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学生严厉管教错了吗

2016-05-30杨敏毅

新班主任 2016年8期
关键词:雷某王老师师生关系

杨敏毅

早上刚上班,办公桌上的电话铃就响了起来,我拿起电话“喂”了一声,话筒里就传来了这样的声音:“杨老师,你今天有空吗?我很想与你聊聊。”

“哦,请问你是哪位?不好意思,我还没听出来是谁呢?”

“是我呀,王小芬。今天可以找你聊聊吗?”对方一边自我介绍,一边急着约我谈谈。

“看来,你真有急事找我。那中午我们在心理咨询室见面,好吗?”我一边答应她见面聊聊的要求,一边明确告诉对方见面的时间与地点。

王小芬是高二年级的班主任兼英语教师,学生对她是又恨又爱。学生恨她,是因为平时她对学生非常严厉,假如有谁敢课上不认真、课后不努力,她会“死盯着你不放,课间、课后,中午休息和放学之后,她会把你请进办公室,剥夺你一切的休息时间来为学习加班加点”。说学生爱她,是因为在她的精心教学、严格管理下,其班级成绩在年级始终保持绝对领先的地位,英语学科更是班上每位同学值得骄傲的强项。

王老师很清楚,自己是一名有争议的老师。但她一贯奉行强势的“高压”管理,在她看来,没有惩罚,没有规矩的教育,只会得到失败的结果。

我不知道王老师今天为什么这么着急找我,她想与我聊些什么呢?

时钟刚到12点,王老师就敲开了心理咨询室的门。

“王老师,请进!”我热情地邀请她。

“谢谢!谢谢!”王老师一边说着一边在沙发上坐了下来。

“王老师,我感觉你今天有要事想聊,对吗?”我主动询问。

王老师严肃而又认真地说出了想聊的话题:“如果学生恨老师,那他们会伤害老师吗?”

我安慰王老师,请她喝口水慢慢说,内心却迫切地想知道一贯强势严厉的王老师遇到了什么情况,让她如此紧张而担忧。

王老师告诉我,她最近在班上与学生之间发生了不愉快事件。

“这次期中考试,我们班英语成绩不理想,平均分落到了年级第二名的位置。经过细致分析,我发现大部分同学的成绩发挥还算正常,主要是班上有五位同学的分数过低,导致班级平均分下滑。我特别不能接受发生这种状况,感觉很丢脸,我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挫伤。前几天,我在班上狠狠地批评了这五名同学,放学后把他们留下来,要求他们深刻反省。他们不接受我的批评,一直和我僵持到晚上九点半。眼看着晚自修已下课,学生们该回寝室休息了,而且有两位同学不是住校生,家长已赶来学校找孩子。面对这样的局面,我只能说:‘今天到此结束,明天我们继续谈。在学生离开办公室时,我听到有人说:‘明天我们不来学校,看你与谁谈。你这种人去死吧!”

“晚上回到家,我的心情糟透了,一方面因班级英语成绩滑坡会被人笑话而郁闷,另一方面因学生不服管教而失落。这一夜,我失眠了,为自己全身心的付出得不到回报而痛心。我不明白,难道自己对学生严格管理错了吗?难道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严厉批评错了吗?”

“尽管一夜未眠,但第二天我还是拖着疲乏的身体按时走进班级,等到早自修铃声响起,那五个学生还未在教室出现。难道他们想用集体逃学的方式来抗拒我的教育吗?我真是既担心又害怕,希望不要出什么事儿才好。”

面对王老师的求助,我们一起讨论分析了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信任。

我手头正好有一个真实案例,便与王老师一起剖析思考。

2013年9月14日,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二中传来令人震惊的消息:一位高三班主任在办公室被学生雷某割颈杀害。师生矛盾的冲突达到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社会众说纷纭。

在高一年级“珍爱生命、健康成长”的心理课上,我让同学们就“9·14”事件作客观分析,理性地看待师生关系的话题,提升对生命的敬畏和人情的珍视。学生们在震惊之余纷纷提出自己的疑惑——

学生雷某上课时间为何不在教室?学校的常规管理是否有序?

学生雷某对班主任有何怨仇?他的行凶动机是什么?

学生雷某是情绪失控还是早有预谋?他的心理是否健康?

我向同学们介绍了案件背景:临川二中是“江西省优秀重点中学”,并入选首届“江西十大榜样学校”,每年有十多名学生考入北大、清华和香港中文大学等名牌大学,录取二本以上院校的学生达2000多人,在全省乃至全国同类学校中保持了领先优势。为了创造和保持“高考神话”,平时老师对学生学习抓得特别严、管得特别紧,师生均感到“压力山大”。

班主任孙某于1981年出生,去世时女儿未满周岁。2008年研究生毕业后来到临川二中教化学,曾辅导学生参加全国高中化学奥赛获省级一等奖。他的教学风格是快改、快讲、快评,讲究高效率,对自己严格,对学生更严格。学生反映,孙老师经常躲在教室门后“观察”学生上课的情况。

学生雷某是从外地慕名来临川二中就读的,他的学习成绩一般,平时喜欢上网,上课经常睡觉。班上按成绩好坏排座,雷某的座位在最后一排。雷某越来越不适应这样的竞争环境和老师的严格管理,并开始自暴自弃,以自己的方式反抗老师和父母。

同学们在了解这些情况后,又提出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雷某愤怒绝望,是什么力量让他“丧心病狂”?又是怎样的勇气让他选择向警方自首?学生雷某平时与孙老师关系如何?引发恶性事件的导火索及真正原因是什么?学生雷某遇到环境不适、成绩不佳、情绪低落时,本人是否有寻求他人帮助?学校是否有进行心理干预?父母是否给予其安慰和关注?

在有限的报道材料里,我们寻找相关线索:9月13日,雷某在课堂玩手机被班主任孙某收走,班主任要求雷某叫来家长,将手机直接交给家长。

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同学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学生A:学生一气之下选择以杀人的方式解决师生之间的冲突,可以看出该生思考问题的方式不成熟,做事冲动,不计后果,也反映出该生情绪自控能力差。

学生B:学生伤害老师的行为令人震惊,但是冲突可能是双方造成的。没收手机的行为可能不是直接导致恶性事件发生的真正原因。老师偏激的言辞或者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行为可能激怒了学生,才让一个自卑的学生做出了不理智的行为。对于高中生来说,不喜欢被老师约束,常常会质疑老师的观点和行为方式,而高中老师往往扮演的是一个权威性角色,强硬的态度让学生们很反感,“敢怒不敢言”的结果只能让学生倍感压抑,这种压抑状态造就了随时可能爆发的“火山”。

学生C:这件事情其实反映了师生间处于一种缺乏尊重与信任、缺乏沟通与理解的不良状态。一方面,老师只关注学生成绩而忽略了学生内心感受;另一方面,学生并没有积极地与老师进行有效的沟通,以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因此,导致学生压抑自己的愤怒,最终瞬间爆发,引发惨剧。

学生D:“80后”的老师还很年轻,孩子还未满周岁。一个家庭的支柱就此倒下,对于他的妻子和孩子来说,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未满18岁的学生,正值花样年华,因冲动和无知伤害了他人的宝贵生命,也葬送了自己美好的前程。

……

课堂上,同学们能够从多角度、深层次地分析客观原因,并找到破解的思路和方法,我相信他们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也能够学会心理求助,学会理性思考,学会沉着应对。

时钟指向13:30,王老师起身告辞:“杨老师,谢谢你,今天的交谈很有收获,让我回去再好好想想吧,我应该能成为让学生爱而不恨的老师。”

聆听手记

本案例通过对“9·14”杀师事件进行剖析,让学生看到了导致师生关系冲突的多种原因,也让王老师了解了师生关系恶化付出的沉重代价。造成悲剧的原因,除了学生已谈到的学生品质、教师态度、家庭环境等因素外,还存在办学理念偏差、教育方式单一、制度管理疏漏等问题,竞争的高压力造成部分老师存在急功近利的心态,对学生的严苛管理常常缺失人文关怀,以分数论英雄,让师生关系受损、矛盾暗生、冲突蛰伏。

“9·14”学生杀害老师事件,也许是个极端个案,但确实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刻不容缓。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尺度、承认错误的主动性、对学生的关注度以及承诺的兑现程度上,令学生失望,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教师的接受度。学生对知识的渴求程度、对权威的信任程度以及张扬个性和渴望独立的特点,也影响了教师对于学生的接受度。事实上,学生非常渴望在“尊敬老师”与老师“亲近学生”之间找到平衡点,建立一种彼此尊重、彼此快乐、彼此促进的新型师生关系。

猜你喜欢

雷某王老师师生关系
酒驾撞车后的“完美计划”
酒驾撞车后的“完美计划”
奇妙的旅行
有趣的动物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男子手机不设防 同居好友“偷”了近三万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男子网上自称是暴徒 因造谣被拘留3日
我们班有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