推进,并面向全市各区县推广我区社会组织信息化建设成果。

三、抓基础保障,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社会救助是民生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我们在认真领会中央扶贫会议精神的基础上,积极贯彻《天津市社会救助实施办法》,推动落实《河北区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坚持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原则,加强救助制度体系建设,完善多方位救助模式,使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有效保障。一是完善兜底保障举措。在认真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基础上,不断提高低保、低收入救助家庭生活待遇,目前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每月705元提高到了780元,低收入救助标准由每户每月212元提高到了234元。加大对全区低保边缘户的救助力度,目前已掌握2400多户困难家庭的详细情况,并建立了困难家庭信息库,确保救助到位、精准帮扶。今年以来,推行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目前已对14800多名符合条件的申请人按时足额发放补贴890余万元。二是开展特色救助活动。妥善用好市、区财政安排的6900万元专项资金,与区财政局共同制订了《“低保边缘户”专项救助资金使用暂行规定》《“家庭改变计划”专项资金使用暂行规定》,分别用款800万元、400万元对困难群众开展专项救助,使群众生活不仅过得去更要过得好。出台了《河北区临时救助制度实施细则》,用款5600万元为困难群众提供临时救助和春节走访慰问。用款100万元为全区2.3万多名低保、低收入家庭救助对象上人身意外伤害险。三是加大慈善救助力度。自今年全国“两会”通过慈善法以来,按照天津市有关工作部署,我们把组织实施好慈善法作为工作重点,认真研究推动,协调配合有关部门尽快制定具体办法,积极引导慈善力量参与社会救助。推进慈善超市创新试点,规范捐赠流程,实现捐助、发放信息全程透明。充分动员社会力量,每年设立大悲院专项助困基金,组织实施好“爱心成就梦想”“重阳助老”等慈善活动。

四、抓共建共享,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坚持共享发展的理念,充分调动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等各方面力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使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社区居民。一是社区公共服务平台更加便捷。在街级服务中心、社区居委会设置多功能服务活动场所,有效整合养老、医疗、文化等服务资源,发挥日间照料、社区配餐、医疗保健、休闲娱乐、文化健身等功能,为有需要的社区居民提供优质快捷的服务。二是为老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的严峻形势,大力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已建成养老机构28家、社区食堂16家、社区日间照料中心39处,完善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对全区60岁以上符合条件的2500余名困难老人,提供家政、送餐、代购代办、精神慰藉等服务,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积极探索在居家、社区、机构三个层面开展“医养结合”模式,全方位提高老年人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三是社会事务管理更加高效。加强婚姻窗口服务标准化建设,规范办理流程,提升服务水平,在结婚登记高峰期,通过开展预约服务、延时办公,使群众满意率达到100%。推动殡葬管理改革,做好摒弃陋习、文明丧葬的宣传工作,深入开展文明祭奠活动。

猜你喜欢

救助社区建设
由“中华富强”轮失火救助引发的思考
社区大作战
水下救助抢险
3D打印社区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水下救助抢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