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履职有实招
2016-05-30李芒
李芒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2015年11月以来,顺义区19名“第一书记”到村任职,坚持党建引领、凝心聚力,在基层组织建设、强化持续帮扶、推动村级发展上下功夫,践行为民办实事承诺,取得初步成效。
落实“第一职责”,激活村级组织活力。“第一书记”到村后迅速了解村情民意,分析基层组织存在的问题,借助村级换届,严把候选人资格条件,在研判选情、优化班子上提出合理建议,第十届村委会选举后,村书记和主任一人兼比例、班子结构得到优化。其中,红铜营村“第一书记”王秋亮推行村级人事制度改革,对65岁以上的工勤人员进行离任安置,公开招聘年轻党员和大学生村官到村工作,有效加强了村级队伍力量。此外,第一书记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村干部待遇保障工作,大力规范“三会一课”、党务公开等组织制度;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修訂完善村规民约,创新基层协同共治模式;修订完善村干部规范化管理制度,完善任职离退、考勤考核等细则。共组织村内党员学习教育67次,到其他优秀村党组织、发展先进村走访学习23次,有效提升了村党员干部的素质能力。
定位“第一助手”,当好村级帮扶“三大员”。当好 “参谋员”。“第一书记”在村“两委”会、党员大会中建言献策,提出涉及发展党员、村级发展等建议100余条,抓牢基层党组织星级创建、党建创新项目的指导落实。当好“联络员”。牵线搭桥,促成选派单位成立帮扶队,因村施策。西赵各庄村“第一书记”秦朝晖,争取派出单位支持,利用公司媒介大力推销村内有机农产品,在公司食堂开辟直销窗口,累计售出3万余斤有机杏和无花果。芦各庄村“第一书记”张冬促成派出单位与任职镇搭建合作共建平台,谋划地区长远发展。当好“宣传员”。依托市区“第一书记”微信群和新闻媒体,宣传村级发展成果亮点,开发微信公众号,提升村级办公信息化水平,累计编发信息150余篇,在北京《支部生活》《京郊日报》等媒体刊登20余篇,编发《顺义区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工作动态》8期,营造了较好的宣传氛围。
践行“第一承诺”,立足需求多办实事。各位“第一书记”积极践行办实事承诺,建立年度履职《工作计划清单》和《为民办实事承诺事项清单》“两份清单”,确定年度工作任务126项,为民办实事承诺事项78项。西辛庄村“第一书记”刘学慧利用每年2万元的专项经费,印制发放党员连心卡,推广党员标识牌入户,设立党员接待室,有效强化了党员服务意识,密切了党群关系。董各庄村“第一书记”王海龙推动村内多条臭水沟改暗沟工程,增设100余个停车位,即有效整治了环境问题,又缓解了村里停车难的问题,得到村民一致好评。
半年多来,“第一书记”累计争取各级立项资金2582万元,联系区文明办、体育局、新农办等部门,推动建设文体广场、村史展馆等村级活动场所13处,建设村级党群活动中心7处,完成地下管道改造、道路硬化近2万平米;完善村级医疗室、便民理发室、图书信息室等便民场所服务功能,切实让村民享受到村级发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