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话节目中主持人的听与问
2016-05-28陈蔚荻
陈蔚荻
[摘要]在如今随着电视节目形式的不断地改革和发展,谈话节目在我国的发展可谓是风起云涌,而随着资讯的快速传播,谈话类的电视栏目也日益的呈现出风格的多样化。主持人作为一档节目的设计者、组织者、体现者、传播者在谈话节目中更是处于主导地位,谈话节目本身就是主持人与被采访者“听”与“问”的过程,“问”则是在“听”的基础之上进行,“听”则是“问”的前提和延伸,只有耐心倾听和用心提问,才能延伸出更有价值的语言讯息,才能与被采访者感同身受,才能流露真实感情,才能孕育出绝伦的谈话节目。
[关键词]谈话类 节目 主持人 听与问
主持人在谈话节目中的角色定位
谈话类节目与其他类型的节目不同,主持人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观众,还有嘉宾。谈话类节目中真正意义上的主角是嘉宾,而主持人就是打开嘉宾心灵的钥匙。对于观众来说,他们对嘉宾没有太多了解,甚至是陌生的。观众收看谈话类节目就是希望了解嘉宾背后的故事以及嘉宾对一些事物的看法。但是,受众和嘉宾之间没有直接交流的渠道,主持人则是连接受众和嘉宾的纽带。因此,主持人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不仅仅是一位传播者,更是一位聆听者,也是一位引导者。
面对嘉宾,主持人首先要从嘉宾的谈话中接收信息,真诚的倾听尤为重要,在真诚的聆听中,穿透情感的隧道,去发掘对方的内心。嘉宾只有感受到主持人满怀朋友的善意,才有可能放下心理上的戒备,打开心扉,讲出更多的心声。因此,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角色首先是一位真诚的倾听者。
其次,谈话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充当着引导者的角色,引导谈话话题的走向、引导嘉宾的情绪变化等,简而言之,主持人必须成为节目的主导者,但主导不等同于主说,主持人需要有清醒的头脑主导整个节目,使自己不仅仅是一名身临其境的事发人,更要使自己成为一名“局外人”,“局外人”是指主持人要经受得住嘉宾情绪的宣泄、内心独白的干扰,始终切记自己的角色定位,掌控自己,引导嘉宾,主导节目走向。
同时,谈话节目主持人也是一名探索者,探索出合观众胃口的、合法的、有利的、有价值的信息,但也绝不是为了牟取暴利而探索对嘉宾不利的消息,在一档谈话节目中,探索是主持人的义务和责任,探索出让观众、让自己满意的消息是节目的价值所在。
面对受众,谈话类节目主持人与其他类型的节目主持人一样,主要的角色就是“传播”,把信息准确地传递给受众,然而主持人在节目中是嘉宾的“受众”,因此主持人在一定的意义上来说更是受众的代言人。主持人要设身处地的站在受众的角度去提问,要知道受众想要知道些什么,更要知道什么是有价值的信息。所以主持人需要做好准备工作,了解嘉宾的基本信息、背景以及大众对于他们的关注点,做好充分的准备,理清思路的提问才能传达出准确的信息,才能与观众的心声相匹配,从而才能达到正确的节目效果。
谈话节目中“听”与“问”的地位与作用
谈话节目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优势于一身,是由互相交谈构成的,对于处在谈话节目现场的主持人而言,“听”指的是主持人从嘉宾及现场观众处接收信息,“问”指主持人对嘉宾进行采访,“听”既是谈话的重要一方面,同时也是主持人获取新信息的重要途径。主持人是谈话节目的核心,既要掌控节目重心,更要体现交流的诚心,还要把握作为“传播者”的“良苦用心”,从而达到谈论双方诉听和谐,节目生动活泼。
“听”、“问”作为电视谈话节目中最重要的两个部分,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倾听”在一档节目中的不同位置有不同的含义,它的意义就在于“此时无声胜有声”。在普通人眼里,“倾听”就是用心去听别人的言论;在主持人世界里,“倾听”是用心体会、用心思考,甚至身临其境的去感受、去揣摩被采访者的经历;在嘉宾的世界里,“倾听”是尊重、是真诚;在一档谈话节目中,“倾听”是一种艺术,好比泉水的泉眼,只有“倾听”才能流淌出让人心仪的节目,就能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正如美国著名的人际关系学大师卡耐基所言,倾听是一种无言的信任。那么“问”是什么?美国谈话节目主持人拉里·金曾经说过:“一个好的主持人无论面对何时、何地、何人都能有话题、有问题,而简单的问题,好过复杂的问题”。“问”是在电视谈话节目中主持人最常用的语言手段,是主持人根据不同的交流环境、不同的交流对象进行不同问题的提问,因此“问”贯穿整个谈话节目中,往往节目中的第一问是开启下文的最重要的一问,是调节气氛,拉近与嘉宾、观众距离的关键一问,问的成功则能使节目播出,具有真正地意义。
例如《杨澜访谈录》节目在开播至今一直备受观众认可,全球观众超过三亿人,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主持人杨澜倾听与提问艺术把握得好,在节目中,嘉宾永远是节目最主要的谈话者,她耐心倾听嘉宾鲜为人知的故事,真诚地感受着嘉宾们成功的欢乐喜悦,也感受着少为人知的心酸和泪水,同时她以倾听的方式获取着信息,问出让观众、让嘉宾、让自己满意的问题,杨澜这种善于倾听、谨慎提问的主持风格是节目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听”与“问”的艺术技巧
(一)巧妙使用倾听的艺术技巧
有效接收讯息是倾听的第一要素。有效地接收讯息是指认真倾听嘉宾陈述事实。要做到完善的接受讯息,首先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即做好策划,确定自己应该去倾听的重点,但绝不是先入为主。比如《杨澜访谈录》的节目主持人杨澜曾在一次被采访的过程中说到:“你的准备对他来说是一种正面的刺激,或者是棋逢对手”。只有做了功课才有可能让嘉宾成为你的朋友,但若要和嘉宾成为知己,那么就得做足了功课。所以为什么要做功课?杨澜曾经说:“做足功课可以减少别人挑你茬儿的可能性。”其实就是要保证主持人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经得起推敲的、都是有理有据的,这样才能使嘉宾和观众信服、使主持人自己在倾听过程中有效地接收讯息;其次需要具备较强的词语感知能力,也就说听到某些词语时,就要本能地感受到词语所对应的画面,能发现词语背后的故事,并更完整地在谈话中掌握节目需要的信息;最后,需要对嘉宾所述说的内容有着较好的逻辑关系掌握,掌握好所接收到的讯息,为提问做足准备,例如《杨澜访谈录》的节目“从汶川到雅安在伤痛中前行”中,志愿者廖智述说自己在地震中被压在废墟下,知道孩子已死时,有一个多小时对外不再做出任何回应。听完他的故事后,杨澜问道“你想放弃自己吗?”廖智随即回答自己想放弃生命的原因,并述说了由伤痛欲绝到重拾信心的整个过程。这样适时提问是建立在主持人把握整个谈话的逻辑,问出了观众想听到的事实,表达了当时环境下这一群体的内心思想,从而也调动嘉宾的表述热情,使节目主题得以深化,因此有效接受讯息是倾听的第一要素。
掌握听辨技巧是倾听的关键。所谓听辨则是指边听边思考,分析辨别出有价值的新闻,并延续新的有价值的新闻话题。首先在倾听的过程中,不仅要做到洗耳恭听,更要对听到的内容充分理解分析、取其精华;其次要用心听嘉宾述说话语中的优缺点,即有价值的新闻和语言漏洞,与此同时找到话语的衔接、贯穿以及思考如何去终止一个话题,再转到另外一个话题等;然而在交谈的同时,要听辨嘉宾的谈话主题,并通过自己的话语突出主题,并作为节目的引导者积极引导话题,发掘新信息,推动节目的发展。
柴静在《面对面》中“丁仲礼——公平的排放权”这期节目中,柴静就很有效地使用了听辨的技巧,努力使自己成为谈话过程的主导者,在听的过程中辨别谈话内容的价值,并快速转换话题而不被嘉宾主导。比如:柴静问到是否在指责IPPC的时候,有了情绪的丁仲礼强调说科学就是可以批评,柴静听到了丁仲礼的情绪话后,顺势进一步推进话题,但丁仲礼说到:“那你算账,假如告诉你,中国今后从2020年以后,每年花一万亿人民币去买二氧化碳排放权,你会怎么想,你觉得公平不公平?”在丁院士直接点破西方碳讹诈的主旨时,柴静很聪明地切换了一个话题,说道:“一个科学家在谈论一个科学问题的时候,为什么会用比较激烈的,带有情绪色彩的字眼,这样是否合适?”倾听是交流的前提,掌握听辨的技巧,才能自如驾驭现场并紧握主导权,只有认真倾听才能引导嘉宾走向节目的创作意图,传达有价值的正确信息。
(二)谨慎把握提问的艺术技巧
第一,转换式提问技巧。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贯穿了整个谈话节目,嘉宾的回答、主持人的提问是相互促进的,主持人的提问一般是依靠自身的充足准备和嘉宾的回答,但嘉宾的回答难以预测。一般来说,在谈话节目中,用的最多的提问技巧则是“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的问出关键性问题,但若要想让被采访者的感情色彩更为浓厚些,这时我们还需要转换式提问技巧。例如:在《疯狂教授·易中天》里,鲁豫让易教授轻松地吐露了心声,她问易中天:“您有这么些年讲课经历,以前积累很多,所以对您来说电视讲座可能并不是一件难事。”易中天第一句带有感情色彩的回答就是:“难啊!”紧接着就是诉说内心的难处,其实在这一句采访中鲁豫可以开门见山的问“电视讲座是否难?”但是可能出来的效果就有所不同,鲁豫巧妙地将问题转换成一句反问,使用了激将法让易教授吐露了心声。然而还有一种情况是当遇到被访者自身不愿意说出真实想法时,或者当被提问到一个敏感度强的话题而不愿意回答时,我们更需要转换提问方式,比如可以质疑嘉宾的观点,或者试着提出相反的假设观点,间接性地引导嘉宾作出相应的回答。
第二,引导式提问技巧。主持人作为一档谈话节目的引导者,要时刻引导节目的有序进行,也要时刻引导嘉宾的话题陈述。当嘉宾在谈话过程中跑题,这时候就需要敏锐的主持人将话题再牵回主线,比如:在杨澜访谈录中的2013年5月20日《从汶川到雅安 在伤痛中前行》的报道中,杨澜在采访志愿者时提问:“从一个受灾的人,到一个主动帮助别人的志愿者,你的心态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志愿者回答了很多关于志愿者的状态,述说了陪伴的重要性,明显跑题了,于是杨澜马上插上一句“一个经过这么大灾难的人,能够深深感受到生命的脆弱。”这句具有总结性的陈述句,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个很好地提问句,提示了嘉宾回答面对生命的脆弱,她是如何想、如何做的。这样的引导式不仅让观众感受到主持人的亲切交流感,更是起到了引导话题的作用。然而,当主持人需要提问比较私密性的话题或者比较宽泛的问题时,不能一口吃成一个大胖子,而是需要通过一丝丝的引导,让嘉宾说出总结性的答案。比如鲁豫有约,大家对成龙的家庭状况并不是很了解,而鲁豫却能让成龙对自己的家庭谈得畅快淋漓,是因为鲁豫问题具有循序渐进性,首先问成龙感兴趣的话题“电影”,其次慢慢过渡到家庭问题,将戏作为线索与家庭相贯穿,引导成龙完成话题的讲述。引导式提问技巧可以增强主持人对整个节目的掌控能力。
第三,挖掘式提问技巧。了解事物的真实面貌,就需要挖掘式的提问技巧,多层次、多角度的挖掘有价值的信息,如果只是浅尝辄止、点到为止,那么得到的信息不仅选择范围十分小,甚至可能失真,深度的挖掘在于着眼于其中的人和事以及背后的故事,抓住了挖掘式提问技巧则抓住了节目的价值,因此掌握挖掘式提问技巧非常重要。例如在《对话》节目中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尹同耀作为嘉宾参与访谈时,主持人采用了总分总的形式进行提问,提问方式明确而简明,并且多角度的提出问题,引出了尹同耀的全面回答。采用挖掘式提问技巧,首先主持人要明确节目采访嘉宾的主旨,用一个明确的线索贯穿整个节目,保证与嘉宾的对话始终与主题相联系。其次,可以采取总分总的提问形式,先问出主体的问题,然后分多个角度进行询问,最后总结多角度的零散问题。比如,主持人首先问道:“奇瑞的产品战略正在进行调整,是否可以介绍一下?”然后开始细节的提问,战略转型前后利润的对比、销售目标以及自身感受等等,最后以一个结束性的问题结束话题:“对于自主品牌的发展您还有什么想说的?”这就很好的运用了挖掘式提问技巧,多角度的对主题进行提问,以此达到节目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余丽霞:《凤凰卫视名栏<鲁豫有约>解析》,《文教资料》2007年第3期
[2]柴静:《看见》,广州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3]杨澜、朱冰:《一问一世界》,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湖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