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栽培密度对优质鲜食型甘薯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2016-05-30刘中华许泳清邱永祥邱思鑫

热带作物学报 2016年8期
关键词:农艺性状甘薯产量

刘中华 许泳清 邱永祥 邱思鑫

摘 要 为了探讨不同密度处理对优质鲜食型甘薯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选用优质鲜食型甘薯品种广薯87和福薯8号开展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密度水平对2个甘薯品种的蔓长、蔓重、单株结薯数、单株薯重及商品薯率等主要农艺性状均有重要影响,2个品种表现不一;在不同密度水平下福薯8号产量水平部分间达极显著性差异,其中以5.4万株/hm2的栽培密度时,其产量最高达45 562.50 kg/hm2,不同栽培密度水平下广薯87无显著性差异。2个甘薯品种需选择适宜的栽培密度进行种植才能达到高产、高效。

关键词 栽培密度;优质鲜食型;甘薯;农艺性状;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31 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density treatment on the agronomic traits and yield of high quality fresh edible type sweet potato, Guangshu No.87 and Fushu No.8 were tested under different density treatme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vine length, vine weight, the number of tuber per plant, tuber weight per plant and the commodity potato rate and other major agronomic traits changed significantly under different planting density of the two sweet potato varieties The yield of Fushu No.8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nd that of 87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under different planting density. It meant that appropriate planting density was beneficial to achieving high yield and high efficiency of the two sweet potato varieties.

Key words Planting density; High quality fresh edible type; Sweet potato; Agronomic traits; Yield

doi 10.3969/j.issn.1000-2561.2016.08.002

甘薯(Ipomoea batatas)起源于非洲,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饲料作物,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及新型能源材料[1]。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薯生产国,常年种植面积550万hm2[2]。甘薯是福建省第二大粮食作物[3],近年来,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优质鲜食型甘薯品种备受消费者青睐。福薯8号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利用甘薯中间材料福薯1号和福薯4号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具有优质、高产、抗病等特点,生育期130~150 d。该品种株型中蔓半直立,单株分枝8~10条,顶叶绿色,叶片浅复缺刻,叶脉紫色,蔓绿色,蔓粗中等,单株结薯3个左右,薯块下纺锤形,薯皮粉红色,薯肉黄色[4]。2008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广薯87系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广薯69为母本,经集团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食用甘薯新品种,该品种萌芽性好,生长旺盛;株型半直立,分枝多。顶叶绿色,茎蔓绿色,薯形下膨美观,薯身光滑,薯块均匀适中,薯块红皮橙黄色肉,结薯集中,单株结薯多[3]。2009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5]。品种是影响甘薯产量的主要因素[6-8],福薯8号和广薯87均属我国南方亚热带薯区优质鲜食型甘薯品种,但在农艺性状、结薯习性等方面有着较大差异,两者栽培方面的研究已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开展[9-11],但不同栽培密度对福薯8号和广薯87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尚未见报道。本试验主要开展了不同栽培密度对福薯8号和广薯87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及二者之间的比较,以期为这2个优质鲜食型甘薯品种的栽培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甘薯品种选择在我国南方亚热带薯区较有代表性的福薯8号和广薯87,采用薯块育苗,由莆田市现代农业示范场甘薯苗基地繁苗,试验用苗标准为薯苗长23 cm,有7~8片展开叶的顶苗。

1.2 方法

采用“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即不同栽培密度(A)下不同甘薯品种(B)的农艺性状及产量比较试验,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小区面积13.2 m2,起垄栽培,试验地四周设2行保护行。密度与品种见表1,试验于2013年在惠安走马埭基地开展,试验地为沙壤土、肥力中等,前作为水稻,于6月25日栽种(早薯),11月15日收获,按照正常甘薯栽培管理进行大田管理。收获时每品种每小区取10株测量其单株蔓长、单株分支数、单株蔓重、单株结薯数、单株薯重等农艺性状,最后每小区进行测产并记录。

1.3 数据处理

试验所得数据用DPS数据处理系统中的LSD法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组合的产量效应

各处理组合小区鲜薯产量方差分析(LSD法)由表2可知,处理A不同栽培密度和处理B不同甘薯品种间鲜薯产量差异及处理A与处理B的交互作用均达极显著差异(FA=1.561**、FB=31.418**、FA×B=1.596**)。表明不同栽培密度与不同甘薯品种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不同的甘薯品种配以相应的栽培密度才能获得较高的鲜薯产量。

由表3可知,同一品种在不同栽培密度下其产量表现有较大的差异:福薯8号不同栽培密度间部分达极显著差异,产量水平高低依次为A4、A2、A3、A5、A7、A1、A6,其中A4鲜薯产量最高达45 562.50 kg/hm2,分别比A2、A3、A5、A7、A1、A6增产24.40%、25.26%、25.69%、26.12%、36.01%、37.03%,与A2、A3、A5、A7相比增产达显著水平,与A1、A6相比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广薯87不同密度间无显著性差异,不同栽培密度产量水平高低依次为A7、A3、A6、A4、A2、A5、A1。

由图1和表4可知,同一密度下不同品种间也有较大的差异,其中以密度水平A7的广薯87(B2)产量最高达47 500.00 kg/hm2,比同一栽培密度下的福薯8号(B1)产量增产31.49%,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密度水平A4下福薯8号(B1)比相同密度下的广薯87(B2)增产3.85%,但未达显著性差异。除A4B1外,同一栽培密度下的广薯87均比福薯8号产量高:其中A3B2比A3B1增产25.26%,A1B2比A1B1增产26.87%,均达显著差异;A6B2比A6B1增产34.21%,达极显著差异。其他组合间鲜薯产量未达显著性差异。

2.2 不同处理组合对农艺性状的影响

由表5可知,14个处理组合中,单株蔓长在66.0~111.0 cm之间,最长的有A1B1、A2B1,为111.0 cm,最短的是A6B2为66.0 cm。7种栽培密度下福薯8号(B1)单株平均蔓长高低依次为A1、A2、A4、A6、A3、A7、A5,分别在91.0~111.0 cm之间;广薯87(B2)单株平均蔓长高低依次为A1、A3、A4、A5、A2、A7、A6,在66.0~92.0 cm之间。单株分支数在8.3~17.0条之间,最多的是A1B2,为17.0条,最少的是A6B2,为8.3条。7种栽培密度下福薯8号单株分支数高低依次为A3、A2、A1、A4、A6、A5、A7,在9.0~14.4条之间。;广薯87单株分支数高低依次为A1、A3、A4、A2、A5、A7、A6,在8.3~17.0条之间。单株蔓重在180.0~500.0 g之间,最重的是A4B1,为500.0 g,最轻的是A7B2,为180.0 g。福薯8号单株蔓重高低依次是A4、A1、A2、A3、A5、A6、A7,在270.0~500 g之间;广薯87单株蔓重高低依次是A1、A4、A3、A2、A5、A6、A7,在180.0~480.0 g之间。单株结薯数在2.8~12个之间,最多的是A2B2,为12个,最少的是A7B1,为2.8个。福薯8号单株结薯数高低依次是A2、A1、A3、A4、A5、A6、A7,在2.8~6.6个之间;广薯87单株结薯数高低依次是A2、A1、A3、A6、A5、A7、A4,在6.3~12 个之间。单株薯重在595.0~1 190.0 g之间,最高的是A1B2,为1 190.0 g,最低的是A6B1,为595.0 g。福薯8号单株薯重高低依次是A1、A2、A4、A5、A3、A7、A6,在595.0~1 080.0 g之间;广薯87单株薯重高低依次是A1、A4、A2、A3、A5、A7、A6,在610.0~1 190.0 g之间。

由图2可以看出,2个品种的单株分枝数、蔓长及蔓重在不同密度水平下表现略有差别,其中单株分枝数福薯8号在A3水平时单株分枝数达到最高值,其后逐步下降,至密度水平A6时略有回升但距离最高值差异极显著,而广薯87在密度水平A1时分枝数最多,其后逐步下降,特别是在密度水平A4后下降很快;单株蔓长方面广薯87与福薯8号的表现也不一样,福薯8号的蔓长随着密度的增加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中间略有反复,广薯87的蔓长则表现出先下降再上升随后再下降的趋势,在密度水平A7时略比A6时又有所增加;单株蔓重方面,福薯8号与广薯87在密度水平A1下表现出较高值,其后下降,其中福薯8号在密度水平A2、A3时持续降低,至密度水平A4时到达峰值,其后又急剧下降,而广薯87则在密度水平A2时跌至第1个谷底,其后又有上升但均未超过A1时,在密度水平A4之后便像福薯8号一样急剧下降。

2.3 不同处理组合对商品性的影响

由表5还能看出,14个处理组合,福薯8号与广薯87的商品薯率不同,其中商品薯率最高的组合是A4B1,为94.62%,最低的组合是A6B2,为57.38%。不同种植密度的福薯8号商品薯率高低依次是A4、A6、A7、A5、A1、A3、A2,依次为94.62%、92.44%、91.34%、90.78%、86.05%、80.92%、75.79%;不同种植密度的广薯87商品薯率高低依次是A4、A1、A5、A3、A7、A2、A6,分别为87.78%、84.87%、77.78%、68.04%、67.65%、64.49%、57.38%。可以看出,7个密度水平下,福薯8号的商品率均在75%以上,而广薯87只有在A4、A1、A5三个密度水平下其商品薯率才能达到75%以上。

3 讨论与结论

本研究表明,福薯8号与广薯87虽同属优质鲜食型甘薯品种,但在主要农艺性状上差别较大,同一栽培密度下福薯8号与广薯87相比单株蔓长较长、分支数少、单株结薯数少,而其蔓重则比广薯87重、单株薯重高于广薯87、商品薯率较高,说明福薯8号结薯集中,易形成大、中薯,良好的地上部发育是福薯8号高产的重要原因[12],而广薯87则短蔓、分枝多、单株结薯数多、易形成中等大小的薯块,在较高密度栽培水平下广薯87是理想的迷你型甘薯品种选择,甘薯种植企业或农户可根据不同需要选择不同的品种进行种植。

福薯8号不同栽培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差异显著,其产量较高的栽培密度为5.4万株/hm2左右,在此密度水平下,福薯8号的单株分枝数适中、单株蔓长较长、单株蔓重最高,单株结薯数适中、单株薯重较高,在群体量足够大的情况下,地上部与地下部等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均达理想状态,鲜薯产量在7个密度水平中达最高值,同时此密度水平下其商品薯率也最高;广薯87不同栽培密度下其产量差异不显著,较稳定,虽然在7.2万株/hm2时产量最高,但随着种植密度的加大,其地上部农艺性状均呈下降趋势,地下部产量性状除单株薯重外基本也呈下降趋势,与此同时亩用基本苗也在增加,用苗成本增加,栽插密度大,小薯比例就大[13],其商品薯率也开始降低,同时考虑到生产实际和田间种植及管理成本,以5.4~6万株/hm2的栽培密度为宜,此密度水平下其商品薯率高于75%,商品性好。在同一栽培密度下,广薯87产量水平明显高于福薯8号,这主要得益于其单株结薯数高、适合密植、薯块大小均匀;在同一密度水平下,福薯8号商品薯率均高于广薯87,说明虽然福薯8号单株结薯数低于广薯87,但其养分主要供应的薯块数要少于广薯87,养分供应集中也是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

合理密植对于作物提高产量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密度过密甘薯的生长中根系发育会受到抑制,薯块变小,失去商业价值[14]。福薯8号与广薯87是我国南方薯区较有代表性的2个优质鲜食型甘薯新品种,分别代表了单株结薯少、蔓长长、分枝少和单株结薯多、蔓长短、分枝多的两种类型,前人的研究多从单个品种的栽培方式开展,不同品种间的比较试验较少涉及,本研究对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鲜食型甘薯新品种不同栽培密度下的对比研究表明,在针对不同品种特性的优质鲜食型甘薯栽培和种植时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栽培密度才能取得高产、高效,根据市场需求的不同可以充分发挥栽培密度来调节不同类型甘薯品种的薯块及其商品性,提高甘薯生产的效率,使薯农增产增收。

参考文献

[1] 朱秀珍, 田希武, 王随保, 等. 甘薯发展前景及经济效益探讨[J]. 山西农业科学, 2011, 39(4): 386-388.

[2] 王红意, 翟 红, 王玉萍, 等. 30个中国甘薯主栽品种的RAPD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变异分析[J]. 分子植物育种, 2009, 7(5): 879-884.

[3] 司徒仕相. 阳江市推广种植高产优质甘薯品种广薯87的思考[J]. 广东农业科学, 2008(8): 9-11.

[4] 许泳清, 刘中华, 蔡南通, 等. 优质甘薯新品种 “福薯8号” 主要特性鉴定[J]. 福建农业科技, 2008(1): 24-25.

[5] 罗维禄. 优质甘薯广薯87品种特性及其高产栽培农艺措施[J]. 福建农业学报, 2012, 27(2): 135-14.

[6] 韩志军, 王显权. 甘薯不同密度栽培对产量的影响[J]. 耕作与栽培, 2010(1): 44-45.

[7] 蔡秋英. 品种、 栽插密度及施肥方法对甘薯产量的影响[J]. 福建农业科技, 2012(8): 1-3.

[8] 王廷彩. 甘薯品种、 插期、 密度对产量影响分析[J]. 福建农业科技, 1995(4): 10.

[9] 洪承嘉. 福薯8号生产示范及高产栽培技术[J]. 福建农业科技, 2010(1): 9-10.

[10] 王进刚. 食用型甘薯新品种福薯8号及高产栽培技术[J]. 中国农技推广, 2009, 25(11): 17-18.

[11] 张宁弟. 广薯87高产栽培技术[J]. 南方农业, 2012, 6(8): 49-50.

[12] 蔡章棣. 优质甘薯新品种福薯8号高产生理特性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 2009, 21(10): 47-49.

[13] 赵丰玲, 郑建利, 刘桂玲, 等. 种植密度和收获时期对微型甘薯产量及商品率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6): 229-232.

[14] Zhang H Y, Xie B T, Wang B Q, et al. Effects of planting density on yield and source-sink characteristics of sweet potato [Ipomoea batatas(L.)Lam][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5, 16(8): 1 628-1 633.

猜你喜欢

农艺性状甘薯产量
2022年11月份我国锌产量同比增长2.9% 铅产量同比增长5.6%
今年前7个月北海道鱼糜产量同比减少37%
海水稻产量测评平均产量逐年递增
多管齐下 防好甘薯黑斑病
2018上半年我国PVC产量数据
从农艺性状及化学成分测定分析远志药材商品品规和良种选育的合理性
甘薯抗旱鉴定及旱胁迫对甘薯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牛甘薯黑斑病中毒的鉴别诊断与防治
甜甘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