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教学中应用物理现象教学的策略研究
2016-05-28王影任富顺林景波
王影+任富顺+林景波
摘 要: 物理作为中学教学的重点科目,由于课程本身的特点,加之单调而抽象的知识点,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而物理现象教学将无聊枯燥的物理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形象具体,不但为学生创造了探究物理问题的最佳环境,而且对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思维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总结了在物理教学中应用物理现象教学的方法,希望对物理现象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中学物理 物理现象 教学策略
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接受一个新事物时只有当“现象”在人脑中形成一定的表象,才能脱离具体的事物,进行独立思维。因为物理教材的特点,加上升学的压力,让学生觉得学习物理枯燥无味,而且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在物理这门学科上出现大量的学困生。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还原物理现象,加强物理现象教学便显得尤为重要。
一、物理现象教学的特点
物理现象教学要具有针对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选择恰当的物理现象,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对物理现象的观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物理现象教学要具有广泛性与多样性。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条件,用不同的呈现方式展现不同的物理现象。实验法、多媒体演示、图文展示等都是常用的物理现象教学方式。
物理现象教学具有科学性。中学物理教学是将已有的物理知识传授给学生,虽然可以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需要,只强调主要关系,避开次要因素,但不能倒置主次,否则就会失去现象的科学性,这将影响学生的进一步学习。
二、物理教学中应用物理现象教学的必要性
在物理教学中应用物理现象教学,可以让课堂氛围变得活跃,让学生的知识空间更广阔,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烈,并且培养学生对生活和事物的观察能力,让学生更热爱生活,热爱物理,从而增强学习效果。同时,将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联系到一起,解决实际问题,才是学习物理最主要的目的。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应用物理现象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三、物理教学中应用物理现象教学的策略
1.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事物表象。
许多美丽的物理现象不仅仅来自实验,更来自大自然。美丽的物理现象不但能缓解学生学习的压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能让学生更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观察、去欣赏、去感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使学生获得形成表象的基础材料,进而提供概括、抽象的必要素材。比如在教学“薄膜干涉”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美丽的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
2.通过对生活实例的观察,帮助学生创设生活化的物理学习情境。
现实生活中存在很多真实可见的物理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调动学习热情,给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选择恰当的生活实例,让生活成为物理教学的材料来源,成为学生学习的观察素材。比如在教学“温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在冬天把装满水的瓶子放在室外为什么会被“冻裂”了?为什么空瓶子冻不裂?
3.通过对物理实验现象的观察,增强学生学习和信心。
实验作为学生观察、学习的物理环境,是最能体现物理现象的,具有物理规律的教学活动内容,是学生在物理学习中重要的认知发展平台。教师要通过实验训练学生的认知能力,物理实验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素质。比如在学习“形变”时,可以让学生用一个装满水的插有细管的玻璃瓶,然后进行挤压瓶身,观察细管的表面出现的相应的变化,进而让学生对“形变”概念有清楚直观的理解。
4.通过对多媒体课件的观察,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知识点简单化。
每一种教学材料都可以扩大学生的信息储存量,而多媒体课件可以清晰展示物理现象,加深学生对知识点和概念的理解,将抽象的知识点变得容易理解,将学生引入物理现象教学情境,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特别是在无法做实验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视频清晰的展示物理现象。比如在教学“带电粒子的运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清晰地向学生展示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情况。
5.通过对图文信息和教学板书的观察,弥补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欠缺。
图文信息可以应用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创设物理情境。在新课引入时,教师可以运用新闻图片、漫画等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巧妙地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合理取用图文信息,结合教学板书,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以弥补实验的不足及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欠缺。比如在学习“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过程中,教师可以用挂图向学生展示蒸发的过程。
6.通过对教师形体语言的观察,缩小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心理距离。
教师主导着整个教学过程,教师的每个动作都将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相应的影响。用教师的体态展现物理现象,必要时可以让学生跟着教师一起做,既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又可以缩小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比如在教学“摩擦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演示人走路的姿势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脚要用力向后蹬地?又如教学“简单机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人体用手托起一件物品时,蕴含怎样的杠杆原理?
7.通过对社会热点的观察,提高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和理解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教学内容与时俱进,社会热点问题经常出现在教材中。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入社会热点,以期提高学生对新事物的接纳和对现象的理解和认识能力。比如,宇航员在太空为什么会失重?为什么电梯能在垂直的电梯井上下移动?
在物理教学中应用物理现象教学,利用对大自然、生活实例、物理实验、多媒体课件、图文信息、教学板书、教师形体语言、社会热点等手段的充分应用还原物理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缓解学生学习的紧张氛围,提高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菊英.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现象的展现[J].科学中国人,2015,(17).
[2]金玉.应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来进行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意义[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2,(04).
[3]吴耀方.情境化、生活化高中物理教学策略探析[J].中学物理(高中版),2014,(4).
[4]谢夕厚.新课标下“现象”教学模式建构初探[J].2008,(17).
[5]苏明义.中学物理教学建模[M].P36-47.
通讯作者:林景波