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一致
2016-05-30杜永胜
杜永胜
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是红军长征胜利的标志,留下了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革命精神,我们称其为会师精神。
团结一致是会师精神的精髓,其精神实质就是坚持真理、集中统一、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精诚协作、步调一致。如果没有这种团结一致的精神,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就不会实现大会师。
团结一致的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一、红军领导人带头讲团结,为广大指战员做出表率
遵义会议以后,以毛泽东、张闻天、朱德、周恩来等为首的中共中央,在与极其恶劣的大自然环境和敌人重重围困的斗争中,正确处理了党内团结的一个个重大问题,避免了多次迫在眉睫的大分裂。在坚持原则中,广泛团结了党内犯错误的同志,从而保证全军先后走完了长征路,实现了三大主力红军的大会师、大联合、大团结。
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张国焘公开分裂党和红军。为了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以大局为重,一面与其反党分裂的行径作不懈的坚决斗争,一面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对张国焘采取争取的方针,尽最大努力使矛盾不致发展成对抗性的矛盾。
两个方面军会合后,张国焘为了扩充自己的势力,向中共中央提出了红四方面军要增补人员当中央委员和进政治局,多次说:“在坚决提拔工农干部上还可以多提几个人。”毛泽东出于团结的目的,在坚持原则的情况下,尽可能地答应了张国焘的要求,并接受周恩来的建议,决定将周恩来原任的红军总政委一职改由张国焘担任,并对组织作了必要的调整。中共中央在正确处理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问题上,既坚持了原则,又最大限度地对张国焘以及红四方面军的指战员做了团结工作。
一年后,三个方面军在会宁胜利会师,实现了在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旗帜下的大团结。朱德总司令在会师联欢会上讲到:“团结至关重要,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加强全体红军的团结,才能克服一切困难,才能取得革命事业的胜利!”朱总司令的讲话,使大家热血沸腾,倍受鼓舞,人人内心充满了希望,个个浑身增添了无穷的力量。
二、红军内部官兵一致、团结友爱,形成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的坚强力量
长征中任红一军团第1团团长的杨得志在纪念长征50周年大会上曾这样说:“长征中遇到了那么多艰难险阻,我们的装备物质条件是那么差,靠什么战胜困难、战胜敌人呢?靠我们红军紧密的团结,而这种团结又是建立在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基础上的。”数十万红军将士虽然来自五湖四海,虽然出身和经历不同,但他们都有着共同的革命理想,感情真挚,友谊纯洁,各路红军战士之间,上级下级之间,都亲如兄弟,互助友爱。
红军的队伍是一个充满关爱温暖的革命大家庭。在长征途中,许许多多红军将士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一个叫邓仕俊的战士,战斗中负了伤,又得了伤寒病,实在走不动了,面对茫茫大草地,他流下了泪水。师长杨朝礼得知后,决定留4个同志抬他走。邓仕俊在同志们的照料下终于赶上了部队,但抬他的4个人却倒下了3个。革命胜利后,他以“生命”为题写下这段回忆,深情怀念牺牲的战友,他说:“一想到这儿,我就越发感到我的生命不是属于自己的。”
三、各方面军部队之间精诚协作、团结一致的精神,是长征胜利和实现会师的重要因素
红二方面军过草地时,收容了不少红四方面军掉队的伤病员,在饥饿寒冷威胁生命的情况下,他们把仅有的一点炒面让给红四方面军的战友吃,马匹让给红四方面军的战友骑,把生存的希望让给友军,而把死亡的危险留给自己。红6师作为后卫部队,在收容了红四方面军的掉队人员后,按总指挥部的规定,尽力帮助他们归队。在草地深处,红6师每天都有人嚼着草根倒在路边默默死去。正是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们来到噶曲河边,欣喜地见到了一群羊,见到专门守候在这里的红四方面军的战友。原来是朱德总司令想到红二方面军走在后面,吃饭问题困难很大,便指示红四方面军部队拨出一部分牛羊留下来。红二方面军赶到后,贺龙、关向应考虑到红6师担任后卫,困难更大,便从中留下一批羊。看守羊群的红四方面的指战员节衣缩食,把羊如数交到了红6师手上。红军各部队之间这种真挚热烈亲切的团结友爱精神,深深地鼓舞着指战员们去战胜各种困难,走过千山万水。
红军会师期间,红一方面军的战士将久已准备好的大批慰问品毛皮、毛袜、毛手套、鞋子和肉、菜等物资送给红四方面军,慰问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有的毛衣、手套上还绣有“欢迎阶级兄弟”“会师留念”等字样。
四、会师精神的内涵体现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红军在长征沿途非常重视利用敌人各部队之间的矛盾,注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完成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计划。红军各方面军与国民党地方军如粤军、桂军、黔军、滇军、川军等都曾建立过统战关系,在不同程度上都对长征有着积极的作用。
在漫漫征途中,善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红军,以正义之师的感召力,也曾打动了许多原是敌人营垒中的官兵。了解长征的人都知道,有一位国民党军纵队司令随同红二方面军一道走完了长征路,他就是国民党军中将纵队司令张振汉。张振汉是在红军长征前夕湖北省咸县忠堡镇一仗中当了红军俘虏的。但他从心底里瞧不起俘虏他的红军,高傲地认为红军是“土包子”军队。红军长征开始后,红军政策的感召,许多亲历事实和所见所闻的教育,使张振汉对红军的看法发生了根本变化。
红军进至玉龙山,开始爬雪山。行至山腰,张振汉突然从骡子上摔下,滚下山去,双腿骨折。红军战士替他包扎好伤口后,又用担架抬着他继续前进。山路越向上越陡,冰雪覆盖,空气稀薄,抬他的战士,穿草鞋的脚都冻得发麻,胸口像压了块石头,走几步就要停下来喘几口气,但战士们硬是咬着牙把他抬过了大雪山。铁石心肠的张振汉此时流下了感动的眼泪。到延安后,张振汉的工作也得到了妥善安排,后来他把妻子也接到了延安。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中共决定释放张振汉,毛泽东亲自找他谈话,但他不愿走。经反复工作,他才依依惜别离开延安,去了西安。
五、各族人民积极支援和参与红军,军民鱼水情深似海,红军队伍的力量不断壮大
红军在长征沿途“爱民”“为民”“护民”的良好形象,赢得了各族人民的爱戴和拥护。“红军到,干人笑,粮绅叫;白军到,粮绅笑,干人叫。要使干人天天笑,白军不到红军到”。这首红军长征80年后至今仍完好保存在川南会理通安街的墙头诗,以简明、生动的语言,阐述了人民大众对红军的热切盼望和衷心热爱。在红军团结精神的影响下,各族人民千方百计为红军筹集粮食和各种物资,为红军当向导和翻译,用自己的生命保护红军。有的还直接参与了红军长征中的许多重要战斗,成批的青年参加红军。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情谊深,人民的支援为红军的北上提供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受红军精神的感染,會宁人民把红军当成自己的亲人,当成自己的队伍。三军会师后有数百名红军伤病员不得不留在会宁。红5军军长董振堂在安抚伤病员时含着热泪说:“我相信纯朴善良的会宁人民一定会善待保护你们的,留下来养伤治病,当儿子,当女婿都可以,伤好后,我亲自来接你们。”红军撤离会宁地区后,国民党军队进行大搜捕,为了保护好红军伤病员,会宁人民冒着杀头的风险,寻医找药,掩护救治,使他们大部分伤好归队,留下的伤残人员也平安地度过了生死关,他们为会宁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50年后的1986年10月,当70多名老红军、老将军战地重游,相聚在大墩梁、慢牛坡红军烈士陵园时,年过古稀的老人们紧紧拥抱在一起,潸然泪下:“感谢党和人民政府,感谢会宁人民对我们的深情厚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