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免费医学生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研究

2016-05-30王建发

大东方 2016年8期
关键词:通识教育课程设置

王建发

摘 要:2001年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发布的《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也明确提出,医学教育要加强文、理、医的相互渗透和多学科交叉融合,注重医德医术的培养,注重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本文结合免费医学生教育培养工作,阐述如何设置通识教育课题。

关键词:免费医学生;通识教育;课程设置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源于古希腊的“自由教育”。19世纪20年代末,美国博德因学院帕卡德教授首度将通识教育与大学教育联系在一起。历经近两个世纪对通识教育概念和内涵的探讨与争论,目前被大部分学者认可的广义通识教育是一种“全人”教育,它是一种教育思想或教育理念,即指大学教育应给予大学生全面的教育和训练,教育内容既包括专业教育也包括非专业教育。

一、免费医学生通识课程的实践研究

1.通识课程改革思路

我们就现实免费医学生免费医学生通识课程开发、课程设置比、师资、学生及教学基础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学习借鉴国内外医学人文教育改革的先进经验提出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案。利他性的职业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综合思辨能力、决策能力与创新能力、独立自主能力、灵活学习能力的培养;培养其适应社会的能力。

2.核心通识课程体系建设

与医学专业相适宜的核心通识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实践研究的关键,也是课程改革的途径。我们从通识课程目标、内容与方法、实施和评价四个环节构筑核心通识课程体。明确课程目标。总目标应与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即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合格医学人才。其次,注意医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专业知识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融合;建立对人、社会、自然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心理素质和正确的医疗行为举止。确立课程地位。人文通识课程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同等重要,均为必修。采取学分制,即学生在校期间必完成规定学时的通识课程的学习,并通过课程考核,合格者准予毕业。合理设置课程比例。将人文通识课程纳入整个医学教育计划和课程安排中,并与总的课程系统保持协调一致,占所有学时的1/3左右。

3.实施教学方法的改革

“以人为本、以生为本”还真实于课堂、还真情于学生是高等医药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核心;注重学生认知、情感和能力的培养是教学方法改革的重心。我们主要选取CDG教学法和“剧本式”教学法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研究。

三、免费医学生通识教育的对策

1.深化通识教育理念,推动通识教育深入发展

通识教育是对“人”的教育,核心目标是培养“健全的人”,它包含对人的合理知识结构、健全人格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对于免费医学生而言,通识教育不仅要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知识和终身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医学生的批判思考和沟通能力,提高其人文素养和医疗伦理意识,为医学生成为医生后,能更全面准确地观察患者病情,给予有效治疗,从而提高医疗质量,促进医患和谐奠定基础。免费医学生可通过举办讲座、辩论赛、学术沙龙等第二课堂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通识教育学习氛围,深化全校师生对通识教育核心理念和价值的认识,增强教师通识课程授课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提高学生通识教育课程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推动通识教育深入发展。

2.设立通识教育管理机构,提供有效的制度保证

国内外优秀大学大都设有专门的通识教育管理机构进行通识教育的管理、研究和实施,保证通识教育的顺利进行。如复旦大学设立了复旦学院全面负责通识教育,八年制临床医学的学生一入学要进行为期两年的通识课程学习。同时,通识教育管理机构还负责制定推进通识教育所需的各项制度,如通识课程审批制度、小班教学制度、助教制度、课程质量管理制度、教师绩效考核制度、课程建设及科研经费资助制度等。需要指出的是,各项制度的制定应遵循通识教育理念,服从通识课程体系要求。

3.明确医学通识课程目标,科学设置课程教育形式

课程是实现通识教育培养目标实现的最有效的途径。但建立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并不意味着课程的随意组合,而是应该在统一的通识教育目标下实现学科间知识的融会贯通。如前文所述,免费医学生的通识课程教育目标要充分体现对医学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鉴于免费医学生专业课程繁重、通识课程学时少,设置融合医学与人文、社会、自然学科的跨学科、综合性通识教育课程,是实现医学通识教育的高效途径。这样既能在通识课程中渗透专业知识,又能在专业课程中进行通识教育,有利于将通识教育理念贯穿医学教育的全过程。课程形式方面,根据免费医学生的特点,除了采用大班授课外,小班研讨、主题讲座以及PBL教学不失为免费医学生进行通识教育的有效形式。

4.加强对通识教育师资的培养,提高教育教学实效

优秀师资的培养是提高通识教育教学效果的有力保障。由于医学的特殊性,免费医学生的通识教育课程对授课教师的要求比较高,客观要求教师本身具有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不仅对人文社会学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同时还应有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具备良好的授课技巧与沟通能力。目前大部分免费医学生此类跨学科的通识教育教师极为缺乏。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校内培训、进修学习、校外聘任、网络资源共享等多种方法同步进行来完成师资的培养和补充:校内培训是首选方式,免费医学生可举办通识教育教师培训班,对通识教育理念、课程设计原则、课程教学方法等进行培训;其次可以从校外聘请通识教育相关领域的专家作为名誉教授进行短期授课,同时指派本校年轻教师做助教,在工作过程中进行学习和培训,也是一种有效的师资培训途径;还可以通过校校联合模式,实现不同院校间尤其是独立建制院校和综合性大学间的通识教育师资和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进一步提高医学通识课程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徐慧璇.叙事策略在大学通识课教学中的应用——以一门跨文化比较科目为例[J].复旦教育论坛,2013,11(3)

[2]汪行舟;温金英;李晓文.定向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惑与思考[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6,36(5):727-729

(作者单位:赣南医学院)

猜你喜欢

通识教育课程设置
通识教育背景下行政文秘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实践
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在高校通识教育中的作用探析
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创业创新导向下的高校动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关于提高军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教育”的教务管理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