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进行问题先行教学的必要性
2016-05-28郭佳民
郭佳民
问题先行就是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教学是以真实的或接近真实的问题为中心,使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并从中学习知识,同时使得学生能力得到锻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相比传统的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更注重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发展,以学生个人为中心进行问题能力、合作能力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而非局限于对知识的掌握。主要体现在教学是以真实的或接近真实的问题为中心,使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并从中学习知识,同时使得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相比传统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更注重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一、进行问题先行教学的必要性
1.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问题先行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的运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能让他们有一种团队意识,他们就是课堂的主体,让他们在讨论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在寻找答案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学中用”或在“用中学”构建新知,获取隐藏在问题背后的相关知识。这种方式使学生得到的不仅是解决一个问题,更此在过程中得到乐趣和发现新的问题。问题先行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创建良好的平台。
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提问在教学过程中具有的功能之一是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兴趣与好奇心,就是引起注意的“刺激物”。问题先行教学中,教师在提问时要利用学生的注意心理,用新颖的问题和不同策略进行提问,以吸引学生注意力。高中美术课程中实施问题先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问题的学习和讨论中养成良好习惯,这比学会教材上固定的少量的知识更重要,最终可以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终生受益。
3.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问题先行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需提供解决问题的相关线索,并不需要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同时学生需要根据老师的任务让自己通过问题的解决学习知识,从而解决学习中产生的各种问题,问题应该贯穿学习全过程。由于问题先行教学中问题的启发性,解决起来往往需要应用多学科知识,这就要求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提高对问题的解决能力。这种方式使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不断增强,在共同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的问题再解决问题,相当于有了自主学习的技能。学生在合作探究问题时提高自学能力,最终培养终身学习能力。
4.塑造学生的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衡量合格公民的重要标志,因为科学精神在今天具有广泛的社会文化价值。问题先行教学可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好奇心将激发学生大脑白由遐想,冲破或避开常态思维,尽可能地开阔学生的思维通路。此时,学生可通过问题先行教学中老师提出的问题让自己的思维处于发散状态,带有各种明显的试探性以解决老师提出的各种“为什么”。同时,问题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度探索,培养学生不断思考、追求真理的创新精神。
5.有助于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
在接受PBL教学法之后,学生的交流能力及合作能力都得到提升。PBL教学法是否顺利实施,其小组合作是关键,通过小组合理,达到问题先行的目的。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五六人,在小组之内建立良好的合作沟通关系,围绕问题进行讨论,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要懂得团结,众人拾柴火焰高,通过齐心协力的努力,提高学习效率,完成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总的来说,小组成员要有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学会成员之间高效合作,通过解决问题,使合作能力得到提高。
二、对问题先行教学模式的反思
1.把握问题数量
教师在设问时,问题数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因为太多不利于学生思考,太少则不利于师生之间信息的交流反馈,影响师生之间的教学对话,难以实现课堂提问的目标。
2.问题难度要适当
设计合适的学习问题非常不易。设计出相关、有效的问题是绝大多数问题先行教学的重要前提条件。问题先行教学中学生通过对教师设计的问题加以分析、解决,成为学习的主体。由于学生在问题先行教学中是主动地、深刻地加工信息的,可以更好地学习识的学习,也可以通过问题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强。如果所设计的问题无法成功地引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背后的概念和理论展开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等实用性技能,那么,问题先行教学效果将无法体现,甚至阻碍学生能力发展。
3.正确处理学生对问题回答的结果
美术欣赏课的内容大部分是美术作品欣赏,给学生的是一种视觉效果,很多学生对作品的理解都只停留在最出的感性层面,缺少理性判断。另外学生已经习惯被动学习,都有惰性,遇到问题找老师,这样不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在过程中大胆放手,学生小组能解决的就不用指导,只有遇到较困难的问题时教师才能进行画龙点睛式的指导。学生通常所要回答的内容并不是很明确的知识性内容,更多的是要求学生表达感受性的内容。这种内容往往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需要学生思考整理、建构。因此许多时候学生回答不出问题并不是因为智力不足,而是因为所受训练不足,不懂得表达的方式。教师应多与学生交流,多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多做这方面的训练,使学生懂得正确的思维方式,这样学生才能更积极、更好地回答问题,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不仅要使每道问题都能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而且要比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稍微高一些。
参考文献:
[1]毕有余,赵晓杰.葆有天性:真谛、特点与途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6):18.
[2]毕有余,赵晓杰.升学准备:促进中学生学校适应的重要途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2):34.
[3]杨青,王玲.创新教育的途径——“问题”式教学方法的角度[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5(0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